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近10万字文献笔记炼成“科研战士”,他是肖方铎!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2024年04月03日

他是坚持七年如一日

为同学服务的班长

也是用近10万字文献笔记

炼成的“科研战士”

他是肖方铎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生

肖方铎生活照


肖方铎本科毕业于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

获校优秀研究生标兵

屈伯川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现已提前完成硕士课题及毕业答辩

肖方铎与导师合影


得益于我校的本研贯通计划

肖方铎在大四时便进入课题组

并选择将 耐腐蚀材料与

海水海砂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作为研究方向

“如今我国内陆资源稀缺

但海洋资源丰富

从成本角度上来考虑

以海水海砂作为建筑材料是很好的选择

而这必然涉及耐腐蚀的问题”

在科研这条路上

肖方铎选择将小我融入大我

将自己对科研的热爱

化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动力

肖方铎做实验


通过对课题的广泛了解和潜心钻研

在导师王吉忠教授的指导下

肖方铎和团队基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耐腐蚀材料-海水海沙混凝土

结构粘结性能的研究

经大量试验及理论分析

提出富有创新性的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钢复合约束

实现了钢混结构粘结性能的提高

提出了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

面相分析的粘结强度分析模型及

面相设计的粘结-滑移数值模型

从新材料、新结构的角度

为海洋构筑物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据此研究成果写成的论文

发表于顶级期刊

同时 他还担任

多个知名期刊的审稿人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科研能力

肖方铎在教研室工作


“科研战士”有没有瓶颈期?

九次被退稿

实验熬了两个通宵

“复合约束增强构件粘结性能”

这一崭新又缺乏研究基础的理论

也曾让肖方铎陷入自我质疑与沮丧中

但当得知“拒稿”是科研人的常态时

他又逐渐调整好心态

因为他相信

“唯有沉下心来做学术

才能走得更远”

在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身份转换中

肖方铎并非一开始就游刃有余

课题组的导师和师兄师姐们

对肖方铎帮助颇多

同组师兄杨俊龙

为了不打扰教研室其他同学

即便是在冬天 依然站在走廊

用两个多小时 线上帮助肖方铎

逐字逐句地修改论文

杨师兄对这个师弟的印象是:

“自从肖师弟进入到课题组开始

就一直紧紧跟随我们的步伐

学习科研知识

我见证了他的科研水平

从小白进阶到专业

他面对困难坚忍不拔

面对成就亦无自满”

肖方铎和杨俊龙师兄合照


除了他人的帮助

肖方铎也通过阅读大量文献

夯实科研基本功

抛去了研究生刚入学时浮躁的心态

经历近3个月的文献学习

肖方铎总结了近10万字的文献笔记

并基于此完成了自己的

第一篇综述论文

“有些人觉得看文献很枯燥

但当我习惯了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后

反而觉得看文献挺有趣的”

肖方铎的笔记与图纸


除了用心钻研 锻造硬核实力

肖方铎还热心班级工作

从本科到研究生

他在大工七年 做了七年班长

“还记得本科时进行

优良学风班评比

我把它看得比个人荣誉还重要”

本科毕业时班级聚餐合照


读研期间 肖方铎作为班长

主抓班级学风建设

在班级内组建学习小组

以班会的形式分享科研经验和技巧

结构2103班在2023年度

共计获评国家奖学金3人次

同年全班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

研究生班级合照


“求知若渴,虚怀若谷”

是肖方铎的座右铭

在大工 它陪伴着肖方铎

走过了七个春夏秋冬

而肖方铎也在对这句话的践行中愈加向上

“我愿用自己的努力

为我国土木工程行业

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责任编辑:曹竞】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200件文物追寻中法交往历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5:39:49

当事人说 | 游本昌:向下扎根往上长,笑看万树繁花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02 10:40:41

网络视听用户10.74亿人,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151分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7 17:02:27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5 11:48:39

马慧娟《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08

“琴怀香江—香港国乐名家交流会”在京津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8

当三清山携手文学IP,网络小说如何“寄情山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