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解码”到“文化编码”
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在敦煌鸣沙山席地而坐,感受着西北粗犷又热烈的狂风,萌生了“手可摘星辰”的错觉,震撼于大西北沙漠中的烟花绚烂,耳边是环绕立体声的大合唱……近日,“鸣沙山月牙泉万人星空演唱会”火上了热搜。
作为全新旅游体验模式的新探索,万人星空演唱会让人眼前一亮。游客分享的短视频在抖音持续出圈,有望为甘肃带来继天水麻辣烫之后的又一轮关注高潮。从供给侧来看,这一文旅项目深度激活了当地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景观,鸣沙山和天空作为天然幕布,推出“日游夜演”全链条的旅游模式。从需求侧来看,沙漠与演唱会的碰撞,将西北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音乐文化相融合,观众可以一边游玩一边欣赏,比传统音乐节更有看点,观众的旅游体验也会更丰富、更立体、更难忘。
走对了“盘活当地特色文旅资源”的路子,是鸣沙山演唱会走红的密码。近几年,各地都在这一赛道上加足马力,不断开拓全新旅游体验模式。比如泰安文旅的九女峰项目,保留了村子的建筑肌理,结合本地故事定位“被鸟唤醒的村庄”,以民宿群为主开发了露营地、餐饮等配套设施,现在已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济南文旅盘活城市工业遗存,在济钢遗址公园、579百工集文创产业园等引入文创、网络视听、时尚音乐等新业态,实现旧场景活化利用,建设成集艺术空间、工业设计、文创集市、文艺展演等活动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诸如此类的项目不一而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的甚至变废为宝、变旧为潮。
这些文旅项目的策划、落地都是文旅融合、双向赋能的真实写照与生动实践,其中精巧的思路值得推广。首先要“盘好家底”。入得其境,方知其美,文旅项目策划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以此为依托叠加创意,实现地域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泰山九女峰与时下流行的书店+、沉浸式演艺等概念相结合,景区内的九女峰书房被誉为全省最美书房,与集数字演绎、舞美灯光和戏剧表演于一体的沉浸式演出“故乡的月”相得益彰。昔日人迹罕至的深山村落变成“金窝子”。其次,充分发挥特色文化优势。好的旅游体验,绝非生硬堆砌元素、一味迎合流量能带来的,如果没有文化的深度赋能,再好的资源也难逃“明珠暗投”的命运。鸣沙山演唱会将流量变成“留量”,吸引2万名游客纵情欢唱,正是把握了这一点。
强优势、塑品牌、重体验,是文旅发展的重点。可以说,真正有质量的文旅项目,都经历了从“文化解码”到“文化编码”的过程。从以往的经验看,找到最有代表性的地域资源与文化资源不难,要做好“编码”工作才是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