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小清:“每天进步一点点”背后的特教之道

作者:陈卓琼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9月17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

刘小清总爱每天一早出现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陆续到校的学生。她会响亮地喊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把他们从车上抱下来,摸摸头,这种正向反馈也给到每一个把孩子送来学校的家长,“你的孩子很重要”。

近日,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小清刚刚荣获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和这份荣誉紧密相关的是她扎根特殊教育28年的经历。

从普校来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时,刘小清25岁,利用暑假突击学了点手语,开学了这项技能却没有派上用场:一些听障儿童没学过手语,看不懂,智障儿童也只会说方言,最初那段时间刘小清和学生间的沟通相处“好像隔了一座山”,每天精疲力尽,什么也没教会。

下课后,她蹲在教室里抓住一切机会陪学生玩,下班回家,她坐到电视机前,看手语新闻,去学校了,就把一本手语词典揣身上,需要时就拿出来看看。

学校里,有的学生叫她老师,有的叫她阿姨,很少有学生知道她是校长。看到一名女生穿了新衣服,刘小清对她开起玩笑,“来,和我换件衣服穿”,对方摇摇头,“不换不换”,看到学生吃零食,她也会“厚”着脸皮凑过去,“给老师一点吧”。就这样一点点拉进距离。

教读拼音“b”和“p”时,刘小清对着一张A4纸,提高音量,用力地读了起来,一旁的两名学生,仔细观察着声音给纸片带来的振动。

教听障学生开口说话、学会看话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掌握每一个拼音字母的发音都意味着千百次练习。这位老师几乎用尽身边能用的所有道具。

她让学生把手贴在自己的喉部、腹部,感受声带的颤动和气流的强弱;把压舌板放在学生的舌头上,教他们发音时舌头该怎样用力;让学生边照镜子边观察口型进行练习。

普校的暑假捷报频传,常常很热闹,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暑假一直静悄悄的。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刘小清很难体会桃李满天下的荣耀感,不过,她和同事们也有成就感,哪怕是一名学生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学会了喊“妈妈”。

刘小清办公室的抽屉里,一直放着一双黑色高跟鞋,鞋子并不是当下时新的款式,却一直被当作“宝贝”珍藏着。

一名听障学生毕业后,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这双鞋,送给刘小清。刘小清舍不得穿,她会在一些时刻拿出来看看,以此勉励自己,“走好特教路”。

平日里,她会叮嘱同事不要把坏情绪带来学校,要把阳光积极的一面展示给学生,看到哪个学生穿得单薄,情绪不对,都会走上前问一问,这些年,刘小清自掏腰包给学生买了不少东西。

她更是没少操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问题,像妈妈一样帮着学生理发、剪指甲、缝补衣物,即便是给学生清理呕吐物、处理大小便刘小清也不嫌脏臭。有学生的家在外县,周末回不了家,刘小清每个周末把他们接回家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陪他们逛超市,去朋友家做客,一坚持就是几年。

学校里有100多个残障孩子,可以说每个孩子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一上课就往外跑,有的孩子暴躁、易怒,常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还有智障的孩子把草席拆了塞进耳朵里,一些孩子别看他们个子高大,却没有自理能力……刘小清手忙脚乱,喘口气的工夫就偷偷抹两把眼泪。

刘小清明白,和普校学生不同,这些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懂得一些生活经验。

学校的很多课程就来源于生活,比如劳动课。劳动基地就在操场旁,学生在操场散步期间,就可以去旁边的劳动基地,松土、拔草、捉虫,体验一把劳动过程。

第一次种西红柿,有学生摘了3个没有成熟的绿色西红柿,刘小清认为根本原因是学生缺少生活常识,没见过西红柿的生长过程,不知道红色的西红柿才能食用,作为老师要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因材施教。

刘小清把几位班主任叫到劳动基地,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不是找出摘西红柿的孩子,而是希望他们能在各自的班里讲讲西红柿由绿变红的生长过程,并嘱咐学生,“绿色西红柿不能食用,有毒。”

一些智障的学生很难理解有毒的概念,但是都有过肚子痛的经历,刘小清告诉他们,“吃了会肚子痛”,还给家长布置了作业,让他们带孩子去超市,买一次西红柿。后来,学校劳动基地里再也没有丢过西红柿。

刘小清会特别关注学生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在这所特教学校延续下来。

几名志愿者在学校劳动基地试种豆子,他们拔草、平整土地,把豆种依次放入小坑,结果发现豆种被小鸟吃了,第二次,他们拿了一些塑料杯把豆种罩住,直到长出豆苗,刘小清把学生带来基地,指着塑料杯问,“这些杯子使用后怎么办”,学生的回答相对一致“丢掉”,刘小清告诉他们,解决了小鸟吃豆种的问题,又产生了一个塑料污染的新问题。

她带着学生种了第三次豆子,这一次刘小清找了块杂草丛生的地方,挖了几个小坑,种下豆种,等地里长出豆苗,才开始松土、除草和整地,杂草扰乱了小鸟的视线,豆苗得以安全地长大。种豆的顺序换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事后,学生们回去画画,有位姓曾的听障男孩给自己的画取名“调皮的扁豆”,他解释,“我们剥豆子的时候,豆子掉得到处都是,是不是像个调皮的小孩呀”,刘小清感到惊喜,竖起了大拇指,她说,经过一系列启发和训练,学生收获了生活经验,也体会了劳动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训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七个字也是刘小清对特教事业的感悟,她希望学校教师能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这群特殊的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向前一步”。刘小清说:“师生朝着目标一起努力,一定会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

【责任编辑:原春琳】

一条街如何“盘活”一座城

中国青年报2024-09-13 06:30:43

导演方励:在大片中打捞里斯本丸号

中国青年报2024-09-13 06:26:44

深挖一条街的“情绪价值”

中国青年报2024-09-12 21:16:17

吐槽老板成喜剧“流量密码”,你怎么看?

中国青年报2024-09-12 21:16:12

“在上海,看敦煌”,重磅文物开箱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10 20:51:12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柏林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10 20:51:14

文艺工作者走进策勒、放歌昆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9 14:43:20

展现文化与科技魅力 徽风皖韵2024骆岗公园灯会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9 09:34:26

石窟寺变身博物馆,洞窟内外皆风景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29:34

一条街如何“盘活”一座城

中国青年报2024-09-13 06:30:43

导演方励:在大片中打捞里斯本丸号

中国青年报2024-09-13 06:26:44

深挖一条街的“情绪价值”

中国青年报2024-09-12 21:16:17

吐槽老板成喜剧“流量密码”,你怎么看?

中国青年报2024-09-12 21:16:12

“在上海,看敦煌”,重磅文物开箱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10 20:51:12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柏林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10 20:51:14

文艺工作者走进策勒、放歌昆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9 14:43:20

展现文化与科技魅力 徽风皖韵2024骆岗公园灯会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9 09:34:26

石窟寺变身博物馆,洞窟内外皆风景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29:34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