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City Walk~出发!一起打卡这张古风地图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号2024年06月27日

7月1日是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全面推开7周年

跟随“公益守护人”的脚步

打卡这张古风地图

沉浸式体验“江南韵味”

City Walk~出发!

来!走进古风地图里的公益守护

“检察公益诉讼共有‘4+10’个法定领域,跟着这张地图一起来寻找检察履职故事!”5月15日一早,一张漫画风格的“公益诉讼古风地图”,在江苏省苏州市轨交二号线桐泾路站4号出口亮相。行人纷纷驻足,拿出手机扫码,想看看地图背后的故事。

“公益诉讼古风地图”是苏州检察机关推出的第6季地铁海报。为向社会公众全面介绍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海报上每个故事画面都配有相关新闻报道的二维码。

“公益诉讼,不断向外生长向下扎根,向柴米油盐的生活贴近。”在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上,小编用美丽的诗行对海报进行了解读。诗里的“起承转合”,正是苏州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的履职旋律。

线索从群众中来

线索,是检察公益诉讼的“源头活水”。早在2008年,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还未发芽时,苏州检察机关就曾接待过一起市民对公益损害行为的来访。当时,贝聿铭为苏州博物馆设计的片石假山形象被某企业用于杂志广告,该市民看到后主动向苏州市原平江区检察院反映监督线索。就此,检察机关支持苏州博物馆提起民事诉讼,这是苏州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开展公益诉讼的初次探索。

2011年春节,市民老陶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的一处房屋被阊门城墙严重挤压,甚至出现巨响。他向检察官反映的这条线索,拉开了姑苏区检察院“检察护城墙”公益保护专项行动的序幕。历经4年检察调查、两年立法论证,2018年3月,《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2018年8月,姑苏区检察院和《苏州日报》合作开设“公益守护联盟”专栏,成为检察机关向社会收集公益诉讼线索的媒体纽带。

苏州市检察院于2021年出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常熟理工学院大四学生小罗反映常熟“两义士”墓碑有裂缝的线索,促成文物修复,因此得到500元奖励。

像小罗这样的热心公益人士,近年来陆续加入了“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2022年2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发建设的“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在江苏试点。如今,苏州检察机关共有1580名“益心为公”志愿者。

聚焦新问题新业态精准履职

线索有了,检察机关能不能接得住、办得好?公益诉讼检察精准履职很重要。

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耿广航对该院2022年以来办理的276件电信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涉案人员为低龄、低学历、低收入人员,其中四分之一因接触非法网络招聘信息而受骗卷入犯罪。随后,“就业吧S州”微信公众号因发布含“听课”“充场”等话术且单位不明、薪资畸高的职位信息,被挖了出来。该院向人社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牵头组织人社、公安、网信等单位磋商,并赴行业协会开展合规辅导,推动排查机构单位102家、关闭非法中介20家、作出行政处罚5件。

2023年2月,昆山市检察院在办理案件中发现,辖区外卖骑手普遍未签订劳动合同、不愿缴纳社保,一旦发生工伤等纠纷将处于弱势。相关问题线索经由最高检指定办理后,江苏省检察院牵头苏州、昆山两级检察院成立专案组,最终促使相关企业整改,为外卖骑手注销了个体工商户登记。

随后,昆山市检察院将案件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和一系列建议反馈至有关部门。2023年5月,人社部门以外卖骑手群体为重点,开始探索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动相关企业为骑手缴纳职业伤害保险。职业伤害保险在苏州全面落地,至今共确认职业伤害3368件,惠及新业态从业人员近2000人。

大数据为公益诉讼创造更多可能

曾经,公益诉讼检察官带着登山杖到现场,往地里一插,涉案土壤深度立现。曾经,运动鞋是公益诉讼检察官的标配,“没有一种监督不需要踏过现场的路。”

科技革新转变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机制。如今,在苏州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巡回工作站、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都成了公益诉讼检察官的“科技之眼”。

在办理大运河、太浦河公益诉讼系列案中,苏州检察机关发现工程渣土审批、运输、消纳等环节存在突出问题,后通过部署专项监督、开展调研、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确认工程渣土违规倾倒处置给生态环境、行航安全、行洪安全、城市风貌等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于是主动向城管、交通、海事、公安等多个部门争取数据支持,共同研发船舶跨区划倾倒工程渣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截至目前,该模型已发现违规倾倒安全生产线索200余条,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线索立案2件13人。

汇聚合力,让守护“手拉手”

“无论是拔除‘数据烟囱’还是解决实际问题,事实都在印证一个道理——公益诉讼不是孤勇者的单行线,唯有双赢多赢共赢的良性监督,才能为社会治理持续赋能。”江苏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严中良说,“公益诉讼的路,应该越走越宽。”

从护航阳澄湖大闸蟹、洞庭山碧螺春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到合力解决苏绣、老字号等非遗侵权问题,再到推动苏州市无障碍地图建设……近年来,苏州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协作,扩大共治协同的“朋友圈”,不仅与水务、文物等部门创新协作机制,聚合了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无障碍环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保护力,还与网信部门共建网络综合治理协作配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研判、调查、处置等方面合作,凝聚起个人信息综合保护、网络综合治理的合力。

有府检联动,更有检察协同。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与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关于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协作机制,推动了望亭月城遗址保护案的办理。苏州市吴江区、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等六地检察院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公益诉讼检察协同,实现了太浦河、大运河“云端共治”——六地发出14份检察建议,有力推动了涉饮用水水源保护、偷排污水、岸线堆放垃圾等问题整改。

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因“手拉手”而获得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指导单位

检察日报社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媒体

正义网络传媒

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

联合出品

策划:肖荣 曹烨琼 张苏茜

文字:张安娜

编辑:杨璐嘉 张苏茜

【责任编辑:唐红】

当簪花成“网红”,别错过非遗的文化内核

中国青年报2024-06-21 06:41:15

藏在群山里的国宝

中国青年报2024-06-21 06:39:58

打破大数据禁锢,“打听式旅游”何以流行

中国青年报2024-06-21 06:41:45

青年范儿·文化场|叫醒文物里的神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18 10:52:42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17 14:25:39

原创歌曲《老屋下的山丘》感恩父亲的付出与奉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16 11: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