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星灿烂 | 翁佳钰:妙言至径,大道至简
翁佳钰,中共党员,会同书院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连续三年学业成绩和综合测评排名专业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荣誉)、“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曾获学术特等奖学金、竞赛二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奖,系统科学宁德时代明日之星奖学金特优奖。主持公用品博弈为题的省级大创项目,参与网络瓦解问题的校级优秀大创项目,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作独立口头报告,参加牛津大学展望计划寒假交流项目;参与机器学习与随机反应网络研究,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于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期刊。创办校园共享公益伞平台,方便校区师生雨季出行,惠及超过1500人次;提出“向阳而梦”晾晒被褥活动,获得提案大赛优秀奖,并将提案落地;会同书院“劳动服务先进个人”,善行100公益活动“卓越志愿者”。
学业:用奋斗打牢专业基础
学业求进,她在交叉学科中求知不息。翁佳钰在大类招生背景下进入师大,大一学年成绩在理科试验班中排名第一(1/234)。在跨足16个专业的书院学习,她吸纳多学科养分,深受复杂系统研究吸引,坚定选择进入系统科学专业,开展交叉学科研究。
说起系统科学的专业学习,翁佳钰十分兴奋地分享自己对于所学专业的喜爱。“大家或许听过哲学是科学之母这种说法,在我的理解里,哲学是在思想理论上对社会各方面作出指导,而系统科学的研究是在数理层面上希望找到对各学科的指导规律。”她认为系统科学专业有着无穷的魅力。
“初入学时我就被系统科学包罗的各种有意思的理论和现象吸引了,像自组织的鸟群、分形结构、复杂网络、有趣的康威生命游戏等,我感觉似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有非常多值得学习和探索的科学问题。”而大学以来,她和专业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概率论、线性代数、分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课程。在和随机变量、矩阵向量、理想气体的“斗争”交锋中,在和达朗贝尔、拉格朗日、泰勒、欧拉等名家的“亲密”互动下,翁佳钰一步步地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物理思维;在动力系统、控制、博弈、复杂网络、自组织理论等领域的学习中她一点点地累积系统思维,在一个个实际系统中感受复杂系统理论和方法的力量。
三年来,她注重打好数学物理基础,学业成绩和综合测评排名每学年均为专业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荣誉)、“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获得系统科学宁德时代明日之星奖学金特优奖、学术特等奖学金、竞赛二等奖学金等。
翁佳钰在专业奖学金颁奖会上发言
科研:用热忱探索系统奥妙
潜心科研,她在实践中寻求创新突破。三年来,她在化学、生物、经济、社会等不同领域中不断探索复杂系统的奥秘,勇于攀登学术高峰。她参与用机器学习求解随机化学反应网络的研究,持续潜心投入,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为了推广研究方法,她开发程序包在代码社区发布;在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上独立口头报告,展示师大系统科学学科的实力与魅力。另外,她主持本科生省级科研项目,成功组织团队开展公用品博弈的实验研究;她也与专业同学在校级“大创”项目中提出创新的复杂网络瓦解算法,项目获评校级优秀结项。
翁佳钰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
翁佳钰的科研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挫折颇多。她回想起大一下学期开始有尝试科研的想法,起初十分犹豫,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选题没方向,不知道如何找队友和指导老师……各种心理上的畏惧一度让她退缩。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她努力地向外寻求支持:在知乎、学院官网寻求可能的研究方向;主动地找到不熟悉的专业同学;积极地向老师表达参加科研训练的想法......在未知中大胆做出尝试,是她成长的第一步。“事实上我觉得做研究的每一天都是困难,每一次要解决一个小问题,推进一步,都是艰难的,克服的方式就是硬做,每次基本是‘逼’着自己做”,翁佳钰说。
正如很多老师都强调的,很多时候都是在做中学、不会就学、边做边会,不要让自己的心理障碍持续地阻拦自己去研究一个事物。翁佳钰也分享自己的小方法:多做记录,将自己每天一点一滴的进展和思考都写下来,才能慢慢地点连成片。这一方面是有助于自己回顾研究的历程并形成新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为日后文章写作和学术汇报做好每日的积累,另外平日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也更方便。
服务:用服务温暖南国北师
志愿服务,她满怀热忱投身集体奉献。翁佳钰带领同学创办校园共享公益伞平台,方便校区师生在雨季出行,惠及超过1500人次。她留心观察到同学们晾晒被褥的生活困难,提出“向阳而梦”活动,参加校园权益提案大赛获优秀奖,并将提案落地。她筹备大型活动、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参与志愿防疫活动,在书院辅导同学课程,在公益活动中筹集善款等等,获得会同书院“劳动服务先进个人”,校区学生会“学年优秀干事”,中国扶贫基金会“善行100卓越志愿者”称号。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总是细心留意身边事,以行动温暖南国北师。
翁佳钰与同学共同创设的共享公益伞平台
翁佳钰在大一学年加入了校学生会和自强社。在细碎的学生工作中,翁佳钰从实际问题出发,参加了校园权益提案大赛,以个人身份参赛,提出“向阳而梦”——关于在校园内设置晾晒被褥场所的提案。分析了学校宿舍区内匮乏的晾晒被褥条件,收集了同学们关于相关问题的困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荣获优秀奖。在2021年5月翁佳钰与部门同学在珠海园区内一同组织筹办了“向阳而梦”晾晒被褥活动,将想法变为现实。从撰写策划方案、设计活动流程、购买物资、搭建晾晒场所、布置活动现场、引导晾晒、维持现场秩序,到最后清理场地……活动当天在篮球场内走出了两万步数,该活动反响热烈,收获众多同学好评。
翁佳钰参加校园提案比赛
此外,翁佳钰参与了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全国性的公益活动——“2020善行100·聚爱云端”。作为珠海园区善行100活动志愿者中的一名小组长,认真落实负责人下达的任务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数据的统计;及时向组内同学通知各项事宜,一直耐心细致地回答组员们的疑惑,以保证小组内每一位志愿者的工作都落到实处。在线上劝募活动中,她带领的小组总募集金额达到五千余元;在园区内的线下义卖会中,她和同组的伙伴们负责手工毛毡摊位,从布置场地到制作羊毛毡,热情招揽老师和同学参与义卖会活动,向他们介绍善行100的活动理念,善意与温暖,心点亮心,翁佳钰的实践活动经历,让她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十佳大学生自述
大家好,我是第二十四届十佳大学生翁佳钰,来自会同书院,主修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我想从我常被问到的三个问题来分享我与师大的故事。
我来自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常有人问:系统科学是什么,在这个专业里你有什么收获?大一时,系统科学在我眼中,是包罗万象的研究视野,是“混沌、分形、自组织”等等高大上的名词组合,让我着迷、好奇。学业求进,我躬耕探索,连续三年取得学业与综测排名专业双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等荣誉。过往的专业学习让我如今能自信地分享道,“复杂世界,简单规则”,我们运用数理方法对万千交互主体抽丝剥茧,在寻找普适的至简大道上一路向前。
我来自会同书院。常有人问,书院是什么?跟学院有何区别?“会同”一词来自《周礼》,意为四方齐会,同心同行,这代表着中西会通、文理交叉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跨足16个不同专业领域的书院学习,我培养交叉学科视野;书院独有的导师制度,更是让我能与教授们亲切交流,在实践中寻求科研突破。我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大创校级项目并获得优秀结项。我也进行机器学习相关研究,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超过20的英文核心、Nature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学术特等奖学金。学院、书院的“双院制”于我而言,是一种丰富度,是我努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我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也常有人问我:你想成为什么老师?可我想说,师大不只是一所顶尖的师范院校,师大也有理学前沿创新学科,更有超强的学术研究实力。怀揣着这样的期望和使命,我不断尝试科研创新、进行学术交流,以师大学子的身份在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上进行独立口头报告,在牛津大学交流项目中和来自世界的优秀学子分享师大系科的独特魅力。我始终记得,我们是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也一直在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
我很幸运能够遇到师大,遇到令我心动的系统科学。我希望有一天,师大也会为我过去和未来的成就所骄傲,也会觉得,有我这名会同学子,很幸运。做勇攀科研高峰的师大系科人,做交叉前沿的拔尖创新人才,我是十佳翁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