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团队力量,托举我不断向上 !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2024年04月15日

【人物名片】


吴凯妮,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本科生,2022-2023学年“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曾获“三好学生”称号、国家奖学金,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SRTP项目1项。



将不同的观点化为辩论支撑点,思维在对抗中交锋,她在辩论场上自信输出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把高原的风霜、盛夏的森林装入镜头,让思政在情节中流露,她在微电影拍摄中享受思政工作的乐趣。


将对偶像的追逐化成数据,在论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治理方案,她在科研道路上践行着“竢实扬华”。


从辩论队成员,到最佳辩手


初入大学时,吴凯妮曾有过许多迷茫的时候。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她内心仍然充满了困惑和不确定,仿佛站在云端,找不到落脚之处。她说:“那时我感觉不习惯,无所适从,与其说是一种迷茫,不如说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在漫长而孤独的探索中后,吴凯妮终于遇见了她可归属的第二个“家”——辩论队。


她还记得那个深夜里深奥的哲学问题,在辩论队教练三小时的电话里被揉碎成最基础的论点概念;她还记得那个时刻,辩论场上她肃然起身,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辩手的逻辑漏洞,赢得满堂喝彩。


吴凯妮忘不了,那一双双闪亮而有光的眼睛。在那些唇枪舌剑的背后,是一颗颗心的紧紧相连,燃烧的热情化成暖流,将彼此的心房汇聚。吴凯妮借此收获了珍贵的师生情、友情、爱情。


而正是这些珍贵的感情,让吴凯妮第一次在大学发现了一个足以为她遮风挡雨的“家”,在这个家庭里,她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能让她感到安稳和认同。也是融入团体的这一刻,她真正意识到,自己是有归属的,而她所走的路、所付出的辛苦、所完成的事情,都并不是如她曾经认为的那样毫无意义。


也是从那一刻起,“辩论队成员”也成为了吴凯妮崭新的代名词。



辩论带给她的不止是珍贵的感情,更是在学长学姐帮助下逐渐明确的未来规划;是连连取得的骄人佳绩,更是融入她骨血的思辨习惯。


在吴凯妮心中,思辨意味着一种敢于质疑的勇气,是一种站在不同视角上公平讨论、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在辩论中,吴凯妮学会不断从各个视角看待问题的不同方面,在辩论对抗中,用严密的逻辑与犀利的观点对自己进行反复的逻辑磨砺,如此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不惧权威的挑战能力。


在那些学长学姐将复杂辩题“嚼碎了喂下去”的一次次讨论中,在那些辩论队员预演辩论将逻辑思维精益求精的一个个夜晚之中,吴凯妮也距曾经自己所仰望的独当一面愈来愈近。她也能够在团队讨论中另辟蹊径,能够在困难辩题面前拨云见日,能够在对手层层推理中切中要害。


后来,她接连站上“新生杯”“乐言杯”最佳辩手的领奖台,带领团队勇夺“乐言杯”辩论赛二等奖,在台下的掌声与队友的欢呼中高举手中的奖杯,那一刻,吴凯妮的笑容发自内心。在那些不断探寻的日子里,吴凯妮也逐渐认识到,复杂的思政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些高深的名词的背后,脚踏实地的去深入了解,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看到思政的真面目。


这无疑对于吴凯妮日后的科研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她心中种下了要时刻保持思辨、审慎看待世界的种子。



镜头是她的“利器”


对许多人来说,课堂、讲座等形式似乎已经成为了对思政课的固定认知,但在吴凯妮看来,思政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行创新和突破。


谈及微电影这种新的思政教学方式,吴凯妮说:“年轻人更喜欢新鲜的事物,思政课程也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画像,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对于思政课,她始终坚持着用镜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与追求。


她曾在热浪滚滚的山林中紧挨着森林消防队拍摄,也曾在高原风雪中伴着高反瑟瑟发抖。从海拔4500米的高原,到40度的炎热山区,在风雪中穿行,在热浪中坚守。吴凯妮行走在祖国的大好山川上,寻找着最佳的一瞬,记录在自己的摄影机中。


提及那些东奔西走、拍摄取景的日子,吴凯妮透过自己拍摄的镜头里,切实地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课堂上的思政感染力。


在吴凯妮执导的微电影中,飞扬的红色浪潮生于广博而归于微末,轻松有趣的情节内嵌着深奥的思政理论,那些博大的思想在她的镜头下被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贴合生活而又切实可见的画面,露出精辟的思政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人会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在吴凯妮心里,思政课的意义正在于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由此才能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她还将镜头聚焦于当下青年对“偶像”的追求,参与多项关于明星与虚拟偶像的成因、影响与治理方案的研究。“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吴凯妮始终脚踏实地,手握镜头,探索着思政教育的更多可能。



她的“竢实扬华”


谈起印象深刻的奖项,“竢实扬华”奖章是吴凯妮心中绕不过去的浓墨重彩。身处交大校园中,“竢实扬华”精神已然成为她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于那些口头上的口号,当她真正身处在艰难的环境中时,这种精神宛若化为实质力量支撑着她的前行。


对她而言,“竢实扬华”是一种希望与力量,那种耐心等待果实成熟的精神,让她迸发出不畏艰险、厚积薄发的力量。


当她的辩论面临卡壳,当她的研究陷入瓶颈,当她的电影拍摄遇见困难,她始终坚持着继续前行、永不退缩。无论前面是怎样的艰难险阻,在她的眼中,没有努力会被辜负,没有前行是毫无意义的。





她始终记得,从辩论小白到站上“乐言杯”最佳辩手的那些时间里,她熬过的夜,嘶哑了几次的嗓音;她始终记得,从第一次拿起摄像头到赢得“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全国一等奖的那些过程,她几度经历高反,又在山林中感受了几次靠近山火时的热浪;她始终记得,从大一的迷茫到站在“竢实扬华”奖章颁奖台上的漫长旅程。


正如她所说“所有当下的努力,在将来都不会被浪费”,所有的“竢实”,在不懈地努力后,终究等到了“扬华”的那一天。


在那些厚积薄发的日子里,她深刻地理解到“教育具有滞后性”这句话的含义,正如“多年前的子弹正射眉心”,尽管思政教育在某些时刻难以理解到,但当我们面对生命中某个难以逾越的艰难时刻,那些内化于心的力量便会成为一根根支撑着我们屹立不倒的支柱,让我们永不停止的拼搏,永不停止的前进。


她说


她说:“团队的力量是我在大学里深深感受到的强大力量。”


无论是那些风雪中穿行着的拍摄道路,还是那些科研调查的研究路途,亦或是那些站在场上激烈辩论的时刻,吴凯妮身边始终环绕着一群又一群与她拥有同样热忱,同样闪耀青春的伙伴。


也正是在这些伙伴的陪伴下,吴凯妮才能一次又一次在无比艰难的环境下咬牙坚持下来。


“当我在团队里的时候,我就不再是我自己一个人,而是团队中的一份子”。她不仅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高原上,在森林间,在调研路,在辩论台,更是在那些耕耘着的时时刻刻,他们一起携手并进,不曾止步,未曾停歇。


在那些倍感疲惫的时刻,她也会略微小憩,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排解心中的焦虑。而她始终牢记着团队里那些对她的关心,也始终记得着那些与伙伴一起共同度过低谷时期的温暖时光。


对于吴凯妮而言,团结协作不再只是思政课上的一个名词概念,它已经变成一种托举她不断向上的力量,指引她前行。



她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当问及对于自己未来的期许和对学弟学妹的寄语时,吴凯妮的回答没有预想中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只是将心中寄语凝练为平淡却贴切的短句。


她说:“思政教育永远是我们需要去重视的教育,而我也会努力为此奉献一份力量。”


在她眼中,迷茫时,思政指引我们寻求归属与定位;在艰难时,思政鼓励我们学会坚持与不屈。在那些前行的日子里,她始终相信“坚定地向前走吧!一直向前,肯定会有光亮的!”

【责任编辑:曹竞】

《一生有你》水木年华 |“花开春正好”春日绽放歌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5 08:52:50

北服团队: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2 09:00:20

图解数据|你了解哪些春季传统民俗节日和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7:37:02

绣球抛出平安来,铜鼓奏响安全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3:00:43

铁路青年推出原创歌曲《唱游北部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3:00:40

情满三月三 建功新时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2:42:20

星海故里,千人唱响《黄河大合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5 18:02:38

青年水电建设者创作歌曲《青春无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23:31:57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200件文物追寻中法交往历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5: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