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社工进校园 守护“心”防线

作者: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7月21日

姚东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青紫荆社工在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压力疏导团辅活动。团柳州市委供图

“庄老师,真的谢谢你,让我们家小昕(化名)重新找回了笑声。”小昕的父亲罗先生感激对学校社工小庄说。7月5日,一面写着“尽职尽责润心育人 悉心呵护教导有方”的锦旗送到广西柳州市青紫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紫荆”)。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曾经成绩排年级前20名的小昕因抑郁症的困扰,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学业。班主任为此迅速找到驻校社工小庄沟通。

“刚开始,小昕很封闭,不愿多谈。”庄社工回忆,他们没有放弃小昕,尝试过很多方式慢慢打开了她的心扉。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小昕向社工吐露了自己的多重困境——对游戏的沉迷、亲子矛盾的加剧,甚至接触一些不良社会青年。这让社工们警觉起来,这不仅仅是情绪的问题,更是青春期常见的思想波动,需要立马介入。

社工以共情、倾听、合理宣泄等技术方法与小昕进行深度会谈,了解她情绪异常的原因,通过角色扮演、沙盘绘画等心理咨询技术,让小昕理解与父母沟通不顺畅的原因,尝试用科学的方式释放情绪和压力。社工还多次到其家中进行入户家访,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能力指导,与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状态。

在社工十多次的个案跟进后,小昕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中考前,我每次模拟考都有进步,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正轨。”小昕说,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如今她不仅停止了服药,还重新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十分感谢社工姐姐们,她们更多的都是倾听,而不是说教,让我觉得遇到了一个懂我的朋友”。

这样的服务案例不在少数。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不同,产生的问题也会各不相同,为了实现个案工作的最佳效果,社工与学校的老师们配合的默契度相当关键。在学生个体问题中,心理老师开展筛查、班主任主动发现问题、识别问题,社工们评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反馈和转介,实现个案的闭环,这就是驻校社工常用的学生个案工作“七步法”。

在广西柳州市不少中小学校,都活跃着青紫荆驻校社工的身影。为了弥补学校专职心理老师紧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第三方专业的心理辅导,共青团柳州市委员会于2023年2月启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社工进校园”专项行动,通过联动教育、卫健、司法等多部门,构建项目支持体系。

青紫荆是由柳州共青团孵化并指导成立的一家公益性社会组织,是“社工进校园”专项行动的承办方。青紫荆社工针对在校中小学的困难学生提供驻校服务,通过开展心理筛查、专业化小组辅导、团体辅导、成长讲座、个案咨询等方式促进学生思想进步、疏导心理困惑、维护自身权益、建立成长发展通道。截至2024年7月,已覆盖柳州市城中区、柳北区共计20余所学校,每年服务学生群体1.5万余名。

为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常态化,团柳州市委着力构建柳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完善制度保障,与柳州市教育局、卫生健康委、民政局等多部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全市选拔12名指导专家为项目开展技术指导,为学校社工提供人力、财力、场地和技术的多重保障,打造政府、社会、家庭联动的个案工作模式,积极开展社区、个案、小组等服务7100余次,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随着社工进驻学校数量的增多,社工的日常工作日益繁重,为帮助驻校社工从学生预约、排期、信息收集等机械的文书工作中解脱出来,团柳州市委联合柳州市信息技术专家,为驻校社工设计了“E+学校社工系统”。社工们可以在手机上一键操作录入、打印和分析服务数据,大幅缩短了社工投入行政工作的时间。

电话咨询,也是遇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常用的一种求助方式,为方便学生们在假期和课外时间也找到社工,团柳州市委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将学校社会工作与12355青少年服务台进行联动,以团干部、社工、志愿者为主要工作力量,提供每天12小时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权维护、法律常识等接听服务,打造“零距离”心理服务“云平台”,全年接听热线2500余次。

团柳州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提升服务水平,团柳州市委以现代化信息为手段,提供心理测评、在线课堂、活动报名等线上维权服务小程序;团柳州市委还以“青年之家”“维护青少年权益岗”为主阵地,积极打造具备访谈室、心理咨询室、功能辅导室,配齐沙盘等硬件的青少年活动阵地180个,提供权益维护、心理咨询等各项服务;在经费保障方面,团柳州市委联合广西龙城基金会筹集“希望心灵”公益资金3万余元用于支持项目,并推动柳州市政府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支持驻校社工进驻学校。

【责任编辑:刘丽梅】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6 19:18:40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让文化创意走入生活

中国青年报2024-07-16 06:52:41

青年过上“国潮生活”

中国青年报2024-07-16 06:53:53

民族歌剧《彝红》10周年,95%演员来自凉山本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5 16:41:49

把长城“搬”进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18

马王堆里有没有神仙 考古手记藏着家族记忆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22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6:36:18

这些年轻人在海南传承非遗|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