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三尺讲台的守护者 | 我与我的老师

作者:陈瑞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9月09日

我人生的画卷中,有一位老师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笔触,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他以无私的奉献和深深的爱,塑造了我独一无二的人生。他就是我的父亲,我初三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父亲爱岗敬业是出了名的。1960年,父亲师范毕业,被分配到郑州郊区的一所学校,因为离家太远,坐车非常不便,几经周折才调回了原籍,分到离我家只有一步之遥的学校。母亲很高兴,终于有人帮她干活了,可母亲根本指望不上他。最让母亲生气的一次是:二哥即将出生那一年,大哥才五岁,秋收季节要把红薯放到窖里。当时家里穷,连最简陋的运输工具——架子车都没有。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的母亲,只好拖着笨重的身躯,领着大哥一篮一篮地把红薯从地里运到窖里——那是将近两里的路程。眼看天黑了,人家都干完活回家了。可父亲还没有踪迹,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去学校喊他。他正在办公室改作业,他对母亲说:“你先走吧,我把作业改完再回去。”“你不会明天再改!”母亲生气地说。“明天我还要上课。”父亲头也不抬地说。母亲很气愤地走了。将要分娩的母亲摸黑干完了活儿。那一晚母亲滴水未沾。父亲一直到十点多才回来。提起这些事,母亲至今还耿耿于怀。

听母亲说,父亲从小学到师范都是校鼓号队的,在师范读书期间又学会了弹琴,体育也特别好。学校里音乐和体育教师紧缺时,父亲就发挥自己的特长,除了教语文课兼班主任,同时还代学校的音乐或者体育课。

小时候除了星期天,平日里我很少见到父亲。父亲偶尔回家已经是深夜——我早已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晨4点钟他起床走了。我心中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疑问与好奇。

到了中学,我成为他的学生才知道:他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把校园打扫干净;冬天遇到雪天,他用铁锹和扫帚把原本白雪皑皑的校园主干道变成了“绿色通道”,为师生们开辟了一条条洋溢着温情的通畅方便之路,然后再挨个寝室喊学生起床早读。甚至课余时间,他都能无缝连接出现在教室,特别是中午饭间时间,困意袭来,严重缺乏睡眠的他坐在椅子上,尽管用手撑着头,极力抵抗着疲倦的侵袭,眼皮却控制不住耷拉着,他垂下头,又猛然惊醒,环视教室,不到一会,垂下头,惊醒,抬头。脑袋一低一低,就像个不倒翁。有不懂事的学生就会偷偷地笑。当时我感觉无地自容,自尊心严重受到了伤害。我咬牙切齿,真想冲过去把笑的学生狠狠揍一顿。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真想冲到您身边:爸,您去睡一会吧。私底下我也说过父亲好多次,饭间只要去转一圈就行,初三的我们已经知道自觉学习了,再说还有我这个“间谍”呢,可他就是不听,时刻陪伴着我们。每天晚上挨个查完寝室,等学生安然无事进入梦乡,才会拖着不知疲倦的身躯回到办公室备课,直至深夜才会休息。其他老师惊叹道:“老陈,你整天哪来那么大劲?”“只要我的学生能多考上几个,我天天不睡觉都行……”父亲感慨地说。

父亲比较消瘦,可一走上讲台就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他最爱给我们讲他经历的艰苦岁月,还时常教导我们:“父辈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累得弯腰驼背的,你们要想改变命运,充满朝气,不怕吃苦,勤奋学习,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师范毕业后,我回到母校成为一名老师。慢慢地,我读懂了父亲,理解了他所做的一切……在教育的征途中,我也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学生的热爱,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原春琳】

石窟寺变身博物馆,洞窟内外皆风景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29:34

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也这么认为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33:46

和母亲一起的异国旅行,给我们带来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7:43:34

隐藏在元青花里的秘密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9:23:50

北京东城:古今辉映 文脉绵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4 15:53:48

马伯庸:青年作家需要洞察时代精神、连接人民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4 10:44:59

大团小团手拉手,北京人艺携手高校共排一出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2 09:19:00

微短剧走红岂能靠“擦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2 2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