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11年,6147人!这份甜蜜来自暨南!

来源:暨南大学2024年05月22日

漫漫11年

走过9个省市的乡村

拍摄6147位老人

送出7018张相片、相框

从7个人的小团队到128人的“大事业”


为“圆老人一个‘梦’,留住生命映像”

始终走在志愿公益的道路上

致力于在时光的轴承上定格笑靥和记忆


他们就是

暨南大学“映像”青年志愿服务队



“快点快点,这边儿!志愿者来拍照了!”


2023年初夏,在湖北荆门市钱场镇,一听说有志愿者要过来拍照,老人们便兴奋地换上最喜欢的衣服,围在照相机旁等待,正在拍摄的老人紧张地捏着衣角,对着镜头露出有些羞涩的笑容。


在老人们中间,穿梭着一群蓝色马甲,他们有的举着相机按下快门,有的和老人谈天说地,有的在电脑旁为老人挑选照片。他们都来自同一个组织——暨南大学“映像”青年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映像”志愿队)。


“映像”志愿队为老人拍摄的部分照片


从2013年成立至今,“映像”志愿队已经免费为6147位乡村和社区的老人拍摄生活照并送出总计7018张相片、相框,“以小见大,尊重生命”是他们的公益理念,“圆老人一个‘梦’,留住生命映像”是他们的行动口号。


2024年3月,在全国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映像”志愿队光荣入选了“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这是队伍继获批广东省“益苗计划”重点培育项目、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铜奖以来的又一殊荣。


“映像”志愿队所获部分奖项

十元盒饭钱

小初心汇成大公益


谈起“映像”志愿队,“映像”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指导老师外国语学院教师高玉芬说,是许多人给出的十元盒饭钱圆了老人的拍照梦,成就了志愿队的公益事业。


“映像”志愿队的成立源于高玉芬对自身经历的感触。一个暑假,高玉芬外出拍摄时偶然碰见了一位老人。老人倚靠在一座百年老宅的木门前,岁月的影子仿佛在此时交汇,在阳光下浑然一体。高玉芬觉得那时的场景“就像一幅画一样”,便果断按下了快门。


令她意外的是,三个月后,这张照片竟成了老人的遗照。当老人的亲戚撬开无人应答的木门时,发现老人早已离世,屋内的食物也早已发霉。而她拍下的那张照片,却被老人特意装进了相框,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唯一的桌子上。这是老人一生中唯一的生活照,也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份念想。


高玉芬觉得,社会把很多目光都放在留守儿童群体身上,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老人,特别是乡村老人,“我们也一直在思考,青年人能为老人做些什么。”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施行,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以老年节为契机,高玉芬和同学们正式成立了“映像”青年志愿服务队,她说:“很多老人一辈子除了身份证件照,再没拍过别的照片,但他们也很渴望能在百年之后给后人留下一点回忆。”


2014年 “映像”志愿队下乡合影


要去乡村为老人拍照,光有一颗热心是不够的。耗材采购、住宿安排、交通费用……“映像”志愿队每次下乡都需要至少1万元的资金。刚开始时,志愿队尝试过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处募款,可身边的人总是有限的,无法提供持续的支持。2016年,“映像”志愿队决定通过线上募款来集资。


没想到许多社会人士都很支持“映像”志愿队的活动,集资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老人的一张照片加上相框的成本在10块钱左右,10块钱在今天可能都不够买一份盒饭,但很多人愿意用这份盒饭钱,帮老人家圆一个拍照梦。”高玉芬笑着说,“甚至有人一下就捐好几千块钱。有时我们的募款已经完成了,还有人想先把钱给我们,让我们留着下次再用。”


志愿队在梅州为“姐妹花”老人拍摄的照片


“映像”志愿队的成长离不开暨南大学及外国语学院的支持。“映像”志愿队成员来自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多个学院。朱湘军、戴灿宇、陈华生等外国语学院教师也积极投入到志愿活动中。学校和外国语学院还鼓励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益苗计划、西部志愿服务计划等公益志愿活动……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为“映像”志愿队的成长提供了深厚的沃土,不少校友也自发为志愿队的活动提供资金、资源等支持。



一台照相机

流动的乡村照相馆


“老人反馈的笑容会让我觉得非常开心。”“映像”青年志愿服务队现任队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许悦说。每一次,看到拍完照片的老人迫不及待地挑选照片时,志愿者们总是很期待老人们看到成片时的神情。


拿到照片的老人家


如今,“映像”志愿队已经走过了广东潮州、湖南溆浦、四川达州、江西丰城等9个省市的乡村。在梅州市上村村,“映像”志愿服务队现任队长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陈逸和同伴在村子后山找到了他们的拍摄对象。据老人的家人说,自从后山的路建成以后,老人每天都要来到路旁看一看,走一走。“家乡新建好了,走在这条路上,我觉得很舒坦!”老人弓着腰和“映像”志愿队的队员说。


志愿队为老人拍摄


当乡村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吃得饱、穿得暖就不再是乡村振兴的唯一解法。随着乡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批老人被遗忘在繁华边缘,成为孤独的浮萍。关怀老年人,尊重生命,建设乡村精神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映像”志愿队为乡村老人建立起一个流动的照相馆,让老人也当了一回生命的“主角”。


在志愿者面前,老人的心事仿佛也有了可以倾诉的窗口。一位农民婆婆听到要拍照片,立马从田地里钻出来,话怎么也收不住;退伍老兵拉着志愿者的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独居老奶奶坐在椅子上,抹着眼泪向志愿者诉说自己对于外出务工的儿子的思念……


志愿队为田间劳作的奶奶拍摄照片


“许多乡村老人的内心是十分孤独的。希望我们这些小举动能为老人带来情感上的一点慰藉。”陈逸说。


在拍摄老人的过程中,引导老人适应镜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人们拍照的经验较少,面对镜头时总会显得有些僵硬和局促。两位拍摄的志愿者便打起配合,一位分散老人的注意力,一位举起相机随时抓拍,有时遇到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还需要村民帮忙翻译。“我们不是要给老人拍刻板生硬的证件照,而是要记录老人最自然的生活状态。”“映像”青年志愿服务队现任队长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何一诺说。


志愿队到潮州老人家里回访


2021年,“映像”志愿队时隔七年再次回到广东潮州,探望那些他们曾拍摄过的老人。时过境迁,当时的老人有的已然过世,志愿者们为他们拍的照片成为了他们的遗照;有的依然积极生活,不过鬓角又添了白色几片。志愿者们举起相机,再次定格下老人的笑脸。“一张照片可能看起来很微薄,但是在那一刻老人也能体会到被人尊重的感觉,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高玉芬说。



128人志愿服务队

走出暨南青春印迹



从7人的小团队,到128人的“大事业”,11年间,“映像”志愿队吸引了许多暨南学子共同用影像传递关怀,不少港澳台侨学子也投身其中。


2018年,临近毕业的暨南大学中国香港籍学生高煜烨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映像”团队。秉持着对公益的热心,他走入山区为上百位老人留下了人生照片。大学毕业后,他仍然保持着对公益的最纯粹的热忱,不计付出自费参与“映像”志愿队的下乡活动。他说,在活动中获得的精神满足远超越了物质代价。“如果下年工作有空档,社团还让我一起下乡,我还愿意跟大家一起来。”参加了2019年志愿队的云南腾冲五合乡下乡后,高煜烨曾这样说。


高煜烨在为老人拍照


加入“映像”志愿队,唤醒的是暨南学子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和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加入‘映像’后我会更关心自己家里的老人。”从乡村回来,许悦将相机镜头对准了身边的老人。“除了老人,我也会更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比如福利院儿童。”陈逸还加入了另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暨南大学JNUHelper志愿服务队,为小初学童提供免费英语教学服务。


加入“映像”志愿队,深化的是暨南学子对党和国家的信仰。在梅州下乡时陈逸见过一位光着膀子扎在土堆里的“工人”,大汗淋漓,一砖一瓦帮老人的房子砌上围墙。“一开始我们以为他是工人,后来才知道他原来是村支书。”她回忆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党和国家里有一群人在背后默默为人民付出。”


志愿队队员与老人的合影


在中国乡村的辽阔土地上,青年志愿者们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每到一个乡村,志愿者们总是被村民抢着邀请到家里吃饭;在交通不便的腾冲乡下,村民和村支书用家里的摩托车、三轮车轮流载着他们翻山越岭……“这些经历会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善良真诚,培养同学们对中华民族有更深厚的情感认同,让他们对家国情怀有更强烈的感知和体验。”高玉芬说。


“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有很多美好的感人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记录和传播。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也很值得我们去传承。”高玉芬说。未来,“映像”志愿服务队计划吸纳暨南大学更多三地五校区的青年志愿者,让暨南学子的脚印走遍全中国,为老人带去更多温暖和尊重。


【责任编辑:曹竞】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古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2 19:42:45

图知道|阿勒泰火了,寻找更多“精神疗愈”之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3 06:00:00

非洲青年邂逅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验中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8:36:50

在徐霞客出游地 这群大学生探访新农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9:05:17

图知道|AI一下,跟着雨果畅游巴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5:13

《三宝合尊》入藏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09:17:04

今天你cityread了吗?一起漫读城市发现读行之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8:07

5000年前的“三室一厅”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2024-05-21 06:50:14

年轻人自创民乐新组合“阮族组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0 14:11:48

“读行侠”打卡影视剧名场面|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