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建好思政课 勇当“主力军”

来源:中国网2024年06月24日

为上好“大思政课”,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主动进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坚守实践育人“主阵地”,筑牢思想引领“主心骨”,深度融入学校立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全力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嵌入式进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

参与课程教学。按照学校马院的教学安排,二年级《形式与政策》的教学任务基本由辅导员老师担任,学院团委积极提升教师团干部的授课水平,6月11日,召开了全校团学工作例会,其中的议程就包括邀请马院专任教师参会并组织开展课程研讨,这样的会议大概2-3周就会开一次,通过制度化的政策学习和教学交流,常态化提升教师团干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效果。

承担实践任务。学院团委着眼落实马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当好“实验员”,一方面积极承办《概论》《思修》等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团支部为基本单元,每学年参与指导全校学生开展“ppt主题演讲展示比赛”和“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比赛”;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内容供给,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道德修养”模块中的部分内容如社会实践、青马工程、主题团日、实践基地研学等纳入实践教学认定范围。

6月13日,本学期思政课的“微电影展示比赛”采取了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活动结束后,马院副院长汤玉华老师总结到:“由校团委承担思政课的实践环节,既能发挥群团组织的工作优势,同时还能扩大思政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可以说与马院的理论教学是优势互补。”

反馈活动评价。积极参与思政课综合实践评价,依托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平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评价,及时反馈学生意见建议,配合教学部门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评价。

二、创新性坚守实践育人“主阵地”。

第二课堂纳入学校“人培”。学校共青团坚持实践本色,全面建立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清单,并将其所有活动打包成“素质拓展课程”,以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为8学分,两年制为5学分,占每个专业的总学分约5.3%。同时,学院团委自主开发管理系统,对学生第二课堂实现了包括活动发布、报名审核、实施开展、完结赋分、数据分析等全流程管理,课程成绩最后由学院团委独立作出评价认定。

经济贸易学院2022级学生刘炜霞同学表示:“入学时通过团组织的宣传,我们就知道要攒够第二课堂学分才能毕业,而且它还与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相连,所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热门的活动基本都是秒光报名。”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实践活动建立“双导师”制。目前学校已经构建涵盖道德修养、技术技能、文艺体育、劳动实践等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资源库,所有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均实行“双导师”制,即学工部、校团委与思政课教师或专业教师并行指导。

2021年以来,学院团委主动联合马院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立项申报、实施开展,已获团中央、团省委立项课题4项,逐步推动课外实践活动从体验式、表面化向学术型、专业化转变。

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今年以来,学院团委主动聚焦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与企业、党政机关、城乡社区等基层党团组织结对,共建“青”字号品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4个,努力将文化遗迹、生产现场、工作空间等打造成“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三、体系化筑牢思想引领“主心骨”。

构建团属活动理论课程体系。为坚持把道理讲深讲透,学院团委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团属理论课程研发,在团课、青马工程、灯塔工程等活动中已系统建设一批如《共产党宣言概述》《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史》《领悟新时代的“青年观”》《在广东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展现青年担当》《团学工作改革与群团工作特点》等既同向发力又团味甚浓的理论课程,实现对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补充。

2022年第七期青马学员罗炜林同学说道:“团组织的理论课程和思政课不一样,它的实践性更强,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提升基层团组织引领实效。为规范化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学校团组织借助职称评审、专任教师公共服务量认定等制度,组织化推动思政课教师担任青马工程导师、思政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班主任等,在思政课课堂落实“青年大学习”,在理论课堂外,以团支部、团支委、团小组、学生社团为单位,组织化开展思想教育、主题团日等活动。

年轻的马院专任教师吴明玉说道:“我担任班主任就是一个想法,要融入学生、了解学生,只有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因势利导上好思政课,但这样的接触往往只能在课堂以外的学生活动才会出现。”

发挥网络思政工作优势。近年来,学院团委坚持青年青语,发挥团属新媒体矩阵优势,结合各级微视频、微电影比赛,适时推出贴近当代青年学生的原创性网络文化精品,开展网络传播活动。2024年3月,学院团委拍摄的短片《青春湾区·奋斗有我》入围第十八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文体艺术季活动之粤港澳青年大学生短视频征集比赛终审决赛。

另外,学院团委在团属新媒体平台开设理论学习专栏,思想教育常态化,为加强青年学生榜样引领,坚持每年评选机电“最美大学生”,选树宣传一批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典型。

深化二课活动思政内涵。学校出台二课活动工作细则,制度化将思政元素融入二课活动体系,把“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科创报国”“爱心奉献”“责任担当”等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各类活动场景中,同时反向健全学生参与思政实践引导机制,通过二课学分评价认定情况,将学生在思政课实践学习情况纳入团员教育评议,作为团组织评优的重要标准和入团、推优入党的重要参考,做到思政课堂和活动实践双向融合。

近日,学院团委书记罗陶老师谈到:“当前,课程思政是专任老师的研究热点,其实第二课堂也需要树立‘活动思政’的理念,在学校里,所有学生活动都应当包含思政元素,大到一台晚会、一场典礼,小至一个工作安排、一次简单的谈话。”

四、协同式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建设专兼结合“大思政”师资。为发挥青年典型榜样作用,团委推动校内外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的“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获得者、青年岗位能手、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校友等担任团学活动兼职导师,让他们进课堂、上讲台、入支部,开展分享交流、宣讲报告等活动,让这些“大思政”师资逐步成为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制度性支撑。

构建部门协同“大思政”格局。2021年以来,学校陆续出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深化工作指引、二课学分认定细则、“最美”大学生系列评选、深化实践育人工作等制度文件,学院团委重新修订校级共青团“两红两优”评选办法,学工部修订学生个人素质综合测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管理办法等文件。

面向二级学院,学院团委建立第二课堂品牌活动立项申报和活动项目入库制度,将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体系内各模块的活动成效列入二级教学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指标,逐步探索出“部门联动、上下贯通、前后延续”的立体化“大思政”育人格局。

“大思政”体系育人成果丰硕。2021年,马院、团委、学工等部门联合申报,“三课堂思政教育模式”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外语学院团委的社会实践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23年,学院团委获得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同年,经济贸易学院团委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将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实践,不断助力推动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罗陶 麦靖妍)

当簪花成“网红”,别错过非遗的文化内核

中国青年报2024-06-21 06:41:15

藏在群山里的国宝

中国青年报2024-06-21 06:39:58

打破大数据禁锢,“打听式旅游”何以流行

中国青年报2024-06-21 06:41:45

青年范儿·文化场|叫醒文物里的神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18 10:52:42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17 14:25:39

原创歌曲《老屋下的山丘》感恩父亲的付出与奉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16 11: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