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工作直播”越了界
近日,深圳一名救护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一边直播、一边飙车,相关视频在网上迅速引发关注。6月30日,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侦查大队发布情况通报,证实司机王某某驾驶救护车在深圳某高速公路行驶期间,由副驾驶工作人员用手机进行直播,并存在多项交通违法行为,目前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高速公路上,一辆危险行驶、强行变道、疯狂超车的救护车,令同路其他车辆的司乘心惊胆战。尽管在直播中,驾驶员表示“没事玩一下,车上又没有病人”,但即便如此,其在工作期间玩直播,“说飙车就飙车”的做法,已经足以说明其缺乏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责任心。其受到警方惩处,纯属咎由自取,主管单位也应本着对急救事业负责的态度,对其作出进一步处分。
救护车因工作之外的原因交通违法,该怎么惩处就该怎么惩处。让此事登上热搜的关键,还是在于“直播”这个细节。直播间的存在,使得这辆救护车的行驶表现不再只是驾驶员和副驾驶两个人的事,而成了直播间观众共同参与的“公共活动”。这种“集体参与”的氛围,加剧了司机的情绪波动,也为其制造了“为了吸睛而以身试法”的行为动机。
最近几年,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工作直播”的流行趋势,其中部分职业的严肃性并不比救护车驾驶员弱。其中,有医生直播自己给患者看诊,有教师直播自己给学生上课,这些行为不一定得到工作单位的批准,也未必取得患者、学生及家长的许可。
基于这些职业的特殊性,这类直播的确让不少网友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有观众因此成了他们的“粉丝”,认为他们是悬壶济世、教书育人的典范。然而,不论这些人的专业能力多强、在直播中表现得多么“敬业”,其行为的本质都是将工作与个人直播混在一起,是典型的公私不分。这些“工作实况直播”,看起来没有救护车“直播飙车”那么恶劣,也并未直接触犯法律。但深究下来,依然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做法。这并非是说直播本身有错,而是说专业人士必须分清公私界限,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影响其服务对象的权益。
以个别医生“直播看诊”为例,这些医生的初衷,或是进行医学科普,或是追求个人影响,也可能纯粹是觉得好玩有趣。不论其目的为何,肯定都不是更好地为诊室里的患者服务。患者来到医生面前求医问药,首先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独立、专注的环境,其次也希望自己的隐私得到充分的保护。直播彻底打破了诊室的空间界限,将其接入到更广阔的网络世界中,必然要对上述两个方面同时造成严重损害。
此外,镜头对人行为模式的影响,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件事。在某些直播间里,不难看到医生、教师突然化身“戏精”,变得很有表演欲,要么突然热泪盈眶,要么对患者、学生大发雷霆。这和那名“飙车”的救护车司机声称其超车行为是“粉丝给我勇气”,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说到底,还是他们自己直播“上了头”,把关注重点放在了直播间观众的注视上,而忽略了对本职工作的专业追求。
直播间不能成为违法行为的“展示场”,或是鼓励某些人以身试险、做出越轨行为的“肾上腺素”。就算不涉及违法,直播间也不能“无孔不入”到过度的地步。这既需要相关从业者加强职业自律,也需要各个行业对互联网浪潮下的各种新技术、新趋势有敏锐的感知,及时作出相应的规范引导。
直播既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也可能导致乱象和麻烦,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如何去运用这项技术。一名出色的专业人士,可以在完成工作后去直播才艺,尽情追求个人爱好,也可以抽出个人时间向大众普及专业知识,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与混淆公私界限的“工作直播”相比,这些都是直播更合适、更有意义的“打开方式”。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