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一代代保护者接续奋斗,万里长城永不老

作者:胡宁 贾新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6月08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实习生 贾新阳)“长城43000多处资源点,正是我们的家底。”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哲而言,每一处资源点都有​独特的魅力,它们共同构成了长城的“数据底座”,做好信息化并将之浓缩好,能让本不容易进入博物馆的长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6月7日下午,2024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青年论坛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北京市延庆区举行。众多长城文化学者、爱好者、传播者、践行者及传承人汇聚于此,共同探讨新时代下长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道。

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琛说,人们总说“万里长城永不倒”,但是他这十年一直在研究“万里长城永不老”。“新时代是数字长城的时代。我们希望在另一个空间里建立一个永远不倒的长城。”

李哲提到,数据是多功能的,“关键在于我们在新阶段能把数据下沉到多么细腻的程度”。长城的保护和研究工作需要足够细化,也亟需微观与宏观、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打通。李哲举例,比如长城某一个细小的病态要放到全线视野上看,看这一类的情况“究竟在哪里最严重,我们该把力量放在哪”。

6月7日下午,2024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青年论坛在京举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摄

“提到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只是在长城本体这一物质层面,还涉及衣食住行等的文化带层面。”首都师范大学文化和遗产专业负责人、历史学院副教授王铭说道。自2018年起,他开始了长城非遗文化传承相关的调研工作。他提到,可以将延庆区的“长城文化带”分为三类,一是长城地带上的农耕游牧交融的文化;二是长城讲述中的民俗风情,如《八达岭长城传说》,八达岭长城的每一处村、寨、城、关甚至石、泉等都有​传说;三是长城村落中的特色技艺,如延庆区石峡村的石烹宴等。“要树立'​文化带'​的概念意识,才能在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时有​一个联系性、整体性的视角。”

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建筑遗产博士刘昭祎撰写了很多有​关长城的规划文本。“我经历了北京市的三本规划,能看出我们对长城的认知不断在​拓展深化。”她感到,从关注长城本体到关注长城串联起来沿线各类自然文化资源,再到国家公园的层面,“我们已经对长城形成了有​广度、也有​深度的认知”。“这方面北京作出了很多先行先试的努力。”

让长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离不开对青少年的培养。北京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研究馆员、长城文化研究课题组成员范学新提到,当前,长城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存在着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与系统等问题。他建议应面向不同年龄开发不同的长城科普读物、教材,并广泛开展长城文化进校区、进社区,发动青少年加入长城保护员、宣传员的队伍。此外,对于长城系列的研学活动应加强监管引导,“研学导师是否足够专业,长城知识讲得对不对、好不好、是否满足科学性等,都需要进一步落实监管”。

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孟宪利在论坛上带来了他多年收藏的“可移动的长城”,有​长城相关的邮票、明信片、老照片、幻灯片、木版画等。在他看来,这些珍贵的纸片是讲好长城故事、传承好长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年他带着它们“去​到哪讲到哪”,“有​图有​真相,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长城。”

“我们相信,在青年一代的共同努力下,长城精神将风华永盛、历久弥新,继续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刘昭祎表示。

【责任编辑:刘世昕】

老建筑讲新故事,“活起来”后“富起来”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6:14:07

传递祝福!2024高考加油曲来了

人民日报微博2024-06-07 11:10:37

回乡备战!广东人“扒龙舟”是认真的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6:14:52

毕业旅行不设限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9:32:50

王倦:范闲像英雄,但又是一个孤独的普通人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6:13:56

海南五指山 非遗有看点|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5 20:22:16

老外粉丝“催更”的《庆余年2》牛在哪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6 05:35:08

图知道 | 今日芒种: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5 09:26:28

青年范儿·文化场|下一站,横道河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3 22: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