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岳阳谭格:当博主、搞文创、进校园,用年轻人的方式守护江豚

作者:姜天圣 来源:扬子晚报2024年05月19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在洞庭湖中看到江豚,现在是一件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事情。”曾几何时,作为长江生态环境的标志性物种,江豚曾一度频临灭绝。江豚种群恢复的背后,离不开6300余公里长江“江边人”的齐心协力,生活在洞庭湖畔的谭格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一名90后,除了在一线护渔外,谭格还在用年轻人的方式守护江豚,当博主、开发文创、进学校普及知识,她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希望下一代得到的不仅仅是绿水青山,还有保护绿水青山的理念。”

江豚。视觉中国供图

不惧大风大浪

一线护鱼坚守六年

“去年我因为怀孕等特殊原因,退出了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当时犹豫了很久,以后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

2018年初,谭格加入江豚保护队伍,当时长江禁渔还未实施,作为一名志愿者她的工作环境相当差。“洞庭湖上有许多世代生长于此的渔民,他们的家就在船上,如果不让他们捕鱼,等同于砸了他们饭碗;洞庭湖边有不少企业向湖中排污水,做他们的工作难于登天。”除此之外,洞庭湖中还有经常人电鱼,“噼里啪啦一阵响,湖上飘得都是鱼的尸体,白花花的一阵,看得辛酸。”

2019年的一天,谭格接到群众举报,说东洞庭湖中有迷魂阵,谭格顾不上当时的3级风力,带着其他志愿者就坐快艇赶往现场,现场果然有了一两千米的“迷魂阵”捕鱼网,志愿者们第一时间通知当地渔政部门。他们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船只靠近迷魂阵,然后拿出镰刀,划破渔兜,用力向上拉扯。桂鱼、鳊鱼、翘嘴......上千斤鱼被成功解救,不久天空下起了倾盆暴雨,雨中众人视线模糊,不敢向前开,整条船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作为船上唯一一名女生,谭格的心都一度提到了嗓子眼。

2020年3月9日,谭格作为志愿者代表,对谢某、周某非法交易水獭公益诉讼案提起公益诉讼,诉请其依法承担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4月10日,该案件在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院当庭宣判,判决谢某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3万元,并与其上线卖家周某、下线买家岳某在各自交易的水獭数量范围内,共同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7万元。

“六年来,这么多大风大浪我都过来了,想想就这么放弃实在太可惜了。保护江豚,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总要有人来做这个奔走呼号的事情,我一直有一种责任感在里面。”如今,谭格担任岳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也继续开始从事江豚保护宣传工作。

搅拌站成江豚湾

十年数量增长一倍

谭格出生于1991年,自小就在洞庭湖边长大,“如果按照八百里洞庭湖计算的,我住的地方本应该是湖里,所幸最近几年,洞庭湖没有再缩水了,还隐约有扩大的趋势。”直到大学毕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才知道原来洞庭湖中有一群可爱的江豚,她经常会去思考,有多少人会和曾经的自己一样,不知道这一物种的存在。于是,她决定行动起来。她身着带有江豚Logo的工作服,频频出现在护水、护渔一线,根据当地媒体报道,谭格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万小时,累计行程1万余公里,获得过全国“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湖南省“湖南好人·最美生态保护者”、湖南省“优秀志愿者”。在当地,大伙都亲切的称她为“江豚格格”。

谭格告诉记者,如今洞庭湖的环境好了很多,渔民们进行了分流,有人从捕鱼人转变成了护鱼人,在江面上巡逻,阻止非法捕捞;有了承包了鱼塘养鱼,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六门闸风干鱼就有出自他们之手……华龙码头等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个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取缔,并开展复绿工作。如今华龙码头,从一个砂石转运搅拌站变成了江豚的一个聚集点,常有江豚在这边出水捕鱼,被当地称为“江豚湾”。

“现在电鱼、迷魂阵等大规模非法捕捞已经看不到了,比较常见的是禁钓区域垂钓。”如今,谭格依然坚持每周去洞庭湖巡湖,劝离非法垂钓者,有时她还会带上志愿者,一同体验洞庭湖现在的生态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下,洞庭湖区的江豚从2012年的80多只增长为2017年110多头,再增长到2022年的160多头,“5年一次的监测,相信2027年,这个数字还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今年4月,谭格带领环保志愿者驾驶无动力帆船环行洞庭湖,全航程129公里。在为期两天的航程中,三艘无动力环保帆船驶入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湖面上捡拾塑料瓶,清理湖泊垃圾,维护洞庭湖的清洁与美丽,以实际行动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守护水源,并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爱护环境、守护一江碧水的行动中来。

宣传、文创、短视频

用年轻的人方式护鱼

除了在一线护渔外,谭格也在用年轻人的方式守护江豚。

2023年11月,谭格在当地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长江豚类的科普与保护》的环保课堂。这是一次关于白鱀豚和江豚的科普与保护的心灵之旅。她用心地讲述着白鱀豚的故事,从它们面临的功能性灭绝开始,以及志愿者们多年来的艰辛努力。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他们的眼神在谭格描述的每一个场景中闪烁着好奇和担忧。当谭格提及江豚所面临的水污染、非法捕捞等威胁时,孩子们看着江豚受伤的照片,心中涌起了一股无奈和难过。他们默默地为江豚祈祷,同时也下定决心要成为江豚的守护者。

“现在是数字化的阅读时代,光靠嘴巴讲还是薄弱了一些。”去年,谭格注册了“江豚格格”文创品牌,她在进学校宣讲的时候,会带着同学们一起做手工,手工活越来越精致,还进入了当地的文创商店。在她的眼中,这些江豚作品不仅是简单的手工作品,更是一种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与表达。互联网上,谭格注册了“江豚格格说江豚”的新媒体账号,通过短视频的方式科普江豚知识,呼吁大伙一同保护江豚、保护生态。

“江豚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相伴这么久,总有一种放不下的感情在里面。未来我打算把重点放在进学校进企业宣讲和做短视频上。”提到未来,而立之年的谭格表示,“希望交给下一代的不仅仅是绿水青山,还有保护绿水青山的理念。”

【责任编辑:李丹萍】

河道古街迎亲忙 古风婚礼正回潮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51:45

母亲节:长大后,你想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吗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22:17

博物馆里的真心话大冒险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9:32:30

相信文学的人,会找到梦想的“阿勒泰”

中国青年报2024-05-09 20:23:25

青年范儿·文化场|你拥有怎样的母女关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0

旅行中,当严谨的J人遇上随性的P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