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海鸥”朱策曼?认识一下!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2024年03月29日

轻启快门,捕捉灵动瞬间

倾力科普,寻找共情伙伴

他用科学与艺术的双重笔触

打开了一扇通往鸟类世界的大门



01

个人简介

朱策曼,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动物学专业研究生,自然常青科普团队骨干成员,长期带队开展野外鸟类调查与自然科普课程。


02

学术成果

《山东常见鸟类识别图鉴》主编,参与济南市生物多样性、市中区生物多样性、历下区生物多样性、龙洞-千佛山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保护、鸟类迁徙栖息地研究项目等。

2月21日,济南迎来一场春雪。大明湖水面上空,成群的西伯利亚银鸥与雪花共舞,一时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明星”,引来大量市民观鸟、摄影。人群之中,山东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朱策曼手捧相机,按下快门,留存下银鸥翩跹的舞姿。

“在大明湖、孟家水库都发现了银鸥,这说明市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济南的生态保护工作是很有效的。”谈及银鸥,朱策曼欣喜地说道。

▲图为西伯利亚银鸥亚成鸟



兴趣引航,科研路上真心为伴


为了深入开展鸟类研究,朱策曼在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选择了“黄河下游本土鸟类物种多样性分析”作为自己的课题。黄河是我国“母亲河”,下游分支众多,生态环境多样,国内对其下游流域本土鸟类研究数据较为缺乏,这给朱策曼的研究带来不小挑战,但也为他提供了更大的研究空间。


“查找研究黄河下游本土鸟类的文献时,鲜有相对完整的文献,所以我很想调查清楚这里本土鸟类多样性的数据。”


朱策曼在导师带领下经常与团队成员一同参与户外科考,深感受益匪浅。考察过程中导师的讲解、实地的研究让他接触到多样的鸟类,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在玉清湖水库沉沙池、鹊山龙湖湿地等地点都安装了设备,能直观地获得鸟类种群变化情况数据,这是在鸟类图鉴等参考书无法提供的。”此外,朱策曼的实践技能也在实地考察中精进。“我进步最大的是摄影技术,也积累了很多户外实地调查的经验,像是如何看地图、如何安排路线等等。”

▲图为玉清湖沉沙地鸟类简易调查表

候鸟的迁徙让朱策曼的科研也分化成明显的“高峰期”与“闲暇期”。“候鸟迁徙的高峰期就是我们户外考察的高峰期,到严寒或酷暑时就很少到户外了”。在没有研究任务的空闲时间,朱策曼所在的团队便着手筹备制作系列生物科普书,“闲暇期其实也不闲”,朱策曼淡淡地笑道。



胸中有丘壑,不懈追求至善


鸟类研究的摄影作品需要兼具科学性与美学价值,对环境光照和摄影水平要求较高。朱策曼认为,鸟类摄影的科学性在于要清晰地拍出所摄鸟类的特征和数量,“至于美学价值,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鸟的眼睛拍亮,把这一局部特征表现得活灵活现,所以光照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更倾向于晴天出户外考察。”

▲图为骨顶鸡(又名白骨顶)

朱策曼经常在观鸟点架起相机长久等待,“有时候相机一架就是一天”,其中最难忘的是一次拍摄骨顶鸡的经历。骨顶鸡通体黑色,因而在照片中想要呈现它明亮的眼睛极具挑战性。“如果只在意科学性的话,其实拍全它的特征就足够了,但我从美学角度就想把它的眼睛拍好,所以那次前前后后拍了近两个小时,最后才让自己满意。”


长久以来与鸟类的接触,不仅提升了朱策曼的研究水平,更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对美学的领悟。



科普作桥,分享热爱的感动


一次次快门,记录着朱策曼对候鸟的等待;一句句讲解,诉说着他对自然的长情。在鸟类科研中受益良多的他,正致力于将鸟类知识推向大众。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又被称作“鸟类国际机场”,自然常青科普团队的“海鸥”正带着孩子们观测迁徙季羽翼翻飞的盛况。在这个团队里,每位讲师都会根据自己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为自己起一个“自然名”,而“海鸥”就是“鸟类讲解员”朱策曼的“自然名”。

“光我一个人看,不够尽兴,我想让大家一起看。”讲到自己投身的鸟类科普工作,朱策曼的眼中闪烁着“热爱”的光芒。朱策曼介绍,为了让从小生活在“混凝土森林”里的孩子们远离“自然缺失症”,我校动物学研究生导师张振国于2020年7月创建自然常青科普团队,开授户外自然科普课堂。团队成员由我校学生组成,他们不仅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储备,更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团队的科普活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讲解和简单的科研体验。野外的科普课堂就像“开盲盒”,需要“看到什么讲什么,发现什么讲什么”。这种“随机性”曾经给刚做讲解员的朱策曼带来不小压力,三年多的时间里,朱策曼从“本科生”讲到了“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与实践锤炼的沉淀中,现在的他“碰到的鸟类基本都能认识”。“再碰到不认识的鸟类,反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又多了一个研究对象。”朱策曼笑言。


自然常青团队的科普工作主要面向儿童,这要求团队必须做到科普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朱策曼坦言:“这其实是大自然自身的魅力,我只是把有趣的点挖了出来。”在科普过程中,哪怕是遇见一些常见的鸟类,朱策曼也会充满激情地进行讲解,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到孩子们。对鸟类、对自然的热爱让朱策曼产生了强烈的分享欲,而科普讲解员正是这种情绪的最好出口。“能把这些知识科普出去,我打心眼里高兴。”朱策曼说。

每次科普活动前,朱策曼总会教孩子们如何使用望远镜,如何分辨雌鸟和雄鸟,如何运用样点法、样线法开展调查并做好记录……“让孩子们体验一次简单的科研是很好的自然科学启蒙。”朱策曼说道。他一边带队科普,一边为自己鸟类多样性的研究项目进行数据收集,令人意外的是,孩子们的“小科研”为朱策曼的调查研究也带来了不少帮助。


“孩子们经常能发现一些我们没发现的‘隐藏款’。”朱策曼说道。

▲图为鸟浪


在科普过程中发现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隐藏款”——野生鹈鹕、黑鹳等物种,和孩子们共同欣赏夕阳下遮天蔽日的“鸟浪”……科普活动不仅为朱策曼带来了珍贵的数据,更加深了他和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我感觉我更爱大自然了。”朱策曼这样总结科普讲解活动对他的影响。


对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规划,但他畅想:“如果将来成为一名生物老师,我希望带给孩子们更多课本以外的东西。”


▲图为红交嘴雀(山师校园拍摄)


心中有爱,入目皆为至美。“走到哪看到哪、走到哪拍到哪”的朱策曼也是山师校园变化的忠实记录者。近期,他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交嘴雀”光临了山师明心湖畔,“这种鸟是比较稀少的,能在咱们校园里见到,证明校园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朱策曼感慨道。


于自然中“游目骋怀”,而绝不仅“极视听之娱”。朱策曼的兴趣始于身旁自然,而脚步不止于目之所见。伴随春来,朱策曼将再次踏上户外科考的旅途,在校园、在远方,在候鸟翅翼扇动的瞬间,按下快门捕捉自然的心跳。



羽翼催征,脚步不停

他是“海鸥“

以候鸟飞翔的轨迹为律

谱一曲给自然的长信

【责任编辑:曹竞】

网络视听用户10.74亿人,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151分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7 17:02:27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5 11:48:39

马慧娟《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08

“琴怀香江—香港国乐名家交流会”在京津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8

当三清山携手文学IP,网络小说如何“寄情山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4

杨丽萍任总导演,《平潭映象》在天津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6

《山海经》里藏着海洋文化秘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4

到江南寻访“周处除三害”的历史遗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