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25年,中马两队的醒狮情缘

作者:周欣怡 朱绍杰 来源:羊城晚报2024年08月25日

羊城晚报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

高桩狮王争霸赛在广州市文化馆内举行 羊城晚报记者 邓鼎园 实习生 林霖熠 摄

马来西亚柔佛州龙狮总会会长张文辉 羊城晚报记者 何文涛 摄

中国广州市龙狮协会会长赵伟斌 羊城晚报记者 何文涛 摄

日前,来自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舞狮队伍与马来西亚柔佛州醒狮队,在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广场展开了一场比夏日更“火热”的高桩狮王争霸赛,上演真人版“雄狮少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现场围观。该活动在网络上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和热议。

马来西亚醒狮与广东醒狮同根同源。中马两国在舞狮相关领域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长期以来保持着高频的民间交流,马来西亚柔佛州的醒狮队更与广东广州醒狮队有着长达25年的深厚友谊。

羊城晚报独家专访马来西亚柔佛州龙狮总会会长张文辉和中国广州市龙狮协会会长赵伟斌,听他们讲述中马醒狮的深厚情缘——


“不打不相识”:通过交流结为盟友


“我与赵伟斌可谓是‘不打不相识’,那是在1999年,我们因‘鼓’而结缘。”25年后的今天,张文辉回忆起与广州工人醒狮协会首次相遇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我父亲几乎把文辉当成儿子一样,疼爱有加,而我和他的关系就如同两兄弟一般亲密。”赵伟斌回忆起同样的这段经历如是说。

1999年,两年一届的世界醒狮锦标赛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在最惊险刺激的高桩醒狮比赛中,马来西亚柔佛州南华武术龙狮团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当时还未成年的张文辉正是该狮队里的一名锣手。时任广州工人醒狮协会会长的“南狮王”赵继红是赵伟斌的父亲,也率领狮队参加了那次锦标赛,他对这支来自马来西亚的狮队的鼓乐赞赏有加,便主动上前结识。

“我父亲认为鼓乐是醒狮的灵魂,起到引领作用。学习舞狮一定要先学打鼓,听得懂鼓声,才能舞得更好。所以他当时看到文辉那么年轻就打得这么好,特别欣赏他。”赵伟斌当时在队中也是鼓手,据他介绍,那时候广东醒狮的鼓乐较为传统,而马来西亚醒狮的鼓乐却能与醒狮的形态、动作、表情配合得极为融洽,浑然一体。醒狮在平地上完成的多种高难度形态和动作,竟能细腻地在高桩上表现出来,这令赵继红叹为观止,触动很深。

通过那一年的国际交流,赵继红看到了马来西亚醒狮的长处,并下决心向他们学习,两队很快结成“盟友”。“后来我们两队每年都会自发地进行交流,有时我们去马来西亚,有时他们来广州,从未中断过。”赵伟斌回忆起这段美好的邂逅十分感慨。


同根同源高桩狮:来个“出口转内销”


得益于主动而密切的国际交流和比赛,几十年来,醒狮在世界各地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最引人瞩目的高桩舞狮正是在一次次国际交流中,成为了“出口转内销”的典型。

“那是1990年,国内的舞狮都还在玩平地训练、玩凳、玩高竿的时候,我们去到马来西亚参赛。走进马来西亚国家体育馆,看见一排最高达12米的高桩,就那样赫然摆在体育馆中央,矗立眼前。我们目瞪口呆!那是第一次见到那么高的桩,压根没人敢上去。”赵伟斌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高桩舞狮的场景,至今还为之惊叹。

当时广州工人醒狮协会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参加第一届马来西亚金狮赛。东道主准备了这场大型高桩舞狮表演,这是高桩舞狮第一次亮相于世界醒狮舞台,惊艳四座。在2007年,这项技艺被列入马来西亚国家文物遗产“重要文物”名单。

据赵伟斌介绍,马来西亚的高桩舞狮与广东醒狮同根同源,同属中国狮舞的南狮,在当地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国北狮表演中是有高桩的。北狮属于一种杂技表演项目,传统北狮杂技团通常会在4根柱子上表演。而传统南狮中所谓的‘梅花桩’,最早是由18个鸡公碗倒扣在地面上组成的,习武之人通常在这些鸡公碗底上练习。马来西亚华人最厉害的一点,就是融合二者所长,将北狮的高桩和南狮梅花桩步法动作结合,逐渐发展成为在20多根高桩上舞狮的技法。”赵伟斌说。

自1990年亮相以后,高桩舞狮传回了中国。赵继红看到马来西亚将高桩舞狮玩得如此酷炫,回国后就想尽各种办法训练狮队的高桩技巧。他用搭脚手架的铁管作为桩柱,这比普通高桩更细,对队员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到了1992年,马来西亚举办第一届云顶世界狮王争霸赛,广州工人醒狮队已然能在更细的桩柱上自如炫技,终于“扳回一城”,全场观众都为之震撼。

如今,高桩舞狮因为难度高,在广东不算很常见。而在马来西亚,高桩舞狮作为华人的传统文化,成为当地的文化遗产而受到大力保护和推广,这让所有华人引以为傲。

张文辉如今是马来西亚柔佛州龙狮总会会长,他在醒狮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有着自己的规划,致力于推广更具有互动性和戏剧效果的双狮高桩。记者问到这是否会带来更多挑战,他回答:“我不想给自己设限。在今年春节表演中,我们队已经有5只‘狮子’上高桩同时表演。高桩狮还可以舞得更精彩!”


击鼓振精神:醒狮在异国站稳脚跟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醒狮走出国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广东醒狮随着粤籍移民的脚步向海外传播并落地生根,起初主要在华人社区内流行。

赵伟斌提到,华人在异乡为了便于联络乡里、互相帮扶、排忧解难,社团组织便应运而生。大量华人社团组织通过醒狮活动构筑文化联结的纽带,也为醒狮在当地的传播提供了发展空间。

“来自广东的第一批移民,在海外多是赚钱谋生的‘打工仔’,身在异国他乡容易受到当地人的欺负。当时在华人社区内出现了很多同乡会,将同乡打工人团结起来,学习武术、粤剧等。但当地政府不允许华人练习武术,于是这些会馆便以醒狮的形式带动武术的传播。”赵伟斌说。

相关研究表明,龙狮活动在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少华人会馆、乡会、乡团组织,都拥有龙狮队,其中马来西亚霹雳州、雪兰莪州以及柔佛州的龙狮活动最为活跃。到了2015 年,仅柔佛州就有 200 多个龙狮团体。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也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支持醒狮活动。2018 年,马来西亚教育部批准把舞龙和舞狮列为小学与中学的正规课外活动。

就这样,醒狮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到华人群体之外,成为当地多元文化活动之一,越来越多非华人群体参与进来。在马来西亚,除了每年春节,凡是喜庆的活动都会有醒狮助兴。

张文辉亲历了醒狮在马来西亚发展的20余年,亲眼看着醒狮活动从最初被要求严格审批,逐渐成为全国共享、全民乐享的喜庆的文化活动。在讲述这些变化之时,他的目光里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和自豪。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国家,包括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多个原住族群。华人的占比每年都在下跌,如今只占20%左右。作为华人的传统文化,醒狮是我们格外珍视的民俗活动。经过一代代华人的传承与坚守,醒狮如今跨越了不同族群、不同信仰,成为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新人结婚、新店开业都会邀请醒狮助兴,这意味着我们真正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张文辉说。

“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对于每一个岭南儿女和迁居海外的华人而言,每当狮头昂起、鼓声雷动之时,即使身处天涯海角,故乡也近在眼前。

面对异国他乡不确定的生存环境,醒狮因其自带驱邪祈福、娱神娱人的文化内涵而成为无数华人寄托美好生活愿景的重要方式。作为岭南重要的文化符号,醒狮又何尝不是敢于拼搏创新、勇往直前的岭南人的精神写照。它早已成为一代代岭南人民的集体记忆,即使迁居海外,这种精神也深深融入所有华人的血脉之中,为醒狮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赵伟斌和张文辉共同期待,中马两国舞狮交流能日益丰盛,能够大力推动两国两地友谊长青,进一步助力舞狮文化跨越族群,代代传承,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李丹萍】

图知道|AI一下,跟着汪曾祺一起“寻味”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21 12:00:00

世界青年的平视目光,投向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青年报2024-08-19 14:15:58

香山帮的非遗“香火”何以绵延

中国青年报2024-08-19 06:44:13

图知道|有古老有新潮,如今到北京怎样地道打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8-19 12:00:00

研学游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43

起个大早去看人间烟火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33

历经700年的理想都城 北京中轴线一直在生长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6:25:33

10后的文学世界

中国青年报2024-08-01 08: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