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平 >正文

青平:“厌童”之风日盛,到底谁该反思

作者:特约评论员 李子羿 来源:中青在线2024年05月12日

近日,“孩子公共场合哭闹应该共情吗”的话题登上热搜。在此话题下,不少网友都表现出了对孩童的仇视态度。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厌童”的声音,如最近网络上很火的一句玩笑,“小狗的叫声是天籁之音,小孩的声音则令人讨厌”。看似玩笑的话语表现出的是对孩童本身的厌弃。天真无邪的孩童本是惹人喜爱的,为何成了被仇视的对象?

“厌童”风气日盛,与长期以来孩童被贴上“不礼貌”“无理取闹”的标签有关。孩童由于年龄特性,行为模式和认知能力与成年人有显著差异,这往往导致他们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所谓的“不礼貌”或“无理取闹”。然而,这些标签忽视了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和社会化的重要性。孩子们处于一个持续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天性的体现,也是他们了解和适应社会规范的过程。面对孩童,成年人和社会应当展现出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多一份对童真的理解,并引导他们逐步学会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我们应该反对不礼貌行为而非孩童本身,面对孩童群体时不妨多一些宽容之心,构建一个更加宽容和理解儿童成长需求的环境。若遇到“熊孩子”就厌恶甚至仇视,那无论是对孩童的成长环境还是整个社会风气都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家长的溺爱也是助长“厌童”风气的帮凶。“他还是个孩子,让让他吧。”“小孩子这都是不小心的,你理解一下。”这样的语句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上都常常能见到,人们想要阻止孩子无理取闹或是影响公共环境的行为时,有些家长便会搬出这一套说辞。站在道德的高点反过来指责其他人,这样的做法更令人反感,更加剧了其他人对于孩童的厌恶。当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时,例如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无视排队等基本社交礼仪,而家长却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由放任不管,这实际上也是在剥夺孩子学习社会规则和自我控制的机会。

家长应适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并且教导他们如何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溺爱不仅让其他人深受其扰,也会在孩子心中埋下错误价值观的种子。正确的引导与培养才能让孩子逐渐学会如何在社会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时也能够减少社会上对孩童的负面看法。

社会对孩童抱有宽容之心,家长对孩子不礼貌行为明辨是非,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让社会和谐友善。

【责任编辑:王俊秀 袁瑞】

河道古街迎亲忙 古风婚礼正回潮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51:45

母亲节:长大后,你想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吗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22:17

博物馆里的真心话大冒险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9:32:30

相信文学的人,会找到梦想的“阿勒泰”

中国青年报2024-05-09 20:23:25

青年范儿·文化场|你拥有怎样的母女关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0

旅行中,当严谨的J人遇上随性的P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