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何魅力让她5年3次进疆、一生留疆?
主播君的话
什么原因让一个大学毕业生3次进疆、两次参加西部计划、一生留疆建设?一起来看下~
杨晓华——2017年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
我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现任喀什市和谐街道办事处绿水社区党支部书记。3次进疆、两次参加西部计划、一生留疆建设——是西部计划将我带到了这里,留在了这里。
初遇新疆——坚定选择
刚踏入大学校园我便暗下决心,要投身到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抱着这样的梦想和初心,我参与了西部计划,成为了千万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一员,被分配到喀什地区伽师县工作。
这是我与新疆的初次相遇。2018年寒假,正遇村里孩子无人看管、无人教育的问题,我们组织了返乡大学生为孩子们授课。在课堂上,我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和被冻得通红的小脸蛋,毅然决定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留在这里过年。
课堂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也点燃了他们的梦想,每当我讲起大学的生活、祖国的繁华,孩子们充满向往,我告诉大家“将来我会在大学等着你们”。针对当地青少年发展我们还做了很多事,如义务辅导功课、开展兴趣培养、组织社会实践等,努力引导更多青少年成长为建设美丽新疆的新力量!这一年,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身边干部的赤诚奉献、乡亲百姓的淳朴善良、实现建设西部地区理想的成就和感动,让我知道,参加西部计划,投身到新疆服务工作,这一步我走对了!
再遇新疆——传承精神
服务期结束后,我回到学校读研学习,在新疆的经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要把在新疆的成长与感动分享给更多人。宣讲会上,许多同学被西部计划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深感染和吸引,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告诉我想到新疆来。利用假期,我组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终于我又回到我魂牵梦萦的新疆了!再遇新疆,我们有了更深的感触——我们与9位不同领域的西部建设者深入交谈,其中有主动发表署名文章维护新疆形象的留疆志愿者冯卓怡、有25年义务辅导2000多名孩子的“拾荒老师”潘玉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扎根边疆、舍家报国的坚守与奉献。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始终在我耳边萦绕。2021年研究生毕业,我决定再次参加西部计划,到广东山区支教一年,第二次参与西部计划,我身上更多了一份特殊的使命感,要把“冯卓怡”们、“潘玉莲”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我深知服务边远地区的发展,需要久久为功、接续奋斗,我愿意成为这种精神的继承者与践行者。
扎根新疆——坚守信念
2022年7月,通过内招生招录,我第三次回到了新疆,5年3次进疆,终于扎根于此,兑现了初遇新疆时“学成归来,建设新疆”的诺言。从第一次踏进这片土地开始,我就已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与新疆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基层党建到群团工作,从纪检巡视到社区治理,组织给予了我锻炼成长的平台,在岗位上,我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社区培训,撰写文字材料等。我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关爱,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关心,更离不开万千同路者的共鸣和支持,西部计划已成为我的青春中最坚定的注脚,最无悔的选择。留在新疆、建设新疆的信念也更加坚定。
7年前,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持着我说服家人来到喀什,支撑我一次次投身边疆建设,也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无数我们这样的“新”疆人留在新疆。
他们是----
把青春留在了沙漠边缘和高原县城的塔什库尔干县干部——2011年志愿者王小刚;
矢志奉献喀什教育事业的小学教师——2006年志愿者房永燕;
驻村7年,带领村民摘下贫困“帽子”的2013年志愿者侯朋;
救助维吾尔族老人,获评“伽师县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2021年志愿者王钱珍
……
现在,我所在的喀什地区有23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各基层岗位,他们像当初的我们一样,怀着服务新疆、建设新疆、扎根新疆的热忱,在各级党委的关注支持和团委的关爱指导下,正在新时代新疆蓬勃发展的广阔天地中奋力生长、积极作为。
— End —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ID:gqviewpoint)
记者|杨晓华
编辑|王璐璐 统筹|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