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这个“小二哥”,有点不一样!

2024-06-24 作者:周围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这位“小二”,不跑堂,不卖货,不开店。他搭建乡村困难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之间的桥梁,他行走在祖国大地上,为孩子们的人生点一盏灯。他叫杨小二,是志愿服务路上的“小二哥”。

“杨小二,这不是乳名,而是如假包换的大名。”初次相识的人,杨小二都不忘与之重申一遍。

由于家中排行老二,父亲就给他取名杨小二。从高中时候起,大家都喜欢叫他“小二哥”。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小二哥”这个称谓,伴随着他走上了志愿服务之路。

杨小二天生体弱,小时候受过重伤,走路时姿势不协调,这给他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有一些困难,我得到过好心人的帮助,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杨小二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淋过雨,愿为别人把撑伞,这大概是他走上志愿服务的初心。

18岁那年,杨小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刚入大学不久,心里就萌生出一个想法,希望自己也能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温暖人的事情。”

学公共安全专业的“小二哥”大一那年,干了一件大事,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大学生应急管理协会,并担任首任会长。大学期间,他带着社团成员走进社区,为居民做安全科普讲座和安全应急演练。

杨小二说:“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我志愿服务的初起。”从此,在志愿服务道路上一步一进,从未停歇。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学毕业那年,杨小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西部支教。经过层层筛选,他从五十多人的竞选中脱颖而出,成为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河南理工大学4人支教团一员。

2012年7月,杨小二带着简单的行李和满满的期待,坐上了西行甘肃玉门的绿皮火车。

当时,大多数的支教老师选择小学,但杨小二选了玉门一所中专支教。和这群同学打交道的过程中,杨小二发现学生们中的一些同学找不到人生方向,对前途迷茫。

 于是,他一改传统的教课方式,把课堂变成茶话会,挖掘每一个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将兴趣作为人生前进的方面。

 一年的教学中,他用自己每月1200元的补助,为喜欢素描的孩子买了画板,为酷爱拳击的孩子买了手套,为钻研汽修的孩子买了专业书。他还像大学时期那样,办了很多个兴趣少年班,棋艺、舞蹈、音乐、绘画。在杨小二心里,中专院校的孩子一样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

让杨小二欣慰的是,“当年教过的学生至今还偶尔和我有联系,我也时常关注他们的情况,不少学生在社会上有所成就。”

杨小二说支教的一年时光,充实而有收获,对自己有了新认识,更重要的是,见到了新的天地。

在支教过程中,杨小二接触了网络自助捐赠平台,志愿者把需要捐助的学校信息登在网站上,爱心人士便可据此信息捐赠物品。他的第一单业绩,就是把自己的母校高村小学发到了平台上,随即便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

从此,杨小二把网络公益平台作为自己公益事业的前沿阵地,一发而不可收。

杨小二说自己是幸运的人,加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山东院成为一名央企青年,“看似我在帮别人,其实我自己一直都是公益的受益人。”

2016年1月,杨小二正式加入国家电投山东院。“让我没想到的是,国家电投及山东院有一个传统,十几年如一日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杨小二介绍,“我们的项目建在哪里,公益之花便开在哪里,于是我决定借助企业的力量,发挥更大的效果。”

这些年,在国家电投党组和团委的支持下,杨小二借助长年积累的公益资源,与多个社会公益平台对接,在山东、河南等7省14县的数十所乡村小学完成数百次捐助帮扶,爱心物资折合经济价值100余万元;促成几十位爱心人士与乡村困难学生的“一对一”直接精准帮扶;促成多个公益团体直接捐助学校图书馆以及各类学校师生所需物资;联系大学生在当地乡村小学建立支教基地,远程联系辅助大学生志愿者完成支教活动;既为乡村小学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助力,又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平台,大学生志愿者已累计百余名,受益乡村学生达数千名。

工作常年驻外的杨小二,跟着项目走南跑北。即使工作再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处理公益的事情,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密密麻麻的信息全部是有关公益。他说,工作之余做公益,是自己放松的一种方式,“经常会有学校和捐赠人联系我,我就帮着对接,让捐赠人和需求方匹配。”

2018年-2021年,杨小二被外派到印度尼西亚项目常驻,他自学印尼语,主动承担起协助项目中方人员与当地民众的融洽交流工作,还利用工作外时间,走访当地乡村小学尤其是家庭特殊困难孩子情况。

2018年,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大地震,杨小二在印尼直接参与落实捐助事宜。工程建设期间,他所在的公司项目部积极行动,向当地教堂、村庄、学校等捐助各类爱心物资,彰显央企担当,赢得当地一致好评。

别人经常问杨小二,工作这么忙,还常年出差常驻项目,甚至这不算是他的本职工作,为什么还要坚持做下去?

“为什么我会坚持做下去,因为我也曾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娃,有人很早给我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只不过这个种子生根发芽、开出了花。”杨小二坚定地回答道。

杨小二清楚地明白,对乡村家庭困难的孩子来说,实打实让他们得到一点需要的爱心帮助,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温暖,让他们长大后不仅不会自卑苦恼,还会去传递自己的爱与能量。

在国家电投,像杨小二这样热心公益的青年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映山红”志愿者。“映山红”志愿服务项目由国家电投集团团委负责,各二三级单位团组织参与,于2003年由国家电投江西公司发起,以关爱山区贫困学子和农村留守儿童为宗旨。20多年来,“映山红”项目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及海外10余个国家,成为央企共青团组织主导的扶助民生的爱心公益品牌。

杨小二告诉记者:“‘映山红’已成为国家电投青年心中的一面旗帜,我愿和更多人一起做下去,继续做公益志愿路上的小二哥。”(视频由国家电投集团团委提供)

【责任编辑:陈凤莉】
大学生 公益 志愿者 国家 电投 学校 乡村 爱心 平台 孩子 支教团 山东院 社会 志愿 大学 小学
分享:

当簪花成“网红”,别错过非遗的文化内核

中国青年报2024-06-21 06:41:15

藏在群山里的国宝

中国青年报2024-06-21 06:39:58

打破大数据禁锢,“打听式旅游”何以流行

中国青年报2024-06-21 06:41:45

青年范儿·文化场|叫醒文物里的神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18 10:52:42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17 14:25:39

原创歌曲《老屋下的山丘》感恩父亲的付出与奉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16 11: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