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带上丰厚奖学金,武大女生去看世界!

来源:武汉大学2024年04月16日

全文共3064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交流增进了解,沟通方能互鉴,教育的交流,不仅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不同文化,也为各国文化元素的流动创造了机会。武汉大学1982级经济管理系黄春华校友通过黄春华基金会(Charles Huang Foundation),捐赠2000万元设立“武汉大学英诺本科生国际交流奖学金”(以下简称“英诺奖学金”),资助武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赴世界顶尖高校或拥有世界顶尖学科的高校修读学分,助力母校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优秀人才。


从古朴黉宫学堂,到世界TOP10名校,立志传承珞珈学术精神。从珞珈山下,到伦敦塔前,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有一位来自弘毅学堂人文实验班的同学,带上申请到的“英诺奖学金”,去到更远的世界描绘她心中的人类文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


求学珞珈

自由、自主与自律


“自由浪漫、充满诗意”,这是刘之源心中的武大,也是我们对这位洒脱女孩儿的印象。2020年,刘之源考入了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人文科学实验班,“坚毅的精神内核,又处处充满了烟火气,似是物外桃源,是我心中向往已久的学府。”

在珞珈山下,博雅通识的教育理念、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打开了她的眼界。在专业课学习上,刘之源充分利用大学更为自由的探索空间,埋头在课外阅读的扩容,努力提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归纳能力,在大量的阅读中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现代话剧研读》这门专业课,在这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小班教学中,解读电影戏剧仅仅是课程的一部分,“老师鼓励我们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还安排在课堂上进行演出,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

▲《中国现代话剧研读》小剧组


武汉大学丰富全面的学科体系,自由开放的教育模式为她之后适应国外教学课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刘之源的英语较为突出,不仅在各类英语大赛中斩获奖项,也成为她成功申请到留学项目的“加分项”。谈到学习英语的方法时,刘之源说,“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把语言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负担,把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每天一点点地去完成它,我相信滴水穿石的过程。”


成长于黄浦江畔的刘之源乐于探索世界文明的包容与碰撞。上海这座充满璀璨活力与多元包容氛围的城市,既让她浸润于中华文明的魅力,又给予了她探索、感受世界的青春活力。2023年下半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成功申请到伦敦大学学院(UCL)2023秋季学期 GEP 项目,并获得英诺奖学金,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留学生活。


第二校园

“舒适圈”的突破


在武大,刘之源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似乎在旁人眼中,“汉语言文学”和“出国”之间很难画上连线。然而,这其实也是一种刻板印象。汉语言文学下涵盖的分支内容很多,刘之源的兴趣偏向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西方文艺理论,未来打算跨界做文化研究和艺术史。


欧洲有着广阔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在她感兴趣的领域,能接触到许多前沿的理论和观点,让她心生向往。远渡重洋来到UCL,刘之源进入Arts and Sciences学习,这是一个旨在交叉学科探索、跨学科交流的学院,“我觉得跟弘毅学堂的架构很相似。”在这里,刘之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了几门方向完全不同的课程。


《艺术与跨学科》使她首次接触到国外艺术类教学的范式。对于刘之源这位“艺术迷”来说,课程中最为宝贵的机会,是老师会邀请许多当代艺术家进行讲座。在大量吸收前沿知识的同时,刘之源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周期内独立完成一个艺术实践作品,设计虚拟展厅,进行展示和交流。


刘之源选择了相对擅长的摄影媒介,结合语言学的主题进行观念摄影的探索。在武大学习语言学相关课程时,她读过当代语言学经典《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其中“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启发了作品灵感。她发现,如果试图从隐喻的角度切入来理解和感知事物,可能会带来全新的视角——抛却符号与指称之间先前的对应关系,解构强加给事物的一般类别和命名原则,重新诠释在文化矩阵中被赋予固定含义的对象。“用影像的方式重塑一种认知世界的可能,与这个充满陈词滥调的世界保持距离。”

▲《艺术与跨学科》课后参观博物馆


积极投入一场场小班讨论的“头脑风暴”,和同伴们进行思维碰撞,同样是刘之源的宝贵体验。《种族、性别与女性主义》课上,他们通过介绍交错性(intersectionality)这一理论的历史与发展,来探讨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十人左右的小班中,讨论是线上和线下结合进行的。“我的小班的老师是位英语文学教授,她很有激情也循循善诱,总会鼓励同学们勇敢地发表见解。”讨论会上的氛围也让刘之源乐在其中——“我发现外国同学的思维都非常敏捷非常活跃,个个能说会道也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讨论会上听到了许多犀利但真诚的观点。”


在人类学系课程《物质与视觉文化》中,刘之源得以走进UCL的物品实验室,直接上手观察和测量、分析部分民族志藏品。“这极大地弥补了我本科所学纯人文类专业重文本思辩、轻实践调研的不足。”刘之源说,虽然只有短短三个月的交流时间,但丰富的课程选择,和多元充实的课程设计,让她这个“博雅爱好者”收获了非常棒的学习体验。

▲在物品实验室做实验


自觉对西方文化、特别是欧洲文化了解较多,并未感受到太多文化冲击的刘之源,在初到伦敦时,内心依旧充满不安。这种不安更多是来自社交的压力,和独自在异乡生活的种种考验。


新学期学院会组织新生派对,很多课程也安排有社交活动的环节,口语不太自信的刘之源在一开始很紧张,不敢主动跟其他同学交流。刘之源说,自己算是一个社恐的人,但是在UCL整体开放多元氛围的推动下,她开始一次次突破自己的社交舒适圈。

▲刘之源在UCL期间的合影


感受英伦

“超级充电”之行


“戏剧是自由的”,刘之源对戏剧的爱一路蔓延到伦敦,从中汲取的力量更给了刘之源探索英伦之趣的无限动力。她在留学期间报名了UCL专为少数族裔开设的戏剧节,并担任助理制片人,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合作原创剧目。“让我又一次感受到戏剧无国界,是不同人群之间产生联结的方式。”


通过戏剧体验来认知世界,从而反哺于自我的充实;通过文化交流来理解世界,从而更深刻地体悟中华文化。作为助理制作人,她被分到一个印度导演的剧组,讲述三个印度女孩在一家餐厅聚餐,从一开始比较表面的谈话慢慢到真正相互理解与扶持的故事,形成了sisterhood式的联结。他们通过原创戏剧传达独特的文化体验与身份认同中的困境,以对抗当代西方的话语霸权。


▲UCL戏剧演出后台工作


“另外让我感动的一点是,导演和演员们都是挺内向的人,但看她们的剧本和表演让我感受到无比强大的内在能量和爆发力,还蛮触动我的。”一开始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玩儿”,最后却从戏剧中感受到了作为西方社会中亚裔女性相似的生命经验和困惑,这尤其让刘之源深受共鸣和触动。


课余时间,刘之源还会用脚步去感受伦敦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画廊、书店、剧院、博物馆、美术馆是刘之源最常去的地方,众多的展览和剧目,都让她流连忘返。


虽然留学生活暂告段落,但刘之源学习和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非常感谢黄春华学长和黄春华基金会的帮助”,在感谢于这笔奖学金资助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学院老师的帮助和信任。在英国交流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成为她难以忘怀的一段独特回忆。

▲课余时间探访伦敦的博物馆、书店


在这段旅程中,刘之源深深体会到“文化交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和“他者”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从比较文学的视域来看,考量文化交融的目的并非在于满足一个“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人类共同体神话,而是聚焦于“祛魅”,深入不同文明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回溯,来清洗彼此固有的滤镜。


游历异国他乡,在差异中更见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不论是伦敦繁荣热闹的“唐人街”,亦或是UCL中国学生会不时组织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刘之源在亲身体验中愈发明白,只有秉持开放胸怀与其他文明接触交流,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应在保持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同时,从世界文化中吸纳积极元素,也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养料。”


虽然还未确定最终将投身的具体研究方向,但她已经隐隐找到了继续前行的航道。将她所热爱的与所擅长的相结合,摸索于在跨文化、跨学科方向——三个月的UCL之行,让她更加确信这一点——继续深造已成为她必然的选择。期待她乘风而起,带着珞珈山下的珍重时光,奔赴下一程山水。

在世界的广袤舞台上

奏响着多元与包容的旋律

武大学子在文化交流中

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百态

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

不断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尊重

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投身于更广阔的的舞台

奋力书写人生华章

【责任编辑:曹竞】

这5岁女娃火了,英歌舞低龄化打开传承之闸

中国青年报2024-04-16 07:39:12

云南大理,去有风的地方赶三月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5 16:43:18

《一生有你》水木年华 |“花开春正好”春日绽放歌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5 08:52:50

北服团队: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2 09:00:20

图解数据|你了解哪些春季传统民俗节日和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7:37:02

绣球抛出平安来,铜鼓奏响安全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3:00:43

铁路青年推出原创歌曲《唱游北部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3:00:40

情满三月三 建功新时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2:42:20

星海故里,千人唱响《黄河大合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5 18: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