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扎根中国大地办学 十年探索出“北大方案”

作者:叶雨婷 樊未晨 黄昭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5月21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樊未晨 通讯员 黄昭华

    2014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

    10年后的2024年5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十周年座谈会上,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说,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北大深入践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三项基础性工作”为主线实施了五项综合改革。

    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现在北京大学拿出了“北大方案”。

    培根铸魂,把稳正确方向

    “北大是中国第一所国立最高学府,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好龙头作用,发挥好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作用,确保2035年远景目标如期实现,北大责无旁贷,必须挺膺担当。”北大党委书记郝平表示。

    “那是所有时代的奋进者与牺牲者,是记忆中,永远的青年……”每逢青年节,北大静园草坪总是人头攒动,师生在五四青春诗会的句句长诗、声声旋律中感悟青春的回响。

    强化信念,北大将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贯穿于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要信念坚定,把爱党爱国作为青春的底色。听党话、跟党走,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把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好、发扬好。”2023年8月27日,新学期伊始,郝平以“传承爱国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绽放新时代北大人的绚丽青春”为题,为全体2023级本科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进入新时代,北大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重要位置,关注并紧扣当代青年特点,一以贯之地引导青年从赓续红色血脉中坚定方向,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开展“开学第一课”“新生训练营”等入学教育项目,为青年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建立“双班主任”制度,选任能力品德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第二班主任”,持续加强对青年的价值引领;讲好毕业离校“大思政课”,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从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到国有企业,由300余名北大师生组成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新时代的实践”课题组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实地调研,扎实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在去年下半年正式出版。

    “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和‘从理性回到感性’有机结合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检验,进一步巩固对理论的认知,真正实现思政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套书的新书发布会上,编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说。

    新时代以来,北大把办好思政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2019年5月,北大在全国率先实施实践育人的综合改革,专门成立思政实践课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课程指导方案和执行方案,以“立体化、专题式、多样态”的教学体系构建起大思政学习生态。

    每年暑假,北大思政实践团分赴祖国各地,到革命老区、城镇乡野、改革前沿感受中国精神、见证中国力量,亲身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历经5年发展,北大目前已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共建420余个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共计有1.5万多名北大师生在这堂实践大课中“读懂中国”。

    强基固本,引领高质量发展

    郑宇轩是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16级生命科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出于“希望为人类健康生活作出贡献”的初衷,他从本科的信息管理转到了博士阶段的生物学。郑宇轩的研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灵长类动物卵巢衰老的细胞图谱,并揭示了抗氧化系统的失活是卵巢衰老的驱动因素,同时还发现了人类卵巢衰老的诊断标志物。研究成果对于卵巢衰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郭资政探索芯片设计自动化,在静态时序分析领域做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瞿霄宇成为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满分金奖得主……10年来,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

    一流学子,源于一流的人才养成。近年来,北大多举措锻造基础学科的人才“珠峰”:深入中学前端寻找热爱基础学科的好苗子,开展物理卓越计划、数学英才班等项目,遴选院士等顶尖师资担任导师,并探索建立本博贯通培养模式,促进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北大建设了1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开展强基计划、“101计划”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数理化生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

    布局一流学科,把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新学期伊始,一场提升学科质量的战略行动摁下启动键。北大将2024年确定为“学科质量年”,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学科布局渐次展开:以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为抓手,推动新型交叉学科建设,将学科建设目标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校园里茁壮成长的莘莘学子需要引路人。北大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抓实。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和带动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80支科普视频、250多万播放量,古稀之年的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在网上播撒空间物理的科学种子;坚守三尺讲台30余年,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柳彬坚持纯手写板书,力争把逻辑推理的每一环都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用神奇、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北大物理学院教授穆良柱让物理学习变得有趣而高效,引导学生“在未知中构建自己的理解”。

    从教40余载的北大历史学系教授邓小南用“尽心尽力”形容教书生涯,她说:“我们有责任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成长机会,要对得起他们宝贵的青年时代”;关照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已成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生的本能,他培养的30余名研究生均走向考古文博一线,成为中坚力量。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旦佩戴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便具有被选择的庄严感……”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先生笔下动人的文字,是一批批优秀学子在燕园成长成才的生动映照。

    为帮助青年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爱国主义,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北大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爱国情怀激荡在北大青年心间。

    北大体育教研部青年教师侯逸凡10年前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大二学生,作为学生代表在师生座谈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进行汇报。在此后的人生追梦途中,侯逸凡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保持谦逊与坚韧。在取得一系列国际大赛佳绩后,她选择回到母校北大成为一名教师,在体教融合的实践中,引导和带动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叶山·叶尔布拉提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2020年,他作为北京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中学支教,为学生教授数学、政治、英语3门课程。

    支教路上,叶山想尽办法鼓励学生勇敢追梦。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情况,他在课后主动开设超100课时的基础英语课程,帮学生查漏补缺;为带领学生学好党史,他联动5个支教地,邀请北大教授孙蚌珠为近千名学生举办线上党史讲座……叶山始终相信,“老师全力付出,能让孩子们的未来更精彩”。

    谈及自己的志向,叶山的话语简单而坚定:“我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更好的中国故事讲述者。”故事不仅要自己讲,更要带动其他人一起讲。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西北,叶山牵头成立的北京大学学生西北研究发展协会至今已组织50余名学生到新疆开展支教和社会实践,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不仅如此,在雪域高原,北大医学“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为藏族同胞带去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医学温度,他们说:“如有召唤,必定毫不犹豫,重返高原”;在西北大地,北大中文系毕业生宗立冬站到了挥锹农建、环境整治的第一线,他说“这是干实事的广阔天地”……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为北大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主旋律。自2010年启动定向选调生招录以来,截至2022年,北大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选调生规模已超过3600人。

    青年影响青年,榜样就在身边。1994年出生的宋玺,如今是北大一名专职辅导员。在过去的几年里,她从北大校园参军入伍,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名两栖侦察兵,参与亚丁湾护航。退役之后,她回到母校深造、任教。

    “我觉得当老师是件挺幸福的事儿。”在和学生接触时,宋玺用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经历不断激励、影响他们,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

【责任编辑:陈卓,惠滢,陈鼎】

年轻人自创民乐新组合“阮族组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0 14:11:48

“读行侠”打卡影视剧名场面|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1:47:50

“北京cityread”圈粉年轻人:人人都是“读行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0 16:50:09

小满时节话蚕桑,汉服之美邀您赏|我的节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0:07:45

中国最早的麻制品成衣长什么样|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12:54:22

图知道|与400多年前的“旅行博主”一起探寻山河奥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8 17:23:55

图知道|AI一下,旅游日让大文豪加入群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11:27:41

图知道|博物馆日感受中国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8 09:35:22

河道古街迎亲忙 古风婚礼正回潮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51:45

母亲节:长大后,你想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吗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