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小米定金退款政策引争议,汽车消费维权需进一步优化
近日,小米推出旗下首款新能源汽车SU7。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部分消费者对于小米汽车定金退款政策的声讨也引起不小争议。相应事件也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如果我们细细阅读小米公司关于定金的相关规定,无法退还部分消费者的支付定金并非是无的放矢。
具体到该事件,在购车协议中,小米公司已明确告知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后的7天内,消费者有权无理由退款。如果消费者预定的车辆配置被锁定,小米公司对定金不予退还,因为此时汽车已经进入了具体的生产阶段,生产车间无法再对汽车的具体配置进行修改。
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为2169万台,其中所涉及到的汽车消费维权案例数不胜数。因而,小米SU7上市不久就遭遇维权风波不仅是个案,更是对消费者维权意识和整个汽车行业服务质量的一次深刻考验。
消费者购买汽车时应当仔细阅读购车协议和相关规定,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当正当权益遭受侵害时,消费者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与商家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与此同时,权益的维护也应当建立在充分了解汽车购买的相应条款和规定的基础上,因个人疏忽所导致的权益纠纷恐怕无法用“没注意”几个字搪塞过去。
汽车厂商也要进一步优化消费者维权以及自身服务的流程。对于消费者的疑问,汽车厂商需结合实际做出符合双方权益的判断,如果确实伤害到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需及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反之汽车厂商也要给出合理的解释,确保双方不要陷入不必要的争端。汽车厂商要进一步在app中添加更为详细且醒目的条约信息,对于汽车配置的锁定厂家可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要求消费者在详细阅读定金退款规定后才可进行最终的确认,避免因误触或误操作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汽车厂商也要进一步加强客服和销售队伍的建设。在该事件中有消费者反映无法联系上小米的客服和销售。在新品发售期间,汽车厂商可考虑适当增加客服和销售人员的数量,确保每位客户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答。
只有进一步完善汽车消费维权流程,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才能推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