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从校园迈向职场,要“杀死”自己的学生思维吗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广大学子从校园迈向职场,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但不少人很快发现,社会的规则跟大学完全不同,如果学不会、摸不准,做起事来往往事倍功半。于是,“请杀死自己的学生思维”冲上了微博热搜!面对带有“贬义”色彩的“学生思维”,一些大学生或职场新人开始捶胸顿足地对号入座,一些老职场人则以过来人的身份传经送宝。
学生思维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或学习阶段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和模式,概念具有相对性,笼统来说是在校学生,或者刚走入社会的毕业生,与资深社会人之间的思维区别。一些常见的“学生思维”:例如小红花意识,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结果”,“面对工作我已足够努力,可为什么领导没有夸我,为什么我没有晋升”;例如非黑即白的是非观,认为世界上的事除了对就是错,认为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例如过度相信权威,认为家长、老师的话不容置疑,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虚空索敌”,多考一分干掉千人,无谓“内卷”;例如过度准备,想要做一件事前思来想去,甚至准备边缘性工具,迟迟不敢开工;例如过分担心出错,赶不上校车就完蛋了,这门课挂了就“死翘翘”了,过度高估当下结果的分量。
“杀死自己的学生思维”,首先表达的是从校园主动适应社会的一种态度,一种改变。其次是开始探索社会生活中的方式方法,追求进步,这值得肯定。然而,经历了十几年校园生活所形成的思维方式甚至思想观念,真的一无是处,要彻底杀死吗?第一这谈何容易,第二这是否武断?
一方面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学生思维,每一个都有反转。小红花意识警醒我们:在职场,你的努力不一定都被看见,被量化,甚至,你的努力方向都不一定对。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个人的努力不再是决定事件结果的唯一因素,大环境、机会、选择,每一个都很重要。但同时,反转来看,这样的一种思维,首先强调的是主观努力和个人奋斗,当身边有些人浮躁、摆烂甚至急功近利时,相信努力的力量是最纯洁的道理。我们需要做的是,坚持奋斗,但同时注重好方向和选择。“过分担心出错”的学生思维提醒我们:人生很长,不是走错了一步就满盘皆输,答错了一个题,选错一门课没有那么重要到影响人生。再反转来看,这是一个人做事的小心谨慎,为自己为集体负责,在职场也需要这种认真对待每件事的态度,要仔细筹谋,小心做事。
另一方面从人群来说,初就业的学生需要适时调整,来适应职场的运行规则,不断学习强化沟通,更高效、顺畅地工作。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善于接受、勤学好问、单纯向上等“学生思维”的正向力量不能摒弃。对于正在求学的学生来说,“学生思维”没必要引发焦虑。有些道理,没有经过亲身的实践,是很难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能在学校里获得知识、理解世界,发掘自身的能力,就实现了教育最普及化的作用。
(作者为河北大学思政系列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