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长开讲“开学第一课” 强调强化犯罪源头预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这是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的一个沉重的话题。”今天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以“强化犯罪源头预防,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题,为北京市第二中学师生讲授开学法治第一课。这也是张军第7次以该校法治副校长的身份开讲。
课堂上,张军从数据、案例、事例入手,指出因为家庭失管、学校失教、长期沉溺于网络等原因,有的孩子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起因于他们之间的琐细矛盾,不会恰当处理人际冲突;一些孩子则感觉自己不被关注、关爱,受到了歧视因而‘被边缘化’。他们又因年幼而更加无畏,以为‘认认错就可以回家了’,并不了解行为的后果尤其是法律后果,这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张军分析说。
基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但张军向在座的师生强调,“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定,坚持宽容但不纵容,该从轻的从轻,但对于一些主观恶性很大的犯罪,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也绝不放纵。”
“我们要做实做好综合治理的工作,‘抓前端,治未病’。”围绕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张军从家庭、学校、网络保护三方面进行了讲授。
“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合适的家长引导是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第一把‘防护伞’。家庭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比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更为可贵。”张军指出,家长们应当注重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引导,帮助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同学们遇到难事也要多和好朋友、家长、老师聊一聊,常思己过,学会体谅他人。要重视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引导孩子面对挫折时正确处理情绪、调整心态。要以身作则,拒绝网络诱惑,从自身做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友善的校园氛围和科学的教育管理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护盾’。如果发现得早、抓得更及时、做得更周到,预防措施、预警机制更加完备,完全有可能避免未成年人犯罪。”张军认为,要积极发挥学校的教育监督职责,科学设置法治、德育、性教育课程,在学生欺凌问题上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学校要担责;要落实好教书育人的要求,密切关注班级动态,避免出现孤立、嘲笑同学等容易引发欺凌的情况;要促进家校协同化解矛盾,强化沟通配合,进一步丰富、优化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人民法院会继续坚决依法惩治各类“校闹”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学校依法依规开展教学管理提供保障。
“清朗的网络空间和正向的价值引领是未成年人抵御诱惑的‘安全网’。如何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张军认为,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网络保护”的要求,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内容审查,提高技术门槛,让孩子“不能”涉猎违规内容;要明晰主体责任,运用典型案例释法说理,进一步明确数字时代未成年人保护规则。此外,还要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家校联合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让同学们增强对互联网“明辨之,慎思之”的能力,取其益处,摒其害处,不能放任自己在不良信息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