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就大学生社会交往情况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162份。调查结果显示,64.82%的受访大学生社交范围有限。其中,56.27%局限于关系较近的班级、宿舍、社团等社交圈,8.55%表示自己的社交范围较小,朋友不太多。
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郭士毅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向往大自然的他加入了一家户外俱乐部,“每逢周末,我会和完全陌生的一群人去山里徒步,在俱乐部中结识的朋友,比我岁数大出一轮的不在少数。”
如今,通过社交平台“找搭子”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无论是旅游、拍照,还是学习、看脱口秀等,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自己的交友圈,打破校园里的社交局限。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选择,受访大学生对社交生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极性。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37.07%的受访大学生对参与社交活动比较积极,有活动基本愿意参与;32.10%希望保持较多独处空间,同时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24.68%非常积极,会主动发起或寻找可参与的社交活动。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陈武认为,“大学生自身的社交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传统的重关系模式逐渐被新型的、消耗少的社交方式所替代。这种新型社交方式使他们能够在不被动参与的情况下,建立更加灵活的社会关系。”
不过,在发展社交关系过程中,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的能力存在一定问题,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锻炼自身社交能力。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77.29%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加强各类社交活动的组织,64.65%希望社交活动可以覆盖不同兴趣垂类的社交圈层,59.22%希望参与社交技巧、人际交往方面的培训,58.11%希望得到更多社交资源和机会。
对此,陈武建议学校相关部门丰富社交活动的开展形式,满足学生当前的社交需求。大学生应该主动走出舒适区,多参与各类活动,以此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卞心怡 梅从政 实习生 喻露加 孔文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