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近八成受访者期待和父母同城而居——《城市生活宜居报告(2024)》发布

作者:报告调研团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5月12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 王帝 实习生 郭瑜亭


半年前,95后自媒体博主“桃夏夏”踏上了寻找宜居之城的旅程。出发前,她对亲朋好友坦言,选择定居城市是一件决策成本很高的事情,而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太少,对其它城市的生活缺乏想象,所以更要见识多元的风景,以辨明到底何为心之所向。

还有很多和“桃夏夏”一样的人,在不断品咂生活之味的过程中,对“宜居之城”注入了美好想象。每座城市都孕育着独一无二的气质,择城而居,也是择生活态度。近日,由中国青年报和保利发展控股集团共同出品,小红书、百度联合发布的《城市生活宜居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诠释了新一代人对于城市的选择意向。

报告以小红书、百度地图、知乎、中青华云、保利发展600万业主数据库等数据采集和精准样本分析为基础,小红书作为独家内容互动社区、知乎作为內容支持,保利发展控股集团的业主调研为报告提供了大量案例。结果显示,工资、房价、物价是影响城市宜居程度的三大关键因素。同时,工作和生活节奏也是受访者考量的重要条件。

奔走在向上向美的路途中,人们似乎也渴望在“张”与“弛”间求得平衡,因此机会较充足而压力又相对较小的新一线城市,成为了更具“品价比”的选项。正如有知乎用户评论称,“宜居不是指标,而是个性化的选择”。

住所成为能量充电站

居所,是宜居与否的重中之重。每每遇到心仪的城市,“桃夏夏”都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询当地房价。“得看房,才能建立起对一个城市的实体感受”,她总结道。

报告显示,过半受访者拥有在未来五年买房的愿望,39%的人能接受租房安家。可以预见,房地产“重购轻租”的市场格局正向“租购并举”发生转变,多数人对住/租房补贴、购房利率及税费优惠、租购同权等政策提出了诉求。另一方面,对于更大户型的改善需求崛起,也成为“过上更好生活”的具像表达。

房,是宜居生活的载体。

柔软的大床、阳光充足的阳台和智能家电,是诸多受访者梦想居家场景里的必备三件套。互联网上,无论是对创意“爆改”“老破小”的关注,还是对人宠共生的期许,都折射出人们在传统居住结构之外,衍生了与时俱进的居所需求。在步履匆匆的生活中,大家愈发注重私人生活空间的打造,将运动、手办、草花绿植等元素填满住所,用疗愈自我的方式为压力“松绑”。

报告表明,受访者还期待居所里能拥有可满足日常会客需求、创造独家记忆的小场域,兼顾个人兴趣和美学神韵,让一方小家也能成为一片广袤的精神自留地。29岁的女生大圈,就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与32平小屋的独居生活:宅家吃烤肉、放松读闲书、窗台看日落,这些被她定格下来的瞬间,也治愈了很多素未谋面的网友。有人感慨,“住所不必奢华,能安放身心就好”。

我爱家门口的烟火气

如今,人们对于宜居生活的想象,不仅有瑰丽的远方,还有身边几公里的美好。

由报告可知,在社区周边,越来越多人找寻到个体之于生活的坐标系,重新感知到“附近”的温度和意义,对于精准陪伴的情感需求也愈发突显。其中,“24小时便利店”位列受访者对于“社区周边附带服务”的期待值榜首,另有超半数受访者呼唤社区周边能拓展国潮文娱空间。

可见,人们理想中的居所,要既能容纳生活的烟火气,也要有文化的滋养、精神的和鸣、气韵的熏陶,将空间之形和精神之意合二为一,让人轻松拥抱当下的生活意趣。同时,逾四成受访者期待发展夜经济,这也折射出人们对于拓宽社区活动半径的功能性需求——打开社区边界,让生活、社区、城市有更多灵活的流动联接。

走遍中国所有省份的90后男生王蒙,曾发微博感叹,“浪漫,可能就是在生活很常见的地方,发生了一些让人觉得美好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去打破、去创造、去赋予”。正如在小红书平台,话题#100家探店计划阅读量高达38.7亿、#寻美启事阅读量也近4亿。

或许大家逐渐发现,探索住所附近的小惊喜与找寻诗和远方同等重要,因为它们都可以成为热爱生活的燃料。

吾心安处有你就是家

对于不少人来说,飞得再高再远,亲情都永远是心底最柔软的牵挂。调研显示,超四成受访者可接受婚后与父母同住,近80%的人则期待和父母住在同一城市。曾有地产从业者祈愿,“希望我们的房子和社区,都是盛满爱的容器”。

如何帮助更多人实现事业和亲情两手抓的愿望?

这便对一座城市的居住环境、养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例如城市基建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人的情感依赖和社会融入需求,拓展社区活动和服务等。预计人们对于社区周边敬老院的需求,也会呈现出增长态势。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亦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青年婚育意愿,近八成受访者期待优先保障就业和创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先立业后成家”的价值取向。其次,尽管当代人更认同租房也能有好生活,但减轻住房压力仍是77.8%的受访者呼声较高的第二大板块,学区教育成为影响购房决策的第四大因素。

部分育龄青年网民也直言,租来的“房”和真正意义上的“家”仍旧有差距,而优良的居住条件利于提振生育意愿,“不安居便难以乐育”。此外,如何养得好、育得优也是舆论关心的焦点,人们期待能减少育龄人群的后顾之忧,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为后代来者留下最好的礼物。

宜居之处潜能不设限

当前,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人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求取悦自我,在“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中,走向更有底气的未来。调研显示,大家期待新兴科技能走进千家万户,实现创新与普适并蓄的智慧人居模式。

不妨想象这样的场景——城市发展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让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家也能触手可及;呼唤功能性元宇宙技术,填补社区功能、扩宽社交范围等等。此外,自动驾驶技术也被大家赋予了“实现通勤休息自由”的期许。

宜居环境,可以创造无限潜力。对于人生价值的挖掘,数据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把身心健康归于首要位置,其次,优良环境对于生活的正面影响也举足轻重。由此可见,宜居城市和社区成为人们获取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支撑。

如今半年过去,“桃夏夏”已看过4个省份、12座城、50多套房,跟着她寻找宜居城市的网友也逐渐多了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人私信给她,求解关于宜居的答案。“桃夏夏”在社交平台上写下这么一段话:寻找宜居城市,也是不断明确自我需求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城市,但我们总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责任编辑:孙晔】

河道古街迎亲忙 古风婚礼正回潮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51:45

母亲节:长大后,你想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吗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22:17

博物馆里的真心话大冒险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9:32:30

相信文学的人,会找到梦想的“阿勒泰”

中国青年报2024-05-09 20:23:25

青年范儿·文化场|你拥有怎样的母女关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0

旅行中,当严谨的J人遇上随性的P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