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青海选调←新疆支教←他从武大向西出发!

来源:武汉大学2024年08月26日

来自大山,奔赴高原

一路风尘仆仆,充满青春力量

以坚韧之志和感恩之心

誓要在青藏高原播撒希望

他是王强

听珞珞珈珈为你讲述

这场跨越山海的奔赴



秦岭深处 少年怀志


2016年,高中毕业后的王强怀揣着梦想,和父亲一起坐上了从陕西驶向武汉的火车,开始了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求学之路。那时的他或许还不曾想到,八年后会作为选调生奔赴西部,在青海省希望工程指导服务中心,在那片广袤的基层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奋斗篇章。


王强的家位于秦岭南坡的商洛。那里曾是陕南集中连片贫困区。童年时,父母迫于经济压力,双双前往西安打工,把年幼的王强和妹妹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为了让父母安心,王强从小就在村里的邮政希望小学里刻苦读书、从不淘气。希望小学的老师们常说“你们用的桌椅板凳都是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们省吃俭用捐出来的,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回报社会”,懂事的王强把这些话默默记在心里。



▲王强小学时的照片


高考后的王强,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不仅对自己的未来满怀期待,也开始思考如何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他意识到,假期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多由老人照顾,学习环境不佳,也存在安全隐患。于是,王强联合高中同学共同创办了“追梦少年补习班”,一方面避免村里孩子们因没人管理遇到意外,另一方面也能利用假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个小小的补习班,虽然磕磕绊绊,但王强坚持办了三年。他说,这段经历也让他看到了孩子天性中的纯真与善良,感受到了教育的责任与力量。

▲王强在家乡创办的追梦少年补习班



边疆路远 志愿情长


王强格外珍惜在武大的学习时光。在校期间,他不仅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等多项荣誉,还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了国赛银奖。回忆起武大的求学时光,王强的拼搏努力和武大完备的资助体系支持他顺利完成学业。本科毕业后,王强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号召,报名参加武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并作为团长远赴三千公里外的新疆博州,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当有人质疑“这是不是浪费一年时间”时,王强总是笑着回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王强获得陈作涛校友资助的天壕助学金


在支教过程中,王强深刻感受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引导与关怀。尽管新校园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但很多孩子的青春烦恼无处倾诉、难以解决,对他们的心理层面的关怀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和武汉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联合“山水知行”公益社团发起了“书信陪伴计划”,通过跨越山川的书信往来,为孩子们解答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这些信件不仅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寄托,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远方的关怀与支持。“墙角的花儿,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是王强经常和同学们分享的话,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心怀理想,不忘回馈社会和国家。


▲王强给学生们分发信件


▲学生给王强的留言


新疆支教的一年,那里的风土人情让王强流连忘返。兵团农五师三牧场十一连教师顾薇君的故事更是让他触动非凡。1963年,顾薇君和许多有志青年一样“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放弃了在上海工作的机会,毅然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支边来到兵团农五师三牧场十一连当教师。她与连队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挖大渠、打土块、打柴、浇水……随着顾薇君的到来,十一连有了第一所学校,她带着牧民的小孩砌土墩为凳,搭木板为桌,20多个哈萨克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孩子在这里接受了人生启蒙。草黄了又绿,花开了又谢,超负荷的劳动使原本体弱的她不幸患上了肾衰竭,在上海接受短暂治疗后,她谢绝了亲友劝阻再次回到新疆,坚守教育岗位,最终因抢救无效病逝。她的临终遗嘱是,把骨灰的一半撒在黄浦江里,一半撒在博尔塔拉草原。上世纪支边人与新时代支教人的精神跨越时空产生共鸣,在王强心中震荡,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扎根西部,到基层去,成为他越来越清晰的精神追求。



珞珈砥砺 青春芳华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能空有一腔热血,还需要过硬的本事。在武大期间,王强不仅专注于学业,还积极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2019年,他与自强创业班的徐杨同学联合发起了“自强创客进乡村”公益实践活动。他们召集了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情怀的大学生,致力于为乡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创客教育,帮助孩子们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为推动乡村教育贡献力量。这个实践项目荣获了当年“湖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而王强也被评为“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如今研究生毕业的王强,回忆起武大对自己的培养和塑造,感慨万分。“这里的新世界开拓我陈旧封闭的视野,这里的丰富经历打磨我的坚定意志,母校的谆谆教导帮我清晰人生价值,家国情怀的熏陶让我找到了毕生的追求……”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未来道路的重要抉择。看着一些同学选择了轻松或高薪的职业,他也曾感到迷茫和纠结。直到青海选调招录组来到武大宣讲时,王强心头一阵激动,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尽管身边有朋友劝他放弃,留在武汉不仅待遇更好,也更靠近家乡。但西部的召唤始终在王强心中萦绕。他明白,唯有热爱才能支撑他走过岁月的漫长。最终他毅然决定,遵循自己的心之所向,选择了选调青海,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一念选调,志合青海,“这是我与天路格桑花的双向奔赴,我准备好了,做一朵奔涌的浪花,入海,入青海,投身到西部建设的洪流之中!”




高原逐梦 扎根基层


现在,人在青海,置身高原的王强,是青海省希望工程指导服务中心的一名干事。建设特色希望工程项目,将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精准送到每一位有现实困难的孩子手中,是王强的职责。提到即将开始的基层工作,他充满了坚定与期待。这里没有浮华的城市光环,却有着最真实的民生百态。在这里,每一个问题都直接关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王强选择扎根基层的初衷。


“基层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未来,王强会成为一名驻村干部。他相信,只有深入群众之中,真正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驻村干部的职责不仅是帮助百姓解决眼前的难题,更要为他们带来长远的希望。无论是改善基础设施,还是推动产业发展,他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好。

青海的改变不会一蹴而就。这里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耐心。但王强坚信,青海这片广袤而美丽的土地,有着无限的可能。只要有更多像他一样的青年扎根西部,带着真诚和热情投入到这片土地的建设中来,青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明,西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选择青海选调,就是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发展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王强决心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西部、献给青海。此刻,他的人生在青春闪耀时,仿佛达到了某种闭环。那个当初在邮政希望小学的孩子,如今在青藏高原上,为更多的孩子带来希望!




山山而川,征途漫漫

深耕基层,踏实奉献

在广袤的青海大地上

王强深深扎根,静静生长

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

温暖、绚丽却不张扬

更多的武大学子在青春的奔赴中

热烈又充满希望

【责任编辑:曹竞】

图知道|AI一下,跟着汪曾祺一起“寻味”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21 12:00:00

世界青年的平视目光,投向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青年报2024-08-19 14:15:58

香山帮的非遗“香火”何以绵延

中国青年报2024-08-19 06:44:13

图知道|有古老有新潮,如今到北京怎样地道打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19 12:00:00

研学游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43

起个大早去看人间烟火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33

历经700年的理想都城 北京中轴线一直在生长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6:25:33

10后的文学世界

中国青年报2024-08-01 08: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