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冰点 >正文

直击英德:与水患共处

作者:魏晞 实习生 李铃澜 汪心悦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4月22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 实习生 李铃澜 汪心悦

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转运村民、运送物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摄

水又来了。广东市民在4月20日收到省应急管理厅的短信:从20日开始,广东多地出现大暴雨,致灾风险高。第二天,又一条提醒短信:预计22日20时在北江石角站,会出现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在北江中游的广东省英德市,政府在暴雨预警后用大喇叭、短视频、微信群等通知村民提前备好3天物资,并设立11个集中安置点。

浛洸镇、大湾镇,地名中包含与水共处的历史。它们隶属于英德市,水穿山而过,慢慢涨起。浛洸镇鸡斗窝村的村民把鸡、猪赶到高处,摩托车停在了高地。

一位村民住在地势较低的房子里,听说暴雨要来,几乎把家搬空,家具“寄宿”在亲戚屋里。家里只剩一盏钉在墙壁上的风扇,墙上几道泛黄的水渍,证明这里被洪水反复冲刷的历史。

当水漫到门前时,那些住得不算“低”的人家,开始把一楼客厅的电视机等家具搬上二楼,有人在匆忙间也没有忘记祖先的牌位。一位村民指着客厅里仅剩的茶几和沙发说:“这两个家具是上次水灾后,重新买的。旧的都被淹坏了。”

22日早上,浛洸镇的道路和大部分沿街店铺被积水浸泡,有些地方依然停水停电。一些红绿灯站牌和垃圾分类指示牌被水淹至顶点。现场能闻到积水稍退后的淤泥气味。

在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和蓝天救援队的帮助下,截至4月22日18时,英德市浛洸镇共救援群众162人。其中包括长水痘的儿童、腿部受伤的患者、尿毒症病人。一位即将赶往广州参与毕业答辩的大学生,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从家里取出了毕业论文。

被洪水围困的老人在路边择菜,准备晚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摄

留在村子的大多是老人、小孩。一位80多岁的老人指着不远处高高的楼房说,“那原来是我的田地。现在全家都靠年轻人外出打工。”

这位八旬老人从小在村子里长大。他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德市几乎每十年遇到一次严重的“浸水”,最近一次是2022年。他清楚记得每一次水灾的年份。其中,西牛镇、浛洸镇、大湾镇是容易内涝的地区。

西牛镇的住户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已经习惯和水患相处,“以前老一辈依水而居,可以在江边卖鱼、做生意,于是慢慢发展成小镇。但现在,人们应该选更高处的地方。”他说,离开低洼的小镇,是早晚的事。

鸡斗窝村的一些村民也想往高处走,但村子分的宅基地就在低洼处。他们宁可被水围困在停电的家里,也不愿意离开。一位村民解释,他也考虑过投亲靠友,但亲友也住在低洼处,被水围住,无法帮忙。还有位老人不顾女儿多次劝说,决定一个人留在家里,她担心家里的物件丢失,“要看守我的家。”

儿童在水里嬉戏、打水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摄

本该上学的儿童,因为这场暴雨,只能扒在自家阳台上,看着楼下的冲锋舟来来回回。还有孕妇在阳台上踱步。

一位男士穿着泳裤,淌在水里走,水几乎到了他的腰。他忙着把储存在家的玉米、大麦搬到更安全的地方。在经历过2022年的水灾后,他花两千元买了一艘塑料艇,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次,塑料艇终于派上用场——男人划着桨,给一些平日使用电器做饭、又暂时无电可用的家庭送饭。当村里的小孩无聊时,他甚至把小孩抱上船解闷。

许多村民都说,常在水里走,腿部感到痒。水一涨,蚊子也变多了,一位村民的小腿上有十几处蚊虫叮咬后的红印。但是小孩子不懂这些,他们在水里打水仗、游泳。

一对在深圳的夫妻带着儿女回娘家,被困在酒店两天后,小男孩看着棕黄色的水面,感叹“好像垃圾场啊!”水面上漂浮着棉被、旧木椅、塑料袋、衣服等。

这些垃圾也给救援队带来阻力。广东蓝天救援队队长池翔解释,水里的垃圾容易缠绕在冲锋舟的螺旋桨上,几乎每隔100米,救援人员就得把缠绕在螺旋桨上的布料、塑料袋揭开。这一度减慢了救援速度。

坐在冲锋舟上,池翔能听见居民的呼喊,还有人往楼下丢垃圾试图引起救援队的注意。“他们手机没电了,打不了求救电话。”有11年救援经验的池翔知道,当停水停电48小时后,人的心理会发生变化,需要调节情绪。

这次,蓝天救援队来了30个队员、6艘冲锋舟,几乎跟着水跑:先去了望埠镇通宵转移村民,再到浛洸镇运送物资,转移老幼,22日下午,浛洸镇水位下退,他们又去了下游的飞来峡待命。

池翔在2022年也来过浛洸镇救援。他回忆,相比起两年前,政府和村民在这次内涝上做了许多准备,备好了物资,一些老幼提前离开了,这降低了救援队的压力。

根据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的官方微博,24日夜间起广东又有一轮降水,25日至27日,省内预计有大雨到暴雨。根据新华社22日报道,连日强降雨已造成广东4人死亡,10人失联。

4月22日,英德阴天无雨。下午,水慢慢退去,村民用扫把清扫堆在岸上的垃圾。但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水患何时来。



【责任编辑: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