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AI时代,华中农业大学这样推进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型

作者:梅从政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2024年07月25日

AI时代来临

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共识

华中农业大学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教育的重要论述

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教学资源、教学场景、教学模式

教学管理创新

助推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型

努力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01


丰富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



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特色,分类建设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成并上线课程102门,含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湖北省一流课程25门,近五年服务近20万人次。


同步对传统实践课程进行整体数字化改造,将实验课程的教案、课件、实验操作等全部资源数字化,整合基础、通用、共性的实验技术方法,统一实验操作规范和标准,录制基础实验技能课程视频,开设数字化实验基本技能课程。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数字化教学平台(晏华华 摄)


在新农科实践类教学项目中,积极探索应用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等前沿技术,开展“虚拟操作、实体感觉”的数字化实践教学。以“耕读路上: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主题,建设系列社会实践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推动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融合发展,将实验技术短视频、知识点动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线知识能力测试等数字资源与传统纸质媒介融合,构建多介质、数字化、智能化、立体化、动态化、快速迭代的新形态实验教材。


02


拓展数字化实践教学场景



按照“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的要求,系统推进生物、理化、农科、工科、信息、人文社科类等六大类21个实验教学中心的数字化改造。


利用信息技术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升级,已建成智慧园艺、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养殖、智慧渔业等智能化平台,规划建设智慧实验室、虚拟工厂、元宇宙实验室等泛在学习空间。


同学们在智慧渔业实验室学习体验(姬心怡 摄)


建成多种类别智慧实验室,开放共享性智慧实验室239间、个性化教学智慧实验室8间、室内虚拟仿真实验室8个、VR室内实验室3个。




推进数字化的耕读实景建设,融合智慧农场数字化耕读实践与体验,通过展示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自动播种,以及无人机播种、喷药和采集作物生长信息的技术,使学生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的高效智能。


建设农业信息采集软件平台和现代农场综合管理平台,为智慧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管理手段,通过“现实场景+数字资源+AI机器人”的方式,提升学习体验和质量,驱动主动个性化学习。


03


创新数字化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全时应用、全程覆盖、全景再现、全能提升”的“四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一体化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建线上线下互为补充、虚拟与实体融合贯通的实践课程体系,基于数字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实验室开放管理,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创新开展课堂翻转教学,实现虚实交互实践。


借助在线课程资源、虚拟实验平台和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开展“全时空”智慧实践教学,拓展学习时空。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赵俊强来校调研期间,体验学校虚拟仿真课程(蒋朝常 摄)


创新实验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完善课前、课中、课后的实践教学设计,教师从实验课程主讲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从被动实践转变为主动探究,实验课堂从单向传授转变为多维互动。基于数字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将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进展、产业前沿技术相结合,开展挑战性实践。


结合机器学习,确定每个实验项目关键能力控制点,建立数字化实验操作标准示范资源,通过与AI深度融合,配备实验操作“AI学伴”,实现实验过程的智能比对和个性化指导,可及时发现并纠正实验操作错误,提高实验效率。


04


加强数字化实践教学管理



搭建“有教灵境”智慧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集教、学、管、评于一体,包含虚拟仿真教学、智慧实验教学、智慧实习、智慧实验室、实验设备与耗材、教学资源管理等版块,实现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全方位、一站式管理。


“有教灵境”智慧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整体设计示意图


推动智慧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与学校教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实验实习进课表,做到指导教师、实验实习时间、实验实习地点“三明确”。


提升实验室及实习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可在线批阅评分并随时获取教学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可实时查询实验室开放情况、手机签到、在线提交实验实习日志并获取实践课程项目资源。



通过AI全程守护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从“人防”升级为“机防”,随时对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危险操作进行预警,并在可能发生事故的初期指导师生进行规范处理,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

【责任编辑:曹竞】

数字化揭开长城神秘面纱|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3 08:15:49

文化产业专家:年轻一代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2 14:46:57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6 19:18:40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让文化创意走入生活

中国青年报2024-07-16 06:52:41

青年过上“国潮生活”

中国青年报2024-07-16 06:53:53

民族歌剧《彝红》10周年,95%演员来自凉山本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5 16:41:49

把长城“搬”进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