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如何让中关村更有“世界范儿”

作者:贾骥业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4月24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 记者 尹希宁

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企业被创办或设立,这曾是远近闻名的“中关村速度”。如今,这个速度在持续被刷新。

2021年11月,中关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央决定在这片土地上“先行先试”,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随后,一系列配套政策出台。《“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而今,这个曾经的北京西郊小村落,正朝着上述目标大步迈进。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当下,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空间规模488平方千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余家。2023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预计实现总收入8.6万亿元,约占全国178家高新区规上企业总收入的1/6。截至2023年11月底,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6万件……

“中关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新路子。”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说。而从中关村的发展路径不难看出,服务国家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产业集群,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于英杰提到,在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过程中,中关村“始终做服务国家战略的‘先行者’”。他指出,以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在历年来‘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中关村基本都占一半。”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院”),就曾诞生了量子直接通信距离的世界纪录。据了解,量子直接通信将传统保密通信的密钥分发和密文传输双信道结构,改变为单信道结构,不仅能够感知窃听,还能够阻止窃听。利用量子态的特性,还可以在信息传递时边检查、边通信。

2000年,量子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及其团队便提出了量子直接通信的首个协议。2022年,龙桂鲁团队与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团队合作,设计出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新系统,将量子直接通信距离一举刷新至100公里,创下世界纪录。

围绕着量子信息,量子院还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包括世界首台实用化量子直接通信样机等。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量院正式发布了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Quafu(夸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实现开放式架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通信距离突破615公里。据了解,登录Quafu量子云平台,用户可以进行体验、教学和科研,也可以开发一些实际应用,如量子金融、量子游戏等。

近年来,中关村涌现了Quafu、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全球首枚成功入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成果,成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十年间增长四倍多,从2014年48.2件提高到2023年262.9件。

“从0到1”的原始创新在中关村持续生发,这背后,离不开勇于改革的创新意识。《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要求,中关村要瞄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突出的短板、最紧迫的任务,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求突破、谋创新。

在服务国家战略、谋求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同时,中关村也始终坚持做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先行先试”了包括“新四条”“新新四条”等在内的多项重大改革政策,并向全国复制推广,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1989年,北京诞生了第一家孵化器,30多年来,孵化器参与的投资基金超过300亿元,多家企业在孵化器的“孵化”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2022年,中关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了《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探索布局建设23家标杆孵化器。根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与发展,上述23家标杆孵化器在孵企业930家,共举办创业辅导、早期投资、资源对接等活动303场,服务企业6234家次。

科创金融改革也是中关村“先行先试”的重要着力点。2023年10月底,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从七个方面提出了37项重点任务,力争通过5年时间,构建金融有效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于英杰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目前,新一轮“先行先试”24条改革措施全面落地,部、市出台了配套政策50余项,极大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中关村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创业中心。下一步,中关村将加快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在前期基础上,压茬推出新的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出台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系列政策措施,率先开辟量子、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等产业集聚区,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了一批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中关村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出发地。”于英杰说。

据了解,北京积极在“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2023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个,比2022年多一倍。目前,北京市有2.8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8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14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围绕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北京市还高品质建设了23家特色产业园区,支持中关村“一区多园”的高质量发展。

坐落于亦庄通明湖畔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以下简称“信创园”)是由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部署建设的、唯一的国家级信创园区和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承担培育自主信息技术体系,保障网络强国战略的职责使命,重点发展高性能芯片、软件、网络安全、新型计算、新型通信、数据产业等六大领域。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统信软件)是信创园第一批入驻企业之一,统信软件市场总监王友海则亲眼见证了园区产业集群越来越完善。

如今,从芯片到硬盘,从硬件到软件,园区都有相对应的企业进驻。“比如芯片厂商龙芯、计算机厂商同方等,这些都是北京的骨干企业。”王友海表示,信创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这为产品的开发升级提供了方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4年一季度,信创园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超过100%,落地企业突破了300家。信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目前聚集了全国90%以上的信息技术头部企业,2023年落地企业数量、经济效益增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20%以上增长。同时,园区建设的国家通用软硬件攻关适配中心、工信部电子五所基础软硬件验证测试平台等平台,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除了信创园,从发展成熟的中关村(房山)智能应急装备产业园,到即将开建的亦庄“火箭大街”,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已经成为中关村推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重要支点。

于英杰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继续抓产业提升,围绕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加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建设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园区等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持续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原春琳】

无锡清名桥:古窑遗址群焕新|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23 21:34:31

张桂梅:人生最不能放弃的就是读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23 09:32:15

京杭大运河杭州临平段重现江南水乡繁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23 21:34:28

过去一年,60万UP主线上为你讲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23 17:05:29

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23.38分钟,未成年人超过半小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23 13:40:03

安庆一中“延乔班”师生如何读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23 20:12:08

“AI时代下的版权治理与艺术发展”主题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22 11: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