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地铁给了城市后来居上的冲力,背后有这些青年!

作者:杨宝光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2024年04月11日

主播君的话

一条地铁给了城市后来居上的冲力

与其他城市相比,山西省会太原市迎来“地铁时代”的时间有点晚。2020年12月26日,山西太原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在这之前全国已经有38座城市开通地铁。

中国有句民间俗语叫“好饭不怕晚”。对太原乃至更多的乘坐过太原地铁的山西人来说,这一顿迟到的“饭餐”,是什么滋味呢?

这一条地铁:创造多项国内城市轨道建设新记录

在设计规划之初,太原地铁2号线的建设标准就锚定了“GOA4”。

在国际标准中,轨道交通线路自动化程度有4个等级,从低至高为GOA1至GOA4。GOA4等级,代表着列车休眠、唤醒、启动、停车、车门开关、洗车、停站和列车的设备管理以及故障和突发情况的应对,全部由系统自动管理,可以无任何人员参与,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全自动驾驶。

太原市政府决定采用引入社会资本的PPP模式投融资建设这条轨道交通线路。2019年7月,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牵头组建的PPP项目公司——太原中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中铁”)应运而生。

这是一家主要由青年人组成的建设、运营公司,公司全员1300余人,平均年龄仅27岁。

当时,摆在这群年轻人面前的任务清晰且艰巨:在2020年底实现太原地铁2号线以GOA4标准开通,且机电及车辆工期仅有15个月。——对于这样几乎将常规工期缩短了近一半、建设标准近乎苛刻的目标,业界权威专家都认为不可能。

不过,多年擅打硬仗的中铁电化人和全国各地轨道交通系统前来加盟的年轻新锐们并没有乖乖放弃。太原地铁2号线建设,也成了中铁电气化局各部门精锐的“大会战”,各单位发挥专长,轮番上阵,鼎力支援。

青年建设团队采用交叉作业方式高效推进项目。上一个环节刚进入收尾阶段,下一个环节即提前做好接棒入场准备,实现各环节像百米赛跑接力一样无缝交接,为的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大前提下,提高效率,不浪费建设工期的每一分钟!

太原中铁机电自动化副经理梁志儒曾全程参与地铁建设工作,他告诉记者,建设过程的细节有很多难忘的故事,每一个参与的员工、特别是年轻的一线骨干的心血与汗水,都记录在那本厚厚的《逐梦地铁》的大书里。

他记忆中最难的事情是“下料”,由于地下空间有限,所有设备材料需要借助滚筒,“按照原方案只有两个下料窗口,为了能尽快完成,我们改成四个下料窗口。”正是靠着“抢时间,拼命干”的方式,仅用九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轨通。

“正常情况下,站务人员入驻的前提是车站已经具备入住条件。”站务中心主任龚玲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为尽快掌握运营设备,站务人员也提早进入站点,一方面熟悉服务流程,另一方面也配合系统开展联调联试。

龚玲回忆,当时建设工程仍在进行,地下空间又潮又湿。“站点没通上下水,女站务员常常要靠爬梯笼去地面找卫生间。”就是经历了这样的吃苦与煎熬,确保地铁试运营提前步入正轨。

2020年12月26日,太原地铁2号线如期全线通车。

王继德回忆,验收专家给出了“两个没想到”的评价,“没想到能够按时开通,没想到能够实现全线全自动等级开通”。

太原地铁2号线更用多项创新成果,书写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多项全新历史:

——运用全国首例云平台承载全自动运行系统;

——列车再生制动时多余的能量反馈回交流电网的中压能馈系统;

——试点投运磁悬浮空调机组等世界前沿新技术、新设备,为打造集约节能绿色地铁先行探路;

——全线标配可视化接地,全线标配道岔缺口监测;

——实现了国内自动售检票首例全线全通道支持生物识别通行,全线所有闸机均可使用人脸识别方式进出站以及国内首例全线所有车站支持多票种售检票方式,包括储值卡、卡式单程票、听景APP、全国一卡通、社保卡、纸质/电子二维码、人脸票、公交老年卡等各类票种;

——太原地铁2号线23座车站100%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率位居全国地铁最前列……

这一条地铁的服务:每2天赢得1面锦旗

“从未见过那么一种经典的对开三折、红色硬壳、印制精美的感谢信,左右两侧折叠的部分打开,就能看到内芯里感谢信的内容。”太原地铁胜利街站值班员董顺说,“每次看到这件服务对象用心独一份订制的感谢信,总能感到自己工作中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22年1月30日中午,胜利街站客流量相对较少,但地铁站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一直状态“在线”。一名20多岁的年轻女乘客在下车后显得状态不佳,摇摇晃晃。董顺察觉异样后,立即上前搀扶,确保她不会摔倒。

随后,值班站长接到通知后迅速到场,赶紧询问女乘客的情况。原来,女乘客是一名本地大学生,母亲是附近医院的医生,当天由于身体不适且未进食出现了低血糖症状。

工作人员一边联系其家人,一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候,不仅为女乘客提供了屏风保护隐私,还提供了热水和糖果,帮助她缓解症状。

最终,在120急救人员的协助下,女乘客被安全送往医院,并在家人的陪伴下接受了治疗。两个月后,这对母女来到胜利街站,她们不仅带来了果篮,还带来了这一件精心制作的感谢信!

走进太原地铁2号线各个站点,不少人都会惊讶地发现几乎每个站点都有一面挂满感谢信和锦旗的荣誉墙。

据不完全统计,太原地铁2号线开通至今,已累计收到市民热线表扬、感谢信均2000余次,锦旗1169幅。平均下来每2天就收到一面锦旗。

送锦旗、写感谢信,正在成为太原市民对太原地铁2号线服务水平最真实的反映。事实上,获得如此多来自普通百姓的赞扬和好评,这在全国城市中并不多见,更多来访者惊叹:闻所未闻!

堪称服务标杆的项目,在太原地铁日益增多。

2022年10月31日, 太原地铁2号线开化寺街站站厅南端C口附近开设了首个地铁母婴室。

“妈咪小屋”不仅配备了床以及被褥用品,还配备了电视、电扇、微波炉、饮水机等便利设施,就连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需要的娱乐设施都一应齐全。此外,妈咪小屋外安装了24小时站内监控,并在屋内安装了紧急呼叫装置,方便和工作人员进行联系。

“选择紧邻钟楼街的C口,也是向乘客发放问卷、用心调研的结果。地铁开通以后,不少推着婴儿车或者抱着孩子的宝妈,都是通过这个出入口来找我们求助,于是我们就有了创建这家‘妈咪小屋’的想法。”开化寺街站站长张倩解释说。

类似的故事还有:

2021年1月,地铁刚开通不久,嘉节站当班值班站长雷鸣帮助一位家长找到走失的孩子;

2023年7月,电子西街站站务员赵晓燕曾帮一位80多岁老人,免费办理福利票,圆了老人体验地铁的想法;

这一条地铁的应急反应:堪比“特种部队”

悠悠万事,安全为大。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太原地铁2号线的应急保障能力如何?是太原中铁人和广大市民普遍关注的话题。

“站点有进水,各岗位维修人员迅速到岗!”

2022年7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超强降雨,让太原市局部地段市政路面出现大面积积水,太原地铁2号线部分站点也出现罕见的雨水倒灌隐患,机自中心副经理曹军立刻组织抢险。

“安全问题一票否决。能否像特种部队一样第一时间有效响应,是关乎整个地铁运营安全的关键。”王继德说。

收到抢险信息后,不仅当值班组成员火速赶往现场,中心应急抢险队成员和处于休班状态的班组员工也主动快速返岗,参与应急工作,将“时时放心不下和时时不能放下”的主人翁精神践行到实处。

面对多处市政积水和风亭倒灌问题,中心下辖班组近四分之三人员均到场参与抢险,大家一方面架设二十余台临时大功率水泵抽水,另一方面用防洪沙袋和防洪挡板砌筑挡水堤坝,一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危及行车安全的特大风险就此解除。当天,在短时暴雨造成市政路面多地段积水、部分地面交通局部中断的情况下,太原地铁2号线安全准时地解决了市民的出行问题。

“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调度制度,一旦出现故障,不同层级责任人都会第一时间到场组织处理,这样压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推动相关问题高效解决。”曹军说。

曹军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想要地铁全天候安全运营,还需“平战结合”,日常检修维护工作也至关重要。班组人员每日都会按照一步一图的作业指导书开展风险巡查,恶劣天气下还会对管辖区域的重点风险点进行专项巡查,同时通过日常精检细修保证设备功能状态良好,比如泵坑中的液位传感器,汛期前就会专项检查,一旦泵坑水位达到限值,传感器就可以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系统,调度员工作站就会弹窗报警,进而尽快组织维修力量处理,排除安全隐患。

太原地铁安全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截至2023年12月底,太原地铁2号线已安全运行约696.2万列公里,列车正点率99.99%,运行图兑现率99.99%,总客流超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21.61万人次、11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太原,是所有中部城市的缩影。怀抱太原的山西,是正在蓄力追赶的中部崛起板块不可缺少的一极。如何早日再现“锦绣太原”的盛景?如何让山西进一步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这一条地铁诞生发展的故事,无疑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给了我们一些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给了作为故事主角的太原,一定会、也一定能后来居上的冲力!

— End —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ID:gqviewpoint)

记者/编辑|杨宝光  统筹|陈凤莉

【责任编辑:陈凤莉】

星海故里,千人唱响《黄河大合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5 18:02:38

青年水电建设者创作歌曲《青春无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23:31:57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200件文物追寻中法交往历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5:39:49

当事人说 | 游本昌:向下扎根往上长,笑看万树繁花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0:40:41

网络视听用户10.74亿人,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151分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7 17:02:27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5 11:48:39

马慧娟《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