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高校游:赏如画风景 品厚重人文

作者:宋喜群 王冰雅 买天长 马跃华 欧阳桂莲 周洪双 李晓东 王建宏 张锐 戴思雨 王梓楠 赵嘉伟 成黎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年04月14日

编者按

春色醉人正当时。步入春日的大学,有的风光雅致,如一座盛开的百花园,浪漫而热烈;有的建筑恢弘,辉映着岁月沧桑和历史厚重;有的科技感十足,孕育孵化着前沿创新硕果……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和气质,都弥漫着青春气息和文化底蕴。

如今,各大高校陆续向公众敞开怀抱。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悠久深厚的人文内涵,让游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将镜头对向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邀读者一起走进这些百年高校,赏春景、闻书香、品人文、悟历史。

兰州大学:黄河之畔,日月星云自强不息

本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本报通讯员 买天长

四月,万象更新,屹立在黄河之畔的兰州大学春色无边。

迈进校门,三棵苍翠坚劲的松树映入眼帘。作为迎新校车停泊点,三棵松是兰大人大学生活的起点,也是毕业照中的“常客”。它静静伫立,默默守候,迎来送往,生生不息。

校门两侧,如果说齐云楼镌刻着兰大人的凌云之志,那么观云楼则记录着生态气候、自然环境等学科的发展变迁和历代兰大人取得的杰出成就。

校门一侧的黄河巨石是校训石,“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激励着兰大学子在西北大地上行稳致远。另一侧的冰川擦痕石上镌刻着的“读万卷书穷通世理,行万里路明德亲民”,源自曾获首届“竺可桢野外工作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他带领的一批学生成为我国地理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创造了“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的佳话。

巨石旁,鹅黄的小花随风摆动,为校园点亮一抹春色,掩映着其后的红色墙体——这里是校友墙,镌刻着1909年建校以来到2018届约37万校友的名字。穿过拱顶,行至校友广场,“1909法政学堂纪念柱”“1946国立兰州大学纪念柱”“1949兰州大学纪念柱”以兰州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串联起百余年悠长奋斗岁月。

校友广场旁的运动场上,学生们跃动着书写青春诗篇。毓秀湖流水潺潺,游弋的鱼群为春色浸染的钟灵园增添一丝生机。桃花杏花竞相绽放,晕染出一片烟霞。鸟语花香中,校史馆巍然屹立,静待来访的客人。

行至校友道路尽头,图书馆积石堂肃穆沉静。古人将积石山视为母亲河的源头,历史学家、兰大著名校友顾颉刚先生曾作《积石堂记》,阐明“求学证道、获取真知之源头在图书馆”的道理,饱含对兰大人的殷切嘱托。建筑中央的塔尖上,四壁图案分别取用日、月、星、云的美好意象,隐含着“时空变换,光阴荏苒,珍惜时光,早日成才”的深远含义。

花自吐芳鸟争鸣,正是好时节。从峥嵘历史中走来的兰州大学,今年将迎来115周年校庆,一代代兰大人将在建设兰州大学、发展西北、报效祖国的接力赛中矢志不渝,向无限的未来奔赴。

厦门大学:山海之外,更有百年爱国情怀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欧阳桂莲

厦大之美,闻名遐迩。

在风景如画的芙蓉湖畔偶遇黑天鹅,在芙蓉隧道里感受充满青春气息的涂鸦,在嘉庚建筑群里穿梭,品中西文化的融合……衔山含湖、面朝大海的厦门大学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大学”之一,也是来厦门的游客不愿错过的热门打卡地。

厦大之美不止于外在。最美人间四月天,美丽厦大的故事同样始于百年前的四月。

从厦大访客中心进入厦大,迎面就能看到校主陈嘉庚先生的铜像。103年前,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选择清明节为厦大的建校日,意在让厦大学子感恩师长、感恩祖国、感恩所有对自己有滴水之恩的人。

陈嘉庚先生铜像后面的群贤楼,是独具特色、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这个“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群是厦大亮丽的风景线——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大抵是“西装面料”,屋顶为“三川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

陈嘉庚先生自己动手设计的群贤楼群,将品字型改为一字型,五栋大楼一线排开。居中的群贤楼为主楼,与同安楼、集美楼、映雪楼、囊萤楼以四条廊道加以勾连。而之所以把“品”打开,为的是“能让外国的轮船来往厦门港的时候,能从海上一眼就看到一所壮观的中国学府”。

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相偕行,是厦大百余年来最朴素的爱国表达。如今的群贤楼是厦大校史馆所在地,穿行其间,看一幅幅老照片,听一段段老故事,感受陈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无数游客为之动容。走进囊萤楼,来到108教室,时光仿佛回到1926年。彼时,厦大学子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3名共产党员,正是在此举行秘密会议,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正式宣告成立。这也是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诞生地。

数十米外的厦门大学革命史展馆,数百米外的罗扬才烈士塑像……燎原的星星之火依旧在照亮青年一代的前行之路。

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都说厦大美,美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更美在传承百余年的嘉庚精神。“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校歌声中,山海之间,这所百年学府仍在继续书写“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故事。

哈尔滨工业大学:逐梦苍穹,科学家精神薪火传

本报记者 张士英

“它们传递着哈工大严谨治学的精神,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内涵。”4月6日,在哈工大博物馆“教学仪器设备与笔记”专题展区,俞大光院士的《电磁场理论》教学笔记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工大师生的手写笔记,吸引黑龙江绥化市第一中学学生赵蕊驻足欣赏。有的笔记虽已泛黄,但字句仍清晰可辨,其内容之翔实、字迹之规整,让赵蕊深受触动。

去年哈尔滨冰雪游火爆,为让更多游客感受中国航天第一校的魅力,哈工大进一步开放并推出参观攻略。今年清明假期,哈工大依然受到游客热捧。哈工大博物馆负责人王碧玮介绍,作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哈工大博物馆将推出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等专题参观路线,提供个性化讲解服务,并迭代升级礼堂音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拓展文旅内涵。

除了博物馆,哈工大航天馆也迎来客流高峰。作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航天主题展馆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里既有嫦娥五号探测器钻取机构取芯软袋等实物,也有东方红一号等专业模型,更有丰富的航天知识。

“运载火箭是国之重器,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进馆后,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游客走向运载火箭直径3米级燃料贮箱整体箱底实物旁细看。“燃料贮箱的箱底被誉为火箭上的‘皇冠’,哈工大为‘长征五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攻克了20余项技术难题。”

“见到实物感觉真是太硬核了!航天馆里陈列着各种航天器的实物和模型,从火箭到卫星再到空间站,这些大国重器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带着梦想与信念奋力托举,在浩瀚宇宙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游客张女士动情地说。据悉,今年以来,哈工大航天馆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

与校训石合影,在卧震苍穹广场看火箭实物,在神舟揽月广场让思绪踏上逐梦星辰之旅……校园里,载着参观人员游览的巴士往返频繁,游客沉浸于这座百年学府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四川大学:博物馆里,探寻多彩西南风物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来四川大学研学游览,一定不能错过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锦江西岸,川大东门北侧,川大博物馆从学校历史建筑中提取视觉元素加以设计,巧妙自然地融入百年川大的建筑群中。

听上去,这只是一座高校博物馆,但你置身其中就会发现不止于此。7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近百万件动植物标本和8万多件文物藏品——分明是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如若循着历史的脉络探去,你会有新的发现:作为国内第一座高校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已走过百余年,是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110年来,博物馆催生了四川最早的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早在20世纪40年代,四川大学博物馆就被誉为“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馆”。涵盖32个门类的收藏体系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博物殿堂。

放眼展厅,大量画像砖、画像石,勾勒出鲜活的汉代市井生活;全套的婚嫁行头,再现清末民初婚嫁场景;中外学者在横断山区、川西高原踏访留下的标本、照片、手稿等资料,展示着西南地区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定时的临时展览,也给观众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特别是在“考古篇”展厅,一个由探沟复原场景与组合式动态投影构成的展示空间,将观众带回三星堆首次科学发掘的现场。一直以来,四川大学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承担重要任务,今年是三星堆首次考古发掘90周年,四川大学博物馆通过专题展览、学术会议和社会活动等方式,更好地展示这段宝贵的历史。

当前,四川大学博物馆正推行共享教室计划,把专业课堂、课程研讨、科普研学等搬到博物馆,让公众有机会旁听大学课堂。博物馆还计划举办百场主题社教、研学活动,涵盖自然、国学、非遗、科技、民俗等,打造高校服务社会的新名片。

来吧!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你不仅可触摸到珍贵的历史,还可体验到独特的四川民俗,探寻到五彩斑斓的西南风物!

武汉大学:百卅风华,珞珈独秀流风甚美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本报通讯员 戴思雨 王梓楠

武汉大学风景。王建宏摄/光明图片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武大樱花虽谢,旅游热度却不减。珞珈门口的牌坊下,不少游客正在拍照。牌坊正面刻着“国立武汉大学”,背面写着“文法理工农医”,是武汉大学的“门面担当”,也是学校的地标之一。

东湖之滨、珞珈山麓,武汉大学享有“中国最美大学”之一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让武大成为游客踏青的好去处。校园里的百卅历史遗迹、名胜建筑,让湖光山色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让美不止于感官更在精神。

樱花大道上建成于1931年的老斋舍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宿舍楼群,代表着武大早期建筑的独特格调。从欧式拱门迈上108级台阶,对以《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命名的斋舍门牌一探究竟,最后到达中式建筑风格的歇山亭顶楼——樱顶。拾级而上,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西建筑艺术的结合,更能从依山势而建的“地不平天平”结构中,参悟到设计大师想表达的“起点不同也能达到一样成就”的寓意。

“武大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郁,学生们都想来感受一下。”济南一所中学的研学团正在老图书馆门口拍照留念。老图书馆连接樱顶,是武大海拔最高的建筑,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老图”,也是武大校史馆。同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飞檐画角、龙凤卷云,俯瞰东湖水,南望珞珈山,文法理工农医学科在此汇聚,求学信仰、自强精神由此蔓延。

环步于珞珈山上,游客们放轻了脚步。曲径通幽,绕过一层层苍翠,“十八栋”英式别墅群出现在眼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风云际会,国共通力合作抗日大计于此筹谋。游客们驻足远瞻,感叹建筑上时代变迁的痕迹,敬仰一代代思想先锋、学术泰斗为社会进步之功。

巴洛克式山墙的宋卿体育馆、拜占庭式风格老理学楼、欧式古典风格的信息学部第一教学楼……每一处建筑背后,都是学校历史的积淀与思想文化的碰撞。

爬一次珞珈山,到樱顶边的文化空间买文创,去万林艺术博物馆看展,在梅园小操场看露天电影……游览武大的方式有很多种,游客来武大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但离开时,他们心中定格的必是武汉大学“山高水长,流风甚美”的形象和不息的生命力。

湖南大学:气质如诗,人文蔚起于斯为盛

本报记者 赵嘉伟 本报通讯员 成黎明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亦佳摄/光明图片

因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加持”,来长沙的游客总会把湖南大学列入出游清单。岳麓山脚、湘江之滨,一方巨石上赫然刻着“湖南大学”四个大字,右上角镌有“岳麓书院”,这便是湖南大学简朴大方的“校门”了。沿牌楼路直行而上,两侧古树浓荫蔽日,沿途的宿舍、教学楼、田径场、实验室等依次排开。古典的保护建筑与新式的现代楼宇相映成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相融——湖南大学,被誉为“最具诗情画意的高校”。

牌楼路顶端是东方红广场,毛主席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远眺东方。雕像后方巨大的诗词碑上刻着《沁园春·长沙》。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没有校门和围墙的大学,学校历来倡导“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治学风尚,拥有极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广场东南角绿荫掩蔽处藏着一座自卑亭,亭名取自《礼记·中庸》,勉励学子从低处着手,自谦自谨,自强不息。

东方红广场后方不远处,便是岳麓书院了!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书院建筑。书院创办于宋代,因办学成绩卓著,1015年获宋真宗亲赐“岳麓书院”匾额,从此名满天下,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缩影。书院正大门两侧悬挂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楹联,诠释了书院人才培养的璀璨历史,也是来湖南大学参观的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区域,也是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青年毛泽东曾数度在岳麓书院寓居,深受其影响。讲堂大厅上方悬挂着“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两块匾额,两侧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

在建筑布局上,岳麓书院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纵深多进设计。中轴线最西端的御书楼,如今是湖南大学古籍图书分馆。中轴线两侧修建了师生斋舍、祭祀专祠和文庙,形成了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出岳麓书院,经爱晚亭,拾级而上,至岳麓山顶,凭栏远眺,心境开阔。湖南大学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漫江碧透”的湘江和“万山红遍”的岳麓山之间,风景如画,气质如诗,人文蔚起。

【责任编辑:李丹萍】

北服团队: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2 09:00:20

图解数据|你了解哪些春季传统民俗节日和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7:37:02

绣球抛出平安来,铜鼓奏响安全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3:00:43

铁路青年推出原创歌曲《唱游北部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3:00:40

情满三月三 建功新时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1 12:42:20

星海故里,千人唱响《黄河大合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5 18:02:38

青年水电建设者创作歌曲《青春无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23:31:57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200件文物追寻中法交往历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5:39:49

当事人说 | 游本昌:向下扎根往上长,笑看万树繁花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