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法治 >正文

警惕互联网“熟人推荐”越界

作者:向斯佳 来源:经济日报2024年05月20日

作为互联网App“个性化推荐”的一种机制,“熟人推荐”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加强算法管理,建立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


时不时被推送“可能认识的人”,自己点赞过的内容、观看过的直播、购买的商品也被推送给“好友”……近年来,基于大数据的熟人推荐机制从社交平台逐步扩大到购物、直播等领域,一些人乐于借此分享日常,拓展交友圈,但也有不少网友直言不想被窥视,只想在网上安静“冲浪”。


“熟人推荐”是互联网App“个性化推荐”的一种机制,通过搜集用户通讯录、关联好友等数据,经过算法分析给用户推荐人或物。对平台来说,熟人推荐功能可以帮助提高用户留存率和活跃度,增加用户黏性,还能引导潜在用户消费,这种需求客观上可以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App通常默认用户接受熟人推荐功能,即使关闭该功能,仍然会出现推送和被推送的情况,个人隐私安全并未得到有效保障。


在互联网已成为个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很多人并不希望自己的浏览习惯、消费偏好等上网痕迹被他人知晓,而且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还会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都有明确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因此,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加强算法管理,建立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


平台应明确告知用户收集的信息内容范围以及用途,并对操作流程进行优化,确保用户能够自行选择是否关闭弹出的其他用户信息、是否屏蔽其他用户获取自己的动态信息。App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网络经营者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之前也要征得用户的同意,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减少侵权风险。


用户要增强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在初次使用App时应仔细阅读相关协议,涉及授权地理位置、展示个人资料等操作时要格外谨慎。遇到侵权行为时,用户要向国家网信部门进行投诉或举报,造成财产损失或对个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各类App及平台的常态化监管,对于存在隐私泄露、强制熟人推荐等问题的App,要及时处罚并公布通报,让App开发者、运营平台对用户隐私始终心存敬畏,还用户一个清爽的网络空间。

【责任编辑:王亦君】

小满时节话蚕桑,汉服之美邀您赏|我的节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0:07:45

中国最早的麻制品成衣长什么样|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12:54:22

图知道|与400多年前的“旅行博主”一起探寻山河奥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8 17:23:55

图知道|AI一下,旅游日让大文豪加入群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11:27:41

图知道|博物馆日感受中国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8 09:35:22

河道古街迎亲忙 古风婚礼正回潮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51:45

母亲节:长大后,你想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吗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22:17

博物馆里的真心话大冒险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9:32:30

相信文学的人,会找到梦想的“阿勒泰”

中国青年报2024-05-09 2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