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赵省伟:打捞“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作者:吴小攀 来源:羊城晚报2024年07月21日

羊城晚报记者 吴小攀


到海外搜购与中国有关的史料


羊城晚报:您读大学时是学什么专业的?

赵省伟:我本科时读的是人文科学实验班,历史、中文和哲学都学一点。后来在厦门大学读的是历史人类学,毕业后到北京,主要做图书编辑。但早期也去过很多单位,做的基本上也都是和历史相关的图书出版工作。

羊城晚报:主要策划过哪些图书?

赵省伟:早期主要做通俗历史(微历史),后来主要做一些学人的书,比如马勇老师、张鸣老师的。

羊城晚报:“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这个主题是怎么提炼出来的?

赵省伟:2011年,我就看到了沈弘老师的《伦敦新闻画报》相关书稿,当时还没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的概念,这个选题没有推进。2012年我到了另一家出版社之后,我们团队商量出“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这个概念,把海外史料的搜集出版作为我们出版的一个主要方向。目的是寻找与中国历史有关的资料回来扫描整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既有较高的学术文献价值,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也有收藏价值。

羊城晚报:资金如何筹措?

赵省伟:资金来源主要是两大块,第一是个人筹措,第二是“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西洋镜”系列早期的出版收入,全都投入到这儿,前前后后,投了近一千万元。

羊城晚报: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困难?

赵省伟:2015年从出版社出来后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这类图书搜集购买整理出版,这些都比较耗时,所以早期一直是与出版机构合作,我们负责内容,印刷销售由合作方负责。由于投资比较大、回报慢,经常需要更换合作方。疫情开始后,基本不太容易找到合作方了,只能硬着头皮做众筹,学着自己发行。2022年在直播和短视频的加持下,才勉强生存下来。


每天看书稿,“像修行一样”


羊城晚报:后来这个系列丛书为什么受关注了?

赵省伟:过程比较周折。早期的时候,大家都对这个系列丛书没有信心,觉得卖不动,就做了一个很小的小十六开本,选用薄一点的纸,省钱。后来我们又用大开本做了马勇老师主编的一套书,卖得不错,我们在市场上就有一定的话语权了,然后就坚持用大十六开的轻型纸出版这个系列丛书,从内容到形式,品质就上档次了。

比较巧合的是,我们借着当时的“微博热”,有一些“大V”给了我们支持,包括马勇、张鸣老师等,在他们的微博上推荐,所以当时新出的《伦敦新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这本书上市之后就卖得非常火,成为行业的一个小现象,我们顺势就推出了《小日报》,就这样一直到现在,出了30多辑。

羊城晚报:您觉得其中哪本书做得最好?

赵省伟:如果非要挑一本的话,我觉得就是“西洋镜”第15辑《海外史料看李鸿章》,我们投了十几万元去购买相关的资料,包括花了大量的时间翻译整理,估计未来几年仍然是一个标杆。

羊城晚报:现在相关资料是不是越来越难找了?

赵省伟:现在反而是资料越来越多,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要做到100辑。其实何止100辑,200辑、300辑都做不完,这是一个富矿、大矿。资料的搜寻,现在主要有几个方向,一是我们去国外找,把资料档案买回来,然后整理。其次,通过中间人找到国外的一些渠道,直接从收藏家手里买版权。另外,也有少量捐助。

羊城晚报:出版这么多辑后,有无不足或遗憾的地方?

赵省伟:遗憾确实不少,现在主要是有的书版权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难,以致短期内可能就无法出版了,觉得挺可惜的。

羊城晚报:一个方向的出版做了这么多年,有什么特别感受?

赵省伟:也会遇到资金等各种问题,团队都解散了好几次,但我是退不了了,二是也没有想过要退。这些资料放在那儿,我不去做的话,其他人估计也不愿意如此花费精力。很多人说我们有了使命感,可能是惯性使然,经常跟朋友开玩笑——年龄大了,除了做“西洋镜”,找不到其他工作了。

羊城晚报:会不会感觉疲倦?

赵省伟:不会有疲倦感。早期可能只是一个工作,但已经有接近十年的时间了,像修行一样,每天看书稿,感觉越来越喜欢。

羊城晚报:接下来还有什么出版计划?

赵省伟:除了“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西洋镜”,我们今年会出大概十几种“东洋镜”系列,从日本的史料里看中国,这方面的史料更多。


【责任编辑:李丹萍】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6 19:18:40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让文化创意走入生活

中国青年报2024-07-16 06:52:41

青年过上“国潮生活”

中国青年报2024-07-16 06:53:53

民族歌剧《彝红》10周年,95%演员来自凉山本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5 16:41:49

把长城“搬”进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18

马王堆里有没有神仙 考古手记藏着家族记忆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22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6:36:18

这些年轻人在海南传承非遗|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