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大学思政课如何抓住“00后”的心

作者: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5月16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雅娟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贵州财经大学时,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和思鹏正要趁午休时间给学院的同学上党课。这堂课的主题是“共产党员的权利义务”。

播放完一段关于苏联解体历史的视频后,和思鹏走到台下跟学生交流。他问一名女同学:“看完这段视频,你对哪个片段印象比较深?”

这名女同学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沉默了一会儿。

和思鹏和颜悦色地提示了视频中的几个场景。女同学回忆起来一点,磕磕绊绊地回答了问题。

和思鹏加以肯定。他由此生发出来,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党员责任义务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党员的“八项义务和八项权利”。

课堂上,和思鹏声音洪亮、声情并茂,面对学生,他很有亲和力。从17岁上大学算起,42岁的和思鹏进入思政教育领域已经25年。

这名资深思政教师坦言,思政课不好讲,“政治要求高、理论体系广、更新速度快、敏感问题多”。

从教20余年,和思鹏感觉到:“过去学生(对思政课)爱答不理,不爱上思政课,如今上课的抬头率、点头率都逐渐高了起来。”

从教之初,和思鹏就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特别宏大、内容特别多,很多是结论性的观点,怎么把它讲好?

“思政课涉及历史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但思政课老师很难有这么宽广的知识结构。”

本科毕业后,他当过高中政治教师;工作两年后又读研,成为大学思政课老师。又工作了几年,他感到知识不够用,于是继续读博。

和思鹏家里的三个大书柜都放满了书,办公室的书柜里也存着上课、研究、指导学生所需的书籍。

“如果不多读书深入研究,难以和‘互联网原住民’对话,hold不住这群00后嘞!”和思鹏笑道。

这些年,大学思政课老师面临更大的挑战。“学生们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学《道德与法治》,高中三年还有思想政治课,很多知识在初高中就学习了。到大学之后,如果我们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方法,讲的还是老掉牙的故事,举的还是学生听了几百遍的案例,学生愿意听吗?他们会有什么收获呢?”

这都对思政课教师的积累和学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和思鹏坦言:“我们过去很多老师只知道讲课本上的大观点,一举例子就是雷锋、邱少云、董存瑞,这些都是大家从小到大听了若干遍的故事。”他总结了过去思政课存在的一些弊病:“思想不深,照本宣科;理论不够,故事拼凑;针对不强,灌输满堂。”

和思鹏讲课时,看重逻辑和论证。研二女生周鑫妍是和思鹏带的硕士生,本科读的是历史专业。周鑫妍注意到:“和老师的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真正做到了‘论从史出’。他会把党史中的内容抠出来,放到课堂上。”

一次讲课时,和思鹏提到“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说完后,他意识到自己讲得太空洞了。这样宏大的结论,如何让学生接受?

他钻进史料,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征粮政策”。在史料里,他找到了鲜活的细节:至1948年淮海战役前,仅山东解放区就有数百万亩土地分给广大农民,农民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支援前线,乃至“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好儿郎,送到部队上”。

周鑫妍未来也打算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作为未来的职业储备,周鑫妍喜欢在课堂上观察导师的授课方式。

周鑫妍注意到,“和老师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那样跟学生有距离感”。与之相反,他喜欢走到学生中间,跟学生互动。“如果你回答不出来,他会耐心地提示,哪怕你只回答出一点点,他也会加以肯定、鼓励。”

她注意到,中午的党课上,两名学生被提问后,听得更认真了。“真正听课时,会情不自禁地点头。”

为了吸引学生,和思鹏尝试用更活泼、更多样的方式带领学生“打开”思政课。

他推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让学生们在校园里做问卷调查,例如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恋爱观、社会责任感、就业创业意愿等。

在他的课上,还有课堂情景剧,三五人一组,学生们自己写剧本、饰演角色。

和思鹏讲课时,喜欢用设问的方式。“学生没有敏感的问题、没有(提问)意识,我来提,提一系列的问题,慢慢激发他们。”他还会在课堂上开展思政主题辩论赛,学生抽辩题,讨论“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

和思鹏告诉记者:“这些活动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组织、应变能力。”

硕士生李晨曦记得,上个学期,和思鹏老师带领本科生参观校内的票据博物馆,从林契、地契到征粮收据,从粮票、布票到股票,乃至近年的碳票,看到中国的一步步变化,感悟中国式现代化。

周鑫妍感觉,导师很“时尚”。他熟悉AI、大模型等流行技术,也懂“网梗”。

2023届毕业生任一诺上过和思鹏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名不太一样的思政课老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一开始佩服和老师得的奖(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记者注),后来发现这位老师确实有本事。”

任一诺参加过模拟面试。他注意到,很多同学“面试”时不敢看“面试官”,只顾自己低头讲,而且回答问题的逻辑不清晰。和思鹏提醒“求职者”,要跟面试官有互动、有眼神接触,又教给大家如何分析问题、破解难题。

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任一诺还喜欢找和思鹏请教、一起聊聊热点话题,请和老师指导自己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等比赛。他还跟和老师学到了一个习惯,“学习理论时,习惯联系当下的情况”。

年过四十,和思鹏有时感慨如今的记性不如以前,他的记事本里密密麻麻,手机备忘录也随时记录,微信收藏夹里都是最新的时事热点。

学习积累是他的习惯和爱好。读大学时,“去图书馆,啥都啃,啥都吃”。如今行政事务繁忙,他见缝插针地学习、备课。

和思鹏认为,在大学里,思政课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他说:“专业课是给学生‘金刚钻’,让他将来去‘揽瓷器活儿’。现在我们强调‘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是时代新人,是能够担当大任的。”

【责任编辑:原春琳】

河道古街迎亲忙 古风婚礼正回潮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51:45

母亲节:长大后,你想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吗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22:17

博物馆里的真心话大冒险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9:32:30

相信文学的人,会找到梦想的“阿勒泰”

中国青年报2024-05-09 20:23:25

青年范儿·文化场|你拥有怎样的母女关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0

旅行中,当严谨的J人遇上随性的P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