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集章打卡”旅游模式为何变味了

作者:宋霞 赵子涵 种天仪 余美英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年05月26日

本组文/本报记者  宋霞 实习生 赵子涵  种天仪

统筹/余美英

为了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让旅游更具仪式感和纪念意义,大众游玩打卡的方式不再拘泥于自拍大头照,而是不断探索出了越来越多的花样。除了品特色美食、穿特色服饰,还有盖特色印章。每到一个城市或者景点就盖一个专属的章,不仅增强了体验感,还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纪念品。然而同质化、流于形式、活动本末倒置,甚至还要被捆绑消费等,让盖章逐渐变了味。

视觉中国供图

集章打卡旅游日渐火热

“类似于寻宝图,可以通过盖章了解景点线路,有时候还能盖到一些隐藏印章,集齐后会获赠一个小礼物。”00后小杨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是五一期间在一处免门票的景点游玩时,发现景区文创店里有盖章的活动,“花29.9元购买文创小册子后就可以盖章,感觉很有意思,但由于游玩花了太多时间,册子上只盖到了一部分章,但还是很有成就感。希望下次再去时能把章集齐。”

其实,迷上集戳盖章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在网络上自称“盖帮”,会时不时晒出自己的成果,并很乐于分享各种攻略:哪里可以盖章,哪里是免费的,哪里是收费的,日期章每天几点会更换等。

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大学生小昭也十分享受打卡盖章的乐趣,如今已养成了随身携带盖章本的习惯。小昭透露,从大二开始到今年大三结束,她的盖章本上已经有80多个章了,她的目标是今年能凑够100个。

多地推出特色“盖章游”

据了解,通过“集戳盖章”的方式体验旅行乐趣已逐渐成为打卡新玩法。江苏胡先生发布的“全国集邮盖戳旅行”视频曾在网上爆火,一枚枚邮戳印盖下的声音配上卡点音乐,节奏感十足。有网友评论称,“这放在《西游记》里,就是唐僧的通关文牒。”

胡先生从2018年至2021年,一人靠骑自行车游历中国,用时3年骑行8.8万公里,在自制的旅行地图上共收集了全国333个地级市的邮戳,成为他骑游“打卡”的见证。

不过此事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按照规定邮政的章不能随意盖,如果去旅游的人都去盖戳,会造成公共资源浪费。但也有从事相关工作的网友称,邮局有专门为驴友盖戳的印章“日戳”,可以免费盖。

而与胡先生的邮戳大部分为黑色不同的是,邮政部门联合景区打造的主题邮局里盖戳越来越方便,样式、颜色也更丰富。2019年,东莞邮政第一家主题邮局——可园主题邮局成立,针对性地开发了“我要去东莞”系列纪念戳20余款,将城市特色风光收纳其中,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除了邮局,全国多地博物馆、展馆、公园、景区、图书馆、机场、火车站,甚至商业区的店铺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集戳盖章的活动,除了定期推出特别印章,还设置了隐藏印章。渐渐地,盖章区成了新的热门“景点”和人气聚集地,部分盖章区由于太过火爆出现排长队的情况,印章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损。

想要盖章却被捆绑消费

调查中,北青报记者同时注意到,也有景区的文创店需要游客提供在该店的消费记录,才允许盖章。

大部分店没有固定的消费标准,任意消费即可盖章。包括小昭在内的多位游客会选择在店内购买较为便宜的纪念品来获得盖章的资格。但也有店铺直接标价盖章,有网友晒出自己在北京一些博物馆和景点盖的章,称光盖章就花了近1000元。

曾去天津旅游的赵敏(化名)提到,她和朋友去天津旅游前做攻略时,本来是不打算去张学良故居的,当得知那里的某家礼品店可以盖到全天津最漂亮的章时,就瞬间改变了主意。但小赵找到那家店后才发现,店内提供的章都是要在店内消费才能盖的,并且价格不菲。“一小包贴画就要20元钱,但其实那种品质的东西我在网上个位数就能买到了,店内的同款本子比网上贵了三倍,太坑钱了。”

赵敏坦言,最终自己被“来都来了”的心理说服了,买了一张十几元的明信片去盖了章。“总得留下点来过的痕迹吧,不然我来这一趟算什么。”

印章同质化遭吐槽

随着“盖章潮”的热度越来越高,一些商家也将提供盖章服务作为营销引流工具。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南锣鼓巷这一景点内就有十余家提供盖章服务的打卡店,其中就包括礼品店、奶茶店等。

虽然有的店家在门口贴着“免费盖章”的标签,但进店后询问才得知,需要在店内消费才能免费盖章。在一家店内,印章直接与盖章本放在一起,一本小小的笔记本售价29元,但记者在网上搜了同款,发现售价只有5元。

此外,北青报记者还发现,有礼品店里面会提供天坛、天安门、长城等其他景点的印章。对此,有游客表示,“我在景点打卡,就是为了盖到相应的章,如果在一家店就能盖到所有景点的章,那我的打卡计划还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游客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在集章旅游的过程中,发现印章的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大学生江华(化名)在重庆旅游时,在两家不同的文创店消费后想要盖章,却发现盖的章几乎一模一样。“我本来是想在不同的店盖上不同风格的印章的,但是我消费后才发现印章几乎是一样的,挺失望的。而且这两家店的价格相差还挺大的,我买的都是风格和质量差不多的明信片,其中一家比另一家贵了不少。”

江华认为,从这种雷同情况的出现可以看出,一些商家似乎只是想借盖章这一噱头出售商品,却不去认真考虑应该提供怎样的印章,一条街上的店里,能盖的章都长一个样,容易出现审美疲劳,不同的店产生的消费差异也让具有纪念意义的体验感变差了。

观察

让“盖章潮”成为“双向奔赴”

不可否认,盖章热潮袭来,将每个城市的专属印记通过盖章的方式集中印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旅行纪念册,别具一番意义。

有分析称,不少集章人开始盖章是出于从众心理,有的则是为了自我表达,在收集印章的过程中都生成了最鲜活生动的回忆,更具仪式感和体验感。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集章和集邮票、藏书票、盲盒等是异曲同工的。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盖章心得和体验,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让“旅行盖章”满足了社交需求。此外,“旅行盖章”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某个地方或事件的历史、文化、艺术,让更多人认识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

曾有平台数据显示,在相关的热门旅游关键词中,“盖章”位列榜单第二,关注度仅次于自驾游。“盖章式旅游”是一种突然火起来的新型旅游方式,其实盖章热在2010年时就出现过,有网友回忆,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记忆中最早的“盖章大会”。当时一本小小的“世博护照”,作为一种特色商品在上海世博会上卖得火热,让游客不出国门,各国特色印章尽收囊中。

如今,附带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盖章更为旅游赋予了新的生机,带火了旅游景点周边的文创产品销量。但过度商业化、同质化,活动本末倒置,让这种打卡方式逐渐偏离了初衷。

盖章爱好者认为,任何一项爱好需要热情但也要适度和理性。“章是永远盖不完的,少盖几个也没关系。盖章只是旅行中的附属品,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果因此增加经济负担是没有必要的。”

未来,期待各地不断完善规则,让盖章打卡回到其原本的目的,也让更多游客与城市双向奔赴。

【责任编辑:李丹萍】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古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2 19:42:45

图知道|阿勒泰火了,寻找更多“精神疗愈”之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3 06:00:00

非洲青年邂逅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验中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8:36:50

在徐霞客出游地 这群大学生探访新农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9:05:17

图知道|AI一下,跟着雨果畅游巴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5:13

《三宝合尊》入藏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09:17:04

今天你cityread了吗?一起漫读城市发现读行之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8:07

5000年前的“三室一厅”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2024-05-21 06:50:14

年轻人自创民乐新组合“阮族组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0 14:11:48

“读行侠”打卡影视剧名场面|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