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法治 >正文

兼职9家单位月入3万 “职业骗薪”何以得逞?

作者:熊丙奇 来源:澎湃新闻2024年04月06日

最多同时兼职9家单位,月平均工资3万元……近日,上海浦东法院对一名“职业骗薪”者作出了宣判。当事人陶某曾从事金融行业,自2020年11月至案发,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提供虚假的学历证书、工作简历等入职材料,谎称掌握大量高净值客户资源,诱使多家中小企业招聘她入职。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陶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五万元。

“职业骗薪”并非个别案例。据了解,2023年以来,检察机关已办理203起相关案件,对188起案件提起公诉,其中178起获得宣判。“职业骗薪”无疑扰乱了正常的招聘、用工秩序,对于这样的行为,必须严打。但也需要反思,“职业骗薪”何以得逞?

这或许暴露出一些用人单位过于功利的招聘观、用人观,给骗子可乘之机。因此,治理“职业骗薪”现象,需要标本兼治,用人单位要建立科学的基于能力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破除“唯名校论”“唯资历论”。

“职业骗薪”的套路,并不复杂。首先是编造光鲜的名校毕业、大公司从业的简历,投用人单位招聘官所好。本来,这样的简历是很容易被识别的,只需要用人单位做一些背景调查即可发现,但有的用人单位把招聘多少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有大公司从业背景的资深人士作为招聘业绩,也就疏于对简历真实性的审查。那些非名校毕业、也没有多少职场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在这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中,就连简历筛选这一关也过不了。

假工作行程。

其次是伪造工作业绩,表演拜访了多少客户,可以签多少订单,但实际上什么业绩也没有,所谓的客户,不过是配合诈骗的“群演”。“职业骗薪”者在团伙成员的配合下,也就可实现同时兼职多家单位。这种表演也是很拙劣的,但能骗过用人单位领导,是因为有的领导喜欢这种表演型员工,在一些用人单位中,就存在“做得好不如PPT写得好”的评价倾向,加之领导认为自己不会看走眼,相信新招聘的人有本事,也就让这种表演得逞,直到发现“拜访了很多客户”,但根本没有任何实际业绩时,才觉被骗。

“职业骗薪”者的诈骗行为,一般最终都会败露。但近年来“职业骗薪”有增多的趋势,折射出用人单位的招聘、用人管理存在漏洞。根本的问题是,用人单位徒有重人才的“外在”,而不是重实际工作能力和岗位贡献。

当前存在的“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就是典型表现。表面上看,这是为了招聘优秀人才,但其实过分在意学历、资历,而不考察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并不利于用人单位招聘适合本单位的人才。这种用人导向,不论对用人单位建设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还是对社会形成健康的人才观,都是有害的。

“职业骗薪”现象,对用人单位招聘、用人都是警示。一方面,在招聘时,要强化对简历真实性的审核,而不是轻信求职者的自说自话。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建立基于能力与实际的人才招聘、管理、评价体系,这也是破除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何春中】

青年水电建设者创作歌曲《青春无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23:31:57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200件文物追寻中法交往历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5:39:49

当事人说 | 游本昌:向下扎根往上长,笑看万树繁花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0:40:41

网络视听用户10.74亿人,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151分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7 17:02:27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5 11:48:39

马慧娟《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08

“琴怀香江—香港国乐名家交流会”在京津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