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暨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上海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0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思 记者樊未晨)今天,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暨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办。此论坛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的重要同期活动。
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由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联合发起,以“开放、合作、共享、互促、融合”为宗旨,致力于为大赛参赛选手和企业、投资人搭建交流平台,为优秀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指导与支持,聚合企业、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等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服务支撑。现已邀请五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高校(境外高校30所)及21家企业加入联盟。
成立仪式上,还发布了《第一驱动力: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和《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标准体系》这两份有关大学生创新发展的重要文件。
据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兆信介绍,自己的团队对全国2107所高校所做的80万份问卷调查和90万字的深度访谈发现:当前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创业意愿方面普遍偏低,创新生态、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氛围等是影响大学生创新成效的重要因素。
《第一驱动力: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是全球首部将大学生作为创新主体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全面分析了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巴西等17个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13个国际组织推动大学生创新的战略举措、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对未来全球大学生创新教育和战略行动发出倡议。
《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标准体系》构建了“CUS-CIPP”三横四纵的理论框架,横向包括国家/地区、高校、学生三个层次,纵向包括环境、投入、实践、产出四个核心要素。实现了大学生创新的闭环,有助于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黄兆信深耕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二十多年,他认为今后我国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化。第一,推动多链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第二,强化专创融合,培养拔尖创业人才,未来创新教育要深入推进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高质量的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学习与合作中;第三,注重新技术融合,培养转移转化领域的创新人才,尤其是应加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会议,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主持。联合国有关代表、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代表等共约350人参与此次论坛。会后,还将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和冠军争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