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从暨南到复旦,全面开花的她好美!

作者:梅从政 来源:暨南大学2024年04月07日

她成绩优异

平均绩点达4.2

综测连续三年位列专业第一

荣获国家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

王老吉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担任班级团支书

曾获“优秀共青团干部”

“优秀学生骨干”等荣誉称号


她热爱科研

获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全国赛三等奖

重点参与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

校级项目三项


她就是

跨专业保研至复旦大学社会学

2023年“5A卓越引领计划”暨南之星

202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李嘉霓



多元探索——深入社会基层 寻觅心灵的方向


和许多大一新生一样,初入大学的李嘉霓面对全新的环境感到不知所措。为了弄明白自己将要去哪,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李嘉霓开始向外探寻。她积极参加多场朋辈分享会和暨南大学“5A卓越引领计划”学生答辩会,主动结识许多优秀的学长。在师兄师姐的指引下,李嘉霓开始尝试课题研究,逐渐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不要设限,多去探索。”大一、大二是李嘉霓勇敢的探索期,各种科研竞赛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抓住每一个机会,接触各种社会议题的科研项目,包括农业农村发展、医疗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平与人口老龄化等,在这些实地调研中,她都用心聆听不同群体的声音,感受大千世界的不同面貌。



2021年夏天,在千村调查中,李嘉霓跟随团队来到乡村。在农户家中,他们认真听取农民们对当地设施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医疗问题十分突出。有一名年迈的农户告诉李嘉霓,村里医疗资源条件欠佳,一旦健康出现稍严重的问题,必须跋涉大段路程去外地就医。繁忙的农活与不便的交通,让他们无法及时问诊,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遭致大病。


这一刻,李嘉霓内心深受震动。她明白了科研并不只是研究各种数据图表、进行理论分析,更是关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探索性活动。“我希望用自己的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为增进社会民生福祉贡献一份力量。”


怀着为人民发光发热的理想,李嘉霓不仅从事社会学研究,还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课余时间,她总是想办法做点“好事”。她参与了给留守儿童写信的公益项目,从最开始的“单纯地想做点什么”,到后来的“心里特别踏实”,李嘉霓一路坚持下来。荣获“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成长陪伴者’”的她,至今依然与乡村留守儿童保持着通信,为他们送去心灵的关怀与爱。她还发起村镇义教、乡村书籍捐赠等项目,她表示,“能够为别人带去帮助,一切都值得”。


潜心科研——以耐心与毅力为基石摘得硕果


大二下学期,李嘉霓与队友关注到医疗服务均等化问题,便寻找从事相关研究的老师,参考他们提供的科研项目、论文与社会调查。团队逐渐意识到,“就诊难”是当下的社会热点,具备深入探究的可行性。由此,他们构思出了“普惠问医的数字化分诊方案”项目。


初期,团队人手不足,李嘉霓便与队友撰写招聘信息,在各平台发布,努力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此一番“折腾”,越来越多拥有数据处理、广告宣传等技能的同学被吸引进来,队伍的力量不断壮大。


团队一旦建立,研究便马不停蹄地开展。他们从数量、质量、空间等供给方面和居民需求结构两方面入手,探究医疗卫生配置情况。李嘉霓负责主持设计项目的研究内容,抓取地理坐标的数据,用ARCGIS绘制空间配置图,带领团队做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


“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从校赛晋级至省赛,团队迎来了项目最困难的时期。研究原本仅以广州为例进行数据收集,后来导师建议将数据地图扩展到全广东,同时加入全省医疗设施供给分析,并优化原有的医患匹配模型。


当时,留给团队修改的时间仅有五天。面临着数据的修改与技术更新等多重压力,李嘉霓团队决定通宵修改方案。虽然当时队员们都很疲惫,但他们通过一起吃零食、讲笑话等方式让为对方打气,鼓励彼此坚持下去。


短短五天,李嘉霓及团队与时间赛跑,用耐心和毅力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一个研究步骤,并顺利完善了方案。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既有争分夺秒的时间冲刺,更有耐得住寂寞的埋头奋斗。对李嘉霓来说,回收数量庞大的样本和长时间处理不满意的数据结果是家常便饭。在“广州市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初中阶段升学现状及影响因素”项目中,李嘉霓团队收集了1000多个纸质问卷,每个样本都有若干页,他们用了整整一个暑假录入数据。为确保数据严谨性,李嘉霓与团队成员一起再三修改处理方法,并不断补充样本,丰富数据。


回想起这些繁杂、琐碎的研究步骤,李嘉霓说:“学术研究中的困难是必然存在的,没有谁能够一开始就得到显著答案,最重要是永不言弃。”


凭借着耐心与毅力,李嘉霓主持的“普惠问医的数字化分诊方案”项目在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特等奖,并在挑战杯国家级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广州市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初中阶段升学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项目荣获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本科组总决赛二等奖。



持之以恒——漫漫保研路 终于抵达彼岸


在实践探索中,李嘉霓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对于未来,她认为继续攻读研究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知识与研究资源。于是,她向保研之路全力进击。


在多场竞赛与多个科研项目占据了大量个人时间的情况下,李嘉霓并没有落下学业。她将时间视为金钱,“见缝插针”地学习,每天在图书馆与教学楼间奔波,项目工作与学业学习紧密衔接,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时间。通过争分夺秒的学习,她获得了国家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学年平均绩点达4.2。


大三后半学期,李嘉霓迎来了最难熬的保研焦灼期。当时两个竞赛项目也到了关键期,需要根据导师意见进行大幅修改,几次申请保研夏令营被拒,期末考试接踵而来。李嘉霓几乎要被击垮,她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那个时期,李嘉霓在家人朋友,特别是老师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导师在她最困顿的时候指引着她继续前行,“我的导师一直鼓励我说,‘往下走,才知道梦有多长。’这句话成为支撑我的动力,照亮了我的灰暗时期,激励着我走下去。”


李嘉霓咬紧牙关,继续修改着夏令营文书,准备参营论文,再向各高校的夏令营项目进行投递,用行动打消焦虑和不安,静待花开。


在大三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间隙,李嘉霓从广州前往天津,参加南开大学夏令营。这是她参加的第一个夏令营,却又逢上生病,状态不佳。即便如此,前期的积累让她成功拿下了第一个保研offer。


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花自开。经历重重磨炼,在那个夏天,李嘉霓终于收到了心仪的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看着辛勤耕耘的花田开出灿烂夺目的花,她有着一种出乎意料的平静,“感觉一切都水到渠成,非常欣慰自己能够坚持到最后。”


在暨南之星的答辩舞台上,李嘉霓曾说道:“一个人的光芒并非只有多闪耀,还在于他能照亮多少人。以精益之心,行至诚之事。”在未来,决心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她将站在更高的平台,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继续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曹竞】

青年水电建设者创作歌曲《青春无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23:31:57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200件文物追寻中法交往历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5:39:49

当事人说 | 游本昌:向下扎根往上长,笑看万树繁花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0:40:41

网络视听用户10.74亿人,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151分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7 17:02:27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5 11:48:39

马慧娟《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08

“琴怀香江—香港国乐名家交流会”在京津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