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辽大名师 | 马天翼:潜心科研结硕果 砥砺深耕育人才

来源:辽宁大学2024年07月12日

编者按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一批批潜心育人、躬耕教坛的好老师们。我们推出系列专栏,讲述我校教师治学弘道、刻苦攻关、担当奉献的故事,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之年再创佳绩注入辽大教师们的智慧和力量。


潜心科研结硕果 砥砺深耕育人才

马天翼

辽宁大学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洁能源化学研究院院长、辽宁省“绿色合成与先进材料制备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先进材料联合会会士,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辽宁省化工学会太阳能光催化委员会委员。曾获英国皇家化学会新锐研究员奖、英国皇家化学会John Jeyes奖章和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提名奖。担任Small, Materials Report: Energy,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和Frontiers of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杂志副主编或编委会成员。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聚焦国家需求,潜心基础研究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必须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马天翼教授将自己的科学研究与国家战略需要紧密连接在一起,聚焦国家“双碳”重大战略目标,在可再生能源转化与存储领域开展系列创新工作,推动了材料科学与能源学科的深度融合,产出系列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在电催化方面:马天翼教授借助微纳调控手段创制出系列全新的碳氮化物非金属高效电催化剂,深入揭示了电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局部环境和电子结构对电催化活性的增强作用机理,成功地解决了电催化剂面临的过电位高、动力学不利、选择性差、寿命短和成本高等难题。在光催化方面,马天翼教授开创性地开展了多种功能光催化剂在降解、水分解和二氧化碳还原领域的系统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复合型光催化剂多组分之间复杂相互作用对活性影响的机制根源,开创性地提出了极化调控光催化性能的策略。在储能设备方面:马天翼教授设计并理性构筑了一系列新型纳米结构能源材料,深入研究其组成与结构之间的内在构效关系,阐明了其在超级电容器、水系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中的应用原理。开发出系列新型超高负载量和超长循环次数的超级电容器和电池设备。这些研究成果促进了能源产业现代化升级,为我国能源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保障。截至目前,马天翼教授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Chem. Soc. Rev., Adv.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引用,其中42篇文章为ESI前1%高被引文章或0.1%热点文章,总被引次数超过33000次,H指数85,获得公开和授权专利30余项。

发表过文章的代表性国际著名期刊


心系家乡建设,推进成果转化


让优秀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上货架”才是科研的终极目标。马天翼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能源转化与存储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推广,为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他有机地将清洁能源的催化转化和电池、电容存储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链条。特别是在水系电池研发方向实现若干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电池/电容器材料合成、封装和测试的研发型中试产线,推进新型储能设备的产业化进程,服务我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马天翼教授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电池生产技术落地转化到锦州凯美能源有限公司,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2年,马天翼教授与江苏德孚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四年技术开发协议,用于水系电池研发。

电池/电容器材料合成-封装-测试研发型中试产线及产品


立足科研实践,精心培育人才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原创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的关键是“人”,是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马天翼教授认为只有建设一支具有家国情怀,能够团结协作,敢于攻坚克难的科研队伍,才有可能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他以在能源领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在化学基础学科领域冲击世界一流为导向,组建了清洁能源化学研究院,先后从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大连化物所、吉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优秀的科研院所引进了8名优秀博士生组建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浓厚科研兴趣、科学素养高、充满创新活力的科研团队。五年来,他带领团队成员在先进纳米材料设计构筑及其在电催化氮气还原产氨、光催化产氢和储能领域中的应用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他秉承着“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想法,与每一位青年教师们研讨如何制定科研方案、如何修改论文、对团队的每一篇文章都亲自修改、严格把关。为了提高团队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成功率,他对每一位成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都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还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基金申请书进行指导。在他的带领下,该团队8名成员已有5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5人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人获得辽宁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资助。团队的科研水平也更上一层楼,全部成员均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如Angew. Chem., Adv. Funct. Mater., Adv. Mater.等上发表过科研论文,2人应邀担任Green Carbon和Resources Chemicals and Materials等多个期刊的青年编委,团队成员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等30余次,提高了辽宁大学在化学领域的影响力,推动了辽宁大学化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他的带领下,绿色合成与先进材料制备化学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的青年教师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人获得辽宁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1人获得辽宁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资助,2人被聘为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近三年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作为一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天翼教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素养、突出的科研能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国家化学领域输送了多名优秀的科研人才。


【责任编辑:曹竞】

把长城“搬”进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18

马王堆里有没有神仙 考古手记藏着家族记忆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22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6:36:18

这些年轻人在海南传承非遗|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4-07-12 09:47:20

江西樟树发布青年发展型城市宣传片《“青”听樟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09 18:08:11

图知道|有古老有新潮,如今到北京怎样地道打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05 20: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