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利器,大学生助力农业“出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杨永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用无人机为果树把脉,精准度高达99.4%;通过新科技育苗,长势1年顶3年;延伸漫画设计,让番薯走进更多年轻人的世界……这个夏天,超10万名广东学子组成“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广东省各镇村,其中有不少学子依靠科技智慧和科技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农业生产注入新活力。
大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主办方供图
沙糖桔是广东肇庆四会黄田镇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黄田镇的四会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架无人机盘旋在果树间,镜头对准果叶进行拍摄。“我们正在为果树‘把脉’。”正在操纵无人机的林煜耿是肇庆学院“天眼助农,护‘果’有我”实践队的队长。这个暑假,他们由来自计算机和生物等专业组成的10人团队,来到四会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暑期实践,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果树“诊断”,精确度高达99.4%。
林煜耿介绍,在电脑输入大量图像数据,研制出一个能够识别4至5种柑桔树常见叶病的识别模型,通过无人机拍摄传输回来的图象,利用识别模型,很快就能识别是哪种病征。“通过对比,诊断的精度很高,很佩服他们。”四会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供农户使用监测的手机端应用已搭建完成,计划今年内推出,届时果农查看果树情况更便捷。
肇庆市德庆县是全国南药巴戟天生产面积最大的区域。在德庆县高良镇少垌村的山坡上,望着长势旺盛的巴戟天,德庆聚缘巴戟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何伟良表示,眼前种植的是巴戟天组培苗,刚满一年,根部便粗壮得快赶上种下3年的扦插苗。相比于扦插苗,组培苗成活率更高,药材的质量和产量也能有较大提升。这得益于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邵玲教授团队研究成功的巴戟天组培苗。
“我们将漫画进一步延伸,让它们‘活’起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里的特色农产品。”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农粤同行助农小分队”突击队队长谢诵谦介绍,今年暑假期间,农粤同行助农小分队来到广宁县潭布镇,进行了主题为“农粤同行·潭布番薯干IP创新推广”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深入当地农村、企业和田间地头,钻研潭布镇的文化内涵、人文情怀,将设计美学理念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相融合,为打造文化IP形象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