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小升初“掐尖”,为何屡禁不止?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年05月22日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张钰惠)正值小升初招生阶段,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择校问题东奔西走。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一些机构举办的以配合个别学校“掐尖”为目的的招生说明会正在暗地开展。此外,一些学科类违规竞赛、黑竞赛以夏令营、冬令营或者研学等名义进行,其比赛结果是个别学校“掐尖”的重要依据。

  什么是“掐尖”?如何“掐尖”?这一操作正在各式各样小升初黑话的掩饰下隐秘地进行。

  小升初“掐尖招生”被约谈

  近日,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北京市部分学校存在“掐尖招生”现象。

  报道显示,所谓“掐尖”,就是“点招”,是指个别学校通过各种违规手段,先于派位入学之前就锁定并招收尖子生,以此来与普通学校拉开生源质量的差距。

  报道中还提到了“小五班”的概念,指的就是中学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小升初选拔,入选的学生六年级就直接进入初中学习。

  对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17日发布通报表示,涉及的校外培训机构核查工作正在进行中,随后进行处置。针对学校违规行为,约谈涉事学校负责人,责成学校立即整改,封存学生简历和试卷等相关材料,坚决杜绝“掐尖招生”等违规行为。

  黑话掩饰下的“掐尖”

  临近招生季,“鸡娃圈”的家长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说起小升初黑话。

  例如,“DZ”(点招)是指一些重点中学通过非公开方式提前录取优质生源;“BS”(杯赛)是指被教育部门禁止的黑竞赛,包括大师赛、华杯赛、希望杯等;“JL”(简历)是指向目标学校递交的个人情况书面介绍,内容一般包括个人信息及校内荣誉、竞赛名次、考试成绩等……

  “简历发邮箱几乎没被下载,开放日的简历也没被接收,上哪接‘MD’去啊?”有家长无奈表示。她所说的“MD”(密电),指的是一些学校主要针对五、六年级学生招生的非公开电话。

  中新网注意到,与家长们一起活跃起来的还有校外培训机构。这类机构一般组织小学生学习奥数、英语等学科,争取竞赛名次,为学生被“掐尖”做好规划准备。

  据某机构透漏,今年年初,北京某校组织冬令营,学生接到通知后入营进行奥数、信息学两门考试,简历上体现一定的杯赛名次才会接到考试机会。

  用“鸡娃圈”的话来说——能够接到重点中学入营通知的学生都是“牛娃”,最后被录取的更是寥寥无几。

  “掐尖”为何屡禁不止?

  为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早有政策规定。中新网梳理发现,2014年,教育部开始推进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2019年,我国开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之外,小升初为何还存在暗箱操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新网指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违规招生行为视而不见、加以纵容,是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地方教育部门不严查学校违规招生,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即通过掐尖招生,打造义务教育名校、强校,追求升学率。

  “这是教育部门的职责错位,不是努力营造当地良好的教育生态,而是追求功利的教育政绩。”他表示。

  对此,熊丙奇认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扭转升学政绩观,把依法治教,规范学校招生、办学作为首要职责。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要求每所学校改变通过掐尖招生来打造名校的思维,重视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月9日,教育部决定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提出12条负面清单,其中多项与治理“掐尖”有关。并要求,对于漠视学校违规行为、敷衍塞责、处置不力的教育行政部门,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办问责。(完)

【责任编辑:胡庆章】

非洲青年邂逅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验中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8:36:50

在徐霞客出游地 这群大学生探访新农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9:05:17

图知道|AI一下,跟着雨果畅游巴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5:13

《三宝合尊》入藏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09:17:04

今天你cityread了吗?一起漫读城市发现读行之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8:07

5000年前的“三室一厅”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2024-05-21 06:50:14

年轻人自创民乐新组合“阮族组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0 14:11:48

“读行侠”打卡影视剧名场面|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1:47:50

“北京cityread”圈粉年轻人:人人都是“读行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0 16:50:09

小满时节话蚕桑,汉服之美邀您赏|我的节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