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场景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记者 许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5月26日

    对同济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李想来说,真正体会到人文学科的魅力是从宿舍楼里的一堂分享会开始的。

    “驻楼导师们拿出来讨论的内容,我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也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些收获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李想兴奋地描述着她在这堂课上的经历。对这位20来岁的理工科女生来说,这不仅丰富了她的课余生活,还让她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专业的朋友。

    李想参加的是同济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里的活动。2023年年底,同济大学在原有社区空间基础上,分别在3个校区建立了三个集成式“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并以宿舍楼宇的功能房为载体,结合空间特色和学生群体学科特色,引入社区空间“特色+”理念,打造了上百个多功能学生社区园地。这些社区定期举办“心理体验站”“学业指导站”“生涯咨询”“学生社区共创工作坊”等校园活动,充分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生活学习实际需要为同学们定制“社区文化菜单”。

    李想说:“社区为年轻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交流思想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用他们‘自己’的故事解决‘自己’的问题”

    今年1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构建全面系统的立德树人育人生态,抓好组织机制创新、社会实践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等要素。

    “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三全育人的重要场所。”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彭震伟认为,“一站式”学生社区是破解思政工作“痛点”的关键领域与空间载体,是一个融合了价值引领、德育培养、文化传播、心理支持、能力提升于一体的综合育人平台,通过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多方面的建设,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随着高校园区建设的规模化,学校广大教职工上班形成了集中走教,师生交流频率减少,师生关系有松散化趋势,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模式带来一定冲击,也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同济大学党委学研工部部长许秀锋在多次走访社区工作中发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不再有固定教室,一些师生之间的沟通依赖社交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社区中的行为和表现,往往能更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许秀锋举例说,一些大学生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同时还要应对学业压力和未来职业规划的不确定性,“学生们可能在课堂上表现正常,但他们所面临的迷茫、困惑和焦虑等情绪,却很难在传统课堂上被发现”。

    如何适应新时代青年特点,打造更加精准化、多样化的育人模式?

    去年9月,同济大学原创系列情景话剧《嗨!室友》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上演。话剧聚焦大学宿舍关系,探讨了寝室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个性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学业压力,完整呈现了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

    与其他大型话剧不同,《嗨,室友!》选在相对较小的演出环境当中,每一位观众都能近距离观察到演员在台上的动作与表情,仿佛置身寝室,与4位女生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痛楚与甜蜜、困惑与勇气、胆怯与任性。

    舞台上有脾气古怪喜欢指挥别人行动的黄橙橙、古风少女丁可汐、唯唯诺诺经常听从别人安排的胡茜茜,还有阳光开朗的牛小果。观众席上的每一位观众都能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刚步入大学的新生看到了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期待与不安;面临人生抉择的大四学生,开始思考自己对未来职业道路的选择;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则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迷茫与奋斗,感受到了成长的甜蜜与苦涩。

    “这是大多数学生都能(有)共鸣的话题,我们希望通过戏剧,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从而引发思考和讨论。”作为情景话剧的指导教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魏亮发现,传统的大型舞台戏剧虽然感染力强,但仍有其局限性。学生社区空间却能够通过多点式布局实现多功能性,如平时举办的小型活动、讲课、自习和讨论等,这为沉浸式戏剧的实现提供了便利。

    为了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同济大学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社区疗育表演艺术工作室”,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艺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魏亮是该工作室的负责人,在她看来,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故事,找到共鸣和安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角色的经历反思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还可以借此机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用他们‘自己’的故事解决‘自己’的问题。”

    据了解,社区文化工作室是同济大学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的一个创新,该校从2019年开始探索将专家力量、领导力量、思政力量下沉学生社区,将学科、课堂、教师、朋辈资源配备到学生身边,因材施教、精耕细作,5年时间累计开展1100余场活动,覆盖学生近3万人。

    “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

    在同济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里有一支特别的团队——“学生社区主理人”。他们主要负责集成式协同育人中心的公共空间运行管理、社区文化氛围营造、社区日常管理督导等工作。

    作为“学生社区主理人”团队负责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李佳妮曾带领团队成员在学生社区里举办过手工剪纸、咖啡渣回收、旧书回收等活动。其中,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图书漂流活动,这是团队收到最多好评且运行最久的项目之一。学生们可以通过捐赠旧书的方式来兑换新书,既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成为社区主理人之前,李佳妮从没想到过自己可以影响到这么多同龄人。尽管平时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她还是乐在其中,“每一场活动、每一本书的传递,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学生。这份工作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不只是社区工作的服务对象,更是开展社区工作的主体。”在许秀锋看来,这些学生主理人在学生社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更是社区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者。学生通过自我运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展现了青年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

    与“学生社区主理人”相似,同济大学在各宿舍楼宇的社区中打造了一支学生辅导员队伍。自1998年起,同济大学便开始选拔优秀研究生党员入驻学生宿舍楼,负责思政引领、学生党建以及学习生活方面的工作。历经26年的发展,这支学生社区辅导员队伍已从最初的不到20人发展到近百人,其中包括高年级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大家既是学生的学长学姐,提供学业、思想、生活上的建议,又是校园里的‘老师’,协调解决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甚至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陈宇是学生社区辅导员负责人,扮演着“学生”和“老师”的双重角色。

    陈宇举例说,每学年开学初,她和其他社区辅导员会向全体学生发放联系卡、问题反馈卡,还会在社区公共区域醒目位置处设置问题反馈箱,定期处理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此外,他们还发挥社区内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生社区微党课、经典读书会、朋辈成长分享会等方式,将党建引领工作以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实际的形式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在彭震伟看来,学生社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辅导员可以在学生社区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等活动,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补充强有力的力量。

    教育部一项数据显示,经过全面建设,2700余所高校通过独立设置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或成立功能型党委、党支部等形式,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内设置党组织3.8万个,实现90%的社区党团组织全覆盖。

    近年来,同济大学在学生社区推行专职辅导员“三进三知”工作法,“岗位职责进驻社区、思想引领进驻社区、成长帮扶进驻社区”,做到“学生情况知底”“学生特点知情”“学生成长知心”,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的辅导员社区思政工作微体系;通过成立学生党员先锋队、学生党员服务驿站等方式,建立学生党支部参与社区服务长效机制,多校区开展“解疑杂货铺”“数学‘赶集’”“收纳大师”“简历问诊”“社区开放麦”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彭震伟说:“学生社区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他们在社区皆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既帮助学生社区明确定位,解决了学生社区如何建的基本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记者 许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古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2 19:42:45

图知道|阿勒泰火了,寻找更多“精神疗愈”之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3 06:00:00

非洲青年邂逅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验中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8:36:50

在徐霞客出游地 这群大学生探访新农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9:05:17

图知道|AI一下,跟着雨果畅游巴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5:13

《三宝合尊》入藏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09:17:04

今天你cityread了吗?一起漫读城市发现读行之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8:07

5000年前的“三室一厅”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2024-05-21 06:50:14

年轻人自创民乐新组合“阮族组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0 14:11:48

“读行侠”打卡影视剧名场面|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