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田哥”二三事:做学海的扁舟,更要做人生的灯塔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03月31日



王雨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毕业,2016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兆瓦级脉冲开关制备及小型化脉冲源构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获授权专利7项,发表SiC外延材料与器件相关SCI论文14篇。承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教学工作,主持教学改革项目1项。积极参与育人工作,担任本科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资助计划”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本文发表于《中国研究生》2024年第2期   作者 / 许坤


每次在网络、报刊上阅读到知名教授、学术大牛的故事,我都会转头戳一戳正在埋头调试设备的我导儿 :“老师,要是您也是世界闻名的大学者,咱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他拿起旁边的说明书卷成筒敲了敲我的脑袋:“可能会提高我的招生标准吧,这样你可就不一定能跟着我了。”

“好吧,是这样,没错。”我一边挠头,思绪飞回一年前。

本科保研之后,我来不及高兴,一边搜索学院所有老师的信息,一边在心里暗戳戳地想:一定要找一位“不push”的导师——没错,那时的我还是个有些懒散的“不良学生”,原计划在硕士三年里“躺平”。

只是没想到,半路杀出的王老师不仅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的计划,还改变了我对学习乃至人生的态度。

王雨田老师,江湖人称“田哥”,我们平时还是喊他王老师。他在学校奋斗若干年,在我报名的这一届刚好成为硕士生导师。几番消息来往后,我俩很快敲定,决心共度未来的三年时光。

正式入学后,科研和学业上的频繁接触让我愈发了解这位老师闪光和独特的性格。

在让学生取送物品、文件盖章、打扫实验室时,王老师有时会有心理负担,觉得不该因为实验操作以外的事过多占用学生的私人时间,每次都想着拿点自己的零食“慰问”一下,或者在微信连打两次“谢谢”,连我这种略带叛逆的“坏孩子”都忍不住说:“老师,我是您学生,找我做科研相关的事是很正常的啦。”

有一次在办公室一起整理文件整理晚了,他请我去食堂吃饺子。

看我一个接着一个吃得贼快,他拨了五个饺子给我。

“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正好我媳妇儿让我减肥。”

“我23岁了,老师。”

“那就吃饱为咱项目再贡献点力气!目前项目取得了些许阶段性成果”,他补充道,“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然后我一边吃饺子,一边故作深沉聆听未来几个月的项目蓝图。当然,不是那种学术大牛的深沉,是学术小牛听不懂的局促。

▲王雨田调试实验设备


后来没多久,我俩一起去隔壁学校参加一个不大不小的学术会议。 我看着他报名参加青年学者报告,一边问:“老师,小的斗胆问一句,您也是青年吗?”

“当然算了,你不知道45周岁以下都能叫青年吗?”

“那好吧,我是不是能叫自己少年学者了?”

“不能,你既不是少年,也不是学者,你就是我今天带来的跟班。”

当时我提前一天看了会议安排:“老师,明天下午就讲报告了,您感觉如何,需要我现场帮什么忙吗?”“不用!”他自信地摆摆手。结果,等到现场,我看了其他老师分享之后,瞬间就傻眼了。他们的幻灯片工整、美观、高端大气上档次,相比之下,我们的就有一股莫名的小学儿童节手抄报画风,这差距,可想而知。

我一边紧张地打哆嗦,一边把头转过去看自信准备好的王老师,我发现他也不轻松,面色凝重,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

“我,我有点不想上台了。”他拿着我给的纸巾擦了擦汗。

“那,要不咱走?”我小声回复。

他深呼吸了一下,突然眼神坚定起来,铿锵有力地说出了四个字:“来都来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幻灯片形式不够“高大上”的情况下,他居然从头到尾洋洋洒洒地顺利讲完全程,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别的老师演讲时,下面总有几位低头看手机的听众,他登场的时候,所有人全部抬头,被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报告深深吸引。他演讲结束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包括知名教授在内的很多人都主动和他交流。

只有我,在短暂的目瞪口呆之后,突然鼓掌,并大声说:“看,这就是我的导师。”旁边的同学先是一惊,而后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吃晚饭的时候,我憋了一路的赞美之词终于得以释放。

“你好帅啊,老师,幻灯片那么简陋也能说得那么厉害。”

“我可是你导儿,这点实力还是有的好吧。”

“可是您演讲之前都流汗了。”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不过话说回来,本来就是我一点一滴从零开始做起的项目,PPT所展示的终究只是凝练的语句罢了。想当初,从找空场地,到申请资金、购买设备、置办器材,再到调试参数、记录数据、思考方向,我事无巨细每一步都参与,如今带学生,再把这些年科研的心得经验传授分享,这个项目大到统筹规划,小到每个细微的计算,我都烂熟于心,能流畅地说出来好像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

看着王老师如数家珍般专心的表情,我也终于不再只是抱着崇敬的心态,我一边看着他的眼睛,一边很认真地说:“老师,您就是我学术和生活上的榜样。”

“那下次实验不许再摸鱼了。”他调侃道。

“果然,老师,还是被您发现了。”

后来,每一次实验,我再也没有吊儿郎当,慢慢地,我也不会再想起读研之前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的“躺平宣言”,就连生活也在科研习惯的影响下变得不再懒散,比如终于开始那说了好几年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的减肥计划。

▲王雨田指导研究生实验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和关系很好的朋友在一起吃午饭,聊到了关于我的话题。

“坤子,我觉得你变得很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了?”

他想了想:“大概是生活态度吧。你一直都很乐观,但以前对待生活的各方面总是有点‘不正经’,现在虽然偶尔也有点,但总体认真了很多。”

我拿勺子舀了一勺汤:“可能是因为上了研究生之后,身边正面的榜样越来越多了。”

“正面的榜样?”

“首当其冲就是我的导师啦,我觉得王老师做每一件事都是那么认真、努力,却从来不耍嘴皮子功夫跟人炫耀,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动的巨人。在他的影响下,我也逐渐不敢随意对待我三年研究生生涯了。”

“王老师确实人很好。”朋友翻了翻手机浏览器怼到我的脸上:“但是,你作为一个研究生,尽管学的是工科,能不能学学成语的正确用法,‘首当其冲’不是这么用的啊!”

“好吧。”我惭愧地说:“看来要成为王老师的得意门生,我好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研究生》2024年2月刊


作者简介

许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师从王雨田副教授 。 本科期间曾多次获校一等奖学金,获第五届陕西省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金奖、陕西省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优秀赛会志愿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优秀普查员等,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400小时。 曾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优秀记者”称号。

【责任编辑:曹竞】

网络视听用户10.74亿人,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151分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7 17:02:27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5 11:48:39

马慧娟《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08

“琴怀香江—香港国乐名家交流会”在京津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8

当三清山携手文学IP,网络小说如何“寄情山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4

杨丽萍任总导演,《平潭映象》在天津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6

《山海经》里藏着海洋文化秘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4

到江南寻访“周处除三害”的历史遗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