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有趣、有料、有奇妙!这些学科文化体验活动,你爱了吗?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2024年09月09日


“水果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植物如何‘填饱肚子’?”

“一粒粮食如何变成一滴酒?”

“AI机器人如何聊天?”

“如何制作大学第一张激光书签?”

“鱼骨如何作画?”

……

连日来

50项小规模、分散型、体验式学科文化体验活动

渐次展开

新生们在自由选择、自主参与中

感受学科文化魅力

初入学术殿堂



01

狮山缀彩 非遗焕新


狮山韵彩,掐丝绘梦


华中农大艺术馆A110教室人头攒动,“狮山韵彩•掐丝绘梦——掐丝珐琅艺术创作”在这里开展。新生们在文法学院艺术设计系李琳老师的指导下,用金属丝勾勒图案,用珐琅釉料填充空格……体验着中国古老文化——掐丝珐琅的魅力,同时也在创作着属于自己的美学作品。


拓印、涂胶、掐丝、填充、封层……同学们发挥着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认真制作着。


制作美学作品(费鸣起 摄)


李琳老师艺术指导(费鸣起 摄)


看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外文2404班的印佩瑶同学说:“这个活动十分有意思、很精彩,这次体验活动不仅能让我能够更快地融入新的校园生活,也让我对在华农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不“漆”而遇 “珠”事顺意


近日,由华中农大外国语学院举办的迎新活动“漆扇雅韵,‘串’起英语与传统文化”非遗手工沙龙在人文楼进行。


制作漆扇的木桌旁围满了前来参与活动的新同学。只见参与者手持一柄小扇,一滴一晕一染,各色颜料在水面上凝结成斑斓的色块,此时小扇缓缓浸入其中,慢慢旋转再轻轻捞起……众人屏息凝神,一同期待着最终的成品。


同学们在漆扇上写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到巅峰眺望,听山谷回想”这是新生对未知的憧憬,“愿见者平安喜乐,万事顺遂”这是同学们对大家的祝福。


跃跃欲试(费鸣起 摄)


相互协作(费鸣起 摄)


外国语言文学2406班国光秀同学参与本次活动,她选择橙色作为自己漆扇的底色,她说:“我很喜欢非遗,漆扇制作体验感觉很好,希望将来能否为非遗文化传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自然之美 鱼骨生花


由华中农大水产学院主办的“鱼骨生花—鱼骨画体验”活动现场,祝东梅老师和朱玉蓉老师正带同学们一同领略鱼骨画作品之美。同学们挑选鱼骨、摆出喜欢的造型、固定后用水彩上色、最后装裱在相框内或是插入瓷瓶,一件鱼骨花或是鱼骨花作品便完成了。


水产2408班张光阳制作了帅气的鱼骨龙,他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的鱼类知识更加丰富了。”


祝东梅老师介绍创作物料(费鸣起 摄)


鱼骨生华体验(费鸣起 摄)


水产2205班王卓和他的同学们从30条鱼身上取材,在实验室将它们处理成艺术的原料。提及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他说:“希望能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增进对大自然的了解。同时鱼骨画也是一项‘非遗’,希望能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


02

校园探秘 妙趣横生


走进新西兰,学科新体验


“The New Zealand man may wonder why so close.However,Indian man thinks why so far.”林肯学院举办的耕读第一课学科文化体验——“走进新西兰”中,生动有趣的事例,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新西兰林肯大学讲师Daryl Streat和Greg Grean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趣味中掌握新西兰文化、感受国家之间文化的多元性。


Daryl Streat分享交流(高言曦 摄)


Daryl Streat还准备了一场巧克力品鉴会,让同学们通过味蕾感受异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通过让同学们表述观点的方式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Eating this chocolate felt like something was dancing in my mouth, amazing! But the packaging doesn't match the taste, could be better.”同学们不仅讨论了巧克力的口感和包装,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建议。


师生融乐互动(高言曦 摄)


此外,Daryl Streat鼓励同学们要勇于实践、敢于交流,通过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和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Daryl Streat还分享了自己学生成功提升英语水平的案例,让大家深受启发和鼓舞。“Never give up!”Greg Grean希望华农林肯学院的各位同学成为有韧性、有信念的国际创新型人才。


“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与外教、与异国文化进行深入的、亲近的交流。”华农林肯学院园艺2402班彭羽佳参加完活动分享道。


品狮山佳酿,享学科乐趣


“同学们知道一粒粮是如何变成一滴酒的吗?知道我们平常喝的酒有哪些种类吗?”酿酒文化体验活动中,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赵述淼生动有趣地介绍了酒的酿造历史、酒的类别、酿造技术、品评方法等内容。


介绍酿酒设备(魏雨城 摄)


取酒品尝(魏雨城 摄)


随后,同学们参观生物工程发酵实验室并品鉴独特风味的啤酒。一袋袋装满大麦胚芽的、摆放整齐的啤酒发酵罐、过滤器,营造出沉浸式体验的浓郁氛围。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了解各个仪器在酿酒过程中的功能,对酿酒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在最后的品鉴环节中,同学们从色泽、嗅觉、口感三个方面品鉴,直观感受到六种独特风味啤酒的异同。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408班的郭晓婷感叹道:“这次活动给我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抹独具特色‘狮山香’。”


图说校园,狮山印记


“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类型的地图?”在学生事务综合服务楼,主讲人、资源与环境学院辅导员程子豪向同学们抛出疑问。


程子豪老师讲授制图知识(吕旭阳 摄)


图说狮山,作为“老华农人”,程子豪熟悉校园的每一条路、每一座建筑。从一教、二教、三教的更名、食堂到艺术馆、图书馆到博物馆的变迁,程子豪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学校地图。他谈道:“地图不仅仅是关于地理的,更是关于文化的、历史的,还是表达创意的媒介。”他希望通过让大家手绘地图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校园的了解,更好地融入校园。


绘制地图(吕旭阳 摄)


进入手绘地图环节,程子豪鼓励同学们绘下自己“狮山印记”。同学们有的先描点再填色,有的先画出主要道路,后添上建筑……个人的巧思呈现在画纸上,记录了同学们对校园的初印象。地信2401班彭楷淇说:“这场活动让我对校园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以后能够实地探秘这些地方!”


03

学科奇遇 魅力狮山


郁金香开,体验经济学魅力


“郁金香泡沫”活动在人文社科楼M407开展,来自不同学院30位新生参与活动。


开场“热身”(闫冉 摄)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以卡牌来模拟经济学史上著名的“郁金香泡沫”事件,同学们“身临其境”,在不断波动的市场价格中选择合适的抛售时机以获取利润,感受到“郁金香泡沫”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哎呀,早知道我刚刚就把这个出售了!”活动现场尤为热闹,成员们在虚拟游戏中感受经济学的魅力。


“抛售”瞬间(闫冉 摄)


“这个活动让我了解到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让我对专业学习充满了期待。”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统计学2401班的宋卓倩说。


品茗悠香,茶韵芬芳


在绿茶加工车间内,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余志老师热情地为新生介绍茶叶的六大基本品种。短短的一方长桌上摆满了各色茶叶,分属于红茶、绿茶、黄茶、青茶、白茶和黑茶六种,而形状各异,饼状的、砖状的、针芽状的……不胜枚举。


余老师一边手举实物让大家观察,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不同品种茶叶的特点、价值和工艺流程。新生们目光如炬,时不时回答余老师的提问。


余志老师展示茶叶(郦雪怡 摄)


在介绍完茶叶品种后,余老师带领新生前往茶园实地接触、观赏、采摘茶叶。新生们在茶园内流动开,好奇地比较茶叶的不同,感受茶叶经手的粗糙和清香。余老师说:“这次活动主要是想刷新大家旧有的认知,茶不仅仅只有茶叶和茶水。”


冲泡观察(郦雪怡 摄)


余老师邀请大家品尝不同的茶水,并讲解品茗的方式以及评价茶叶的标准流程。在新生们的注视下,余老师亲自演示如何评价绿茶,称取3克茶叶,和100度沸水以1∶50的比例泡入150毫升的杯子里4分钟,再开半盖嗅香、看汤色、品茗杯、观茶叶,一气呵成。


谈及印象最深刻的环节,植物生产类2404班的李欣欣说:“在茶园体验采摘茶叶令我印象最深刻,可以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感谢这场活动,丰富了我对茶文化的认知。”


以辩为匙,法启新章


控辩激烈(张瑞璐 摄)


文法学院迎新活动“以辩为匙,法启新章”——辩论表演赛和模拟法庭活动在人文楼M601拉开序幕。辩论赛环节,双方辩手围绕“当代青年应当做加法还是减法更幸福”展开攻防,“唇枪舌剑快意事,砥砺争鸣三人行”辩手们逻辑缜密,你来我往,言语间金句频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质询”环节(张瑞璐 摄)


一改辩论赛的激烈,模拟法庭则显得庄重严肃,在法律协会的组织下,通过刑事案件“江心月案件”的演绎,向新生还原庭审现场,传达出法律人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广告学2403班的李晓飞同学说:“辩论赛让我感受到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魅力,模拟法庭让我感受到司法机关为维护公平正义所作出的努力。未来,我想加入辩论队,在赛场上一展风采。”

【责任编辑:毕若旭,梅从政】

石窟寺变身博物馆,洞窟内外皆风景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29:34

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也这么认为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33:46

和母亲一起的异国旅行,给我们带来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7:43:34

隐藏在元青花里的秘密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9:23:50

北京东城:古今辉映 文脉绵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4 15:53:48

马伯庸:青年作家需要洞察时代精神、连接人民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4 10:44:59

大团小团手拉手,北京人艺携手高校共排一出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2 09:19:00

微短剧走红岂能靠“擦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2 2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