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文旅融合 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作者:袁鹏 蔡峰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4年07月26日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蔡峰

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大力实施“文旅活县”战略,坚持“天下贵清·康养漳县”品牌定位,围绕“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的首位产业谋划推动,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的“诗和远方”,文旅融合焕发勃勃生机。2024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8.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8亿元。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文化活县’战略,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县首位产业培育,着力打造陇上生态旅游康养名县,走出一条‘旅游+’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已成为百姓致富的支柱产业。”漳县副县长李正文说。

    全域极目皆风景

遮阳山、贵清山、贵清山植物园、九居谷生态地质体验村……如果您是一名游客,在漳县总能找到一处适合你的旅游目的地。因为在这里,处处是美景。

行走在漳县,就像步入了一个开放式的大景区。漳县历史文化悠久、全域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西北盐业第一井”的古盐井,有被誉为“海内之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汪氏元墓群,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有红军长征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会址,有武阳扇鼓、金钟花儿等地域传统非遗,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漳盐文化、汪氏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

中国甘肃漳县分水岭观景台。视觉中国供图

“十多年前我来遮阳山游玩,景区内没有栈道,大家骑马兜兜转转;景区外没有酒店、饭馆,只能转完就走。现在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民宿、酒店环境优美,农家乐饭菜可口,为游客提供了完美的旅游体验。”抚今追昔,兰州游客张先生感慨道。近年来,漳县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和市场主体,在旅游沿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链,让游客来了不想走。

“诗与远方”铺展开一幅崭新画卷,同时也生动呈现出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从简单的“抵达”走向纵深的“体验”。

    固强补弱赋新能

漳县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对于后天的短板却丝毫不避讳。“要发展必须直面问题,加大投入,创造优质条件,让游客满意。”漳县文旅局副局长包宏建坦言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沿遮阳山明珠酒店向内而行,溪水倒映,水声潺潺,涤荡人心,四合院内,美味飘荡……一幅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夜景映入眼帘。这是游客入住遮阳山景区明珠酒店后看到的夜景。

为了补足景区住宿业短板,留得住游客,漳县主动与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加强对接,整合开发漳县旅游资源,投资1.2亿元建成遮阳山明珠酒店,已于2022年5月运行。该酒店集住宿、餐饮、会议会展、旅游商务接洽于一体,完善了遮阳山景区功能设施、增强了游客接待服务能力。据遮阳山明珠酒店负责人介绍,在旅游旺季,每逢周末、节假日游客爆满,都需要提前3天预订。

以前到漳县,直奔遮阳山、贵清山玩一圈就打道回府了,既不在漳县过夜,也不在漳县消费。究其原因,主要是无法全方位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对此,漳县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精准发力,先后建成遮阳山明珠酒店、遮阳山花筑民宿等旅游项目,并系统科学谋划总投资23亿元的重点文旅项目43个,已完成投资1.68亿元,全面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短板,让游客来得了、住得下、游得开心。如今,来漳县旅游的体验越来越丰富多元。

现在,不少到漳县的游客都会惊喜地发现,景区停车更方便了,路比以前好走了,值得打卡的景点也更多了。

流量要引来,质量需升级。漳县还通过搭建吸引流量、在线预订、旅游宣传等服务模式,全面提供智慧化、人性化旅游服务,全面做优游客的服务体验。

经过持续投入,漳县各地已成为热门的打卡景点,到漳县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文旅融合唱大戏

美景吸引人,文化留住人。如果说遮阳山、贵清山等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到漳县的主要原因,那么绚丽多彩的文化则是留住游客的根本。

近年来,漳县推动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漳县文化底蕴,吸引更多游客到漳县旅游。

以节造势,以势聚客。漳县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精心策划举办全国百名画家画漳县作品展、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文化体育旅游活动、第二届“旅拍漳县、风光无限”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文艺活动,让游客在漳县饱览风光的同时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活动。

此外,漳县还召集本土企业和店铺,在植物园、贵清山、遮阳山景区周边开展特色美食、农特产品及文创产品展销,各项活动和新业态引流效应明显,全面提升文旅市场热度,带活全县旅游人气,激发了消费活力。

如今,随着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当地政府通过组织农民盘活闲置房屋资产、马匹等资源,采取“旅游公司+农户”“旅游公司+集体+农户”及组织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让当地村民依靠生态资源吃上了“旅游饭”,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李丹萍】

2024贵阳心回山湖音乐节收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5 13:42:04

数字化揭开长城神秘面纱|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3 08:15:49

文化产业专家:年轻一代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2 14:46:57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6 19:18:40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让文化创意走入生活

中国青年报2024-07-16 06:52:41

青年过上“国潮生活”

中国青年报2024-07-16 06:53:53

民族歌剧《彝红》10周年,95%演员来自凉山本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5 16: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