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竹编予愿

作者:王嘉旖 来源:文汇报2024年06月10日

本报记者 王嘉旖


初次与顾月芳打照面的人,必定被她耳畔那对独特的手工耳环所吸引。


竹丝巧妙地编成圈状,宛如莫比乌斯环,中间饰以黄色缀珠,相得益彰。温婉柔和的竹制耳饰,颠覆了人们对竹器硬朗线条的刻板印象。


身为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月浦竹编新一代传承人,顾月芳将竹编技艺与珠串、土布混搭,跨界诞生出一件件独树一帜的时尚单品。


褪去农耕色彩的竹器有了更灵动的生活演绎。它时而化身耳环、胸针、戒指,成为时尚配饰;时而变身时钟、灯罩,为新中式家居风格增添质感。不拘泥于古法的顾月芳,用开放的思维琢磨新纹样、新器形,片竹成丝,编竹成器,让非遗有了时尚的现代表达。


顾月芳与竹编技艺,缘起一场花艺节。时间回溯至2018年,花艺节活动中,她被月浦竹编繁复多变的纹样所吸引,一下入了神。她自小钟爱手作,比如,巧用剩下的塑料纸,编成精致小物件,又钟情编织,做出的毛绒玩偶憨态可掬。


顾月芳专注的神情落入有心人的眼中。因上一代传承人朱文瑞岁数渐长,月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王晨正四处寻觅有志于此的年轻人。眼见顾月芳兴趣正浓,王晨主动发出邀请,希望她参加非遗竹编手作课程。


这门专为寻觅新一代传承人量身打造的课程原计划招收学员20人,作为“编外”学员加入的顾月芳反而成了唯一坚持下来的人。王晨清晰记得,课程结束后,桌面上散乱着余留下的竹丝。顾月芳将它们细心收拢到一起仔细琢磨,编成了多枚平安扣。“这就是我想找的人!”王晨感慨“挖宝”成功。


由此,顾月芳开启了“女竹匠”的人生副本,进入了新赛道。


因为编织技艺基础扎实,顾月芳“入门速度”比预想更快。没过多久,她便成功掌握了竹篮、簸箕、米筛等传统月浦竹器的制作诀窍。然而,当她拿着成品在各类展演活动“摆摊”时却发现,关注竹器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如何打响月浦竹编的知名度?她决定要为非遗注入时尚新感觉。


她先从基础纹样入手,大量翻阅书籍资料后,锁定了兼具立体感、装饰性的特殊编织法——六角龟背编。这是一种竹编古法技艺,用不同颜色的竹篾排列出六角形,形似龟背,常用于制作屏风等精致物件。


挖掘出六角龟背编的顾月芳,没想到复刻之路并不容易,寻遍视频网站却找不到相关教程。那就自己琢磨!靠着多年积攒的编织功底,她尝试着一步步“解密”。终于,在数不清的失败后,顾月芳顿悟了诀窍所在,不仅高度还原了这一古法技艺,更将其巧妙运用在手拎包编织中。


每当解锁一款新纹样,顾月芳就会用玻璃木盒将其精心装裱起来。多年积累,数十款竹编纹样存于案头,攒成独有的月浦竹编“纹样数据库”。无数时尚单品的灵感由此迸发。


不断琢磨新纹样的顾月芳,开始尝试着破圈跨界。竹器有无可能与其他元素混搭?闯入她脑海的,是清淡素雅却承载了记忆的土布。儿时,母亲一针一线织成了家里的床单、围裙,也织成了她的衣服、裙子。如今,织机已无踪影,她想为珍贵的土布寻找新出路。


竹器与土布有了更多奇妙的混搭,她将一次次跨界比喻成找“容器”。虽然外形千变万化,但要向人们传播的内核依然是珍贵的非遗竹编技艺。


灵感匮乏时,她会四处采风。有一回前往安徽学习竹制花器技艺,因毗邻景区,当地花器制作既保留传统技法,又贴合市场需求,顾月芳深受触动,便不断琢磨新器形。以木质鹿角为底托的动物元素胸针就此诞生。一经问世,广受年轻人喜爱。


坚守竹编技艺,无疑是一场漫长的考验。因为要编弄竹篾,爱美的顾月芳放弃了同龄人喜好的美甲。无数个周末、夜晚,她静心埋首案头编织。


当年课堂上摸索出的平安扣,历经多次迭代,有了新纹样、新器形。顾月芳说,希望这枚平安扣始终扣准初心——做一名纯粹的竹匠手艺人。

【责任编辑:李丹萍】

老建筑讲新故事,“活起来”后“富起来”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6:14:07

传递祝福!2024高考加油曲来了

人民日报微博2024-06-07 11:10:37

回乡备战!广东人“扒龙舟”是认真的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6:14:52

毕业旅行不设限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9:32:50

王倦:范闲像英雄,但又是一个孤独的普通人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6:13:56

海南五指山 非遗有看点|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5 20:22:16

老外粉丝“催更”的《庆余年2》牛在哪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6 05:35:08

图知道 | 今日芒种: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5 09:26:28

青年范儿·文化场|下一站,横道河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3 22: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