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收获》大卖 耕耘在前

作者:祖薇薇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年03月25日

今年2月,《收获》主编程永新,作家余华、苏童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2.5小时销售额破1246万元。在3月23日上海文艺出版社举办的春季新书发布会上,《收获》杂志编辑吴越揭秘了那场直播的台前幕后,以及《收获》坚守文学标准同时保持活力的“密码”。

直播时有一段时间购买速度慢下来?  “余华讲到史铁生,所有人都忘记下单”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媒体朋友问我,‘你们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说是在10天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接。”这当中最大难点是什么,吴越认为是语言,“互联网企业大厂和我们之间使用的虽然都是汉语,但他们说的语汇你可能要花一点时间才能去消化理解,后面意味着哪些商业动作,当这些都迎刃而解之后,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下决心。”

吴越表示,下决心走上直播台,“面对大家对你的呼唤,你必须到有很多人的场合去大声说出我们是谁,我们是干什么的,如果你喜欢文学,你就应该看到《收获》,因为我相信《收获》对每一个有文学理想和文学梦想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必需品。”据介绍,直播当天晚上《收获》双月刊售出了7.3万套,《收获》长篇小说售出1.5万套。直播进程中,吴越发现,第一个小时结束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大家购买速度慢下来了,“那是因为余华老师说到了史铁生的故事,所有人都非常认真在听,忘记了下单。”

为什么说期刊是当代文化的期货?  “在我们实力范围内选出的最好长篇小说”

在互联网、视频主导的时代中,《收获》这样一本文学期刊到底意味着什么?吴越有自己的理解。

“余华老师直播的时候说,期刊就是一个当代文学的期货。读者现在看到的这些作品,长篇小说等等,是我们去年10月份到现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在我们实力范围内能够选出的最好长篇小说。过了一段时间回头看,它会形成一个轨迹,或者给你一个惊喜。”

吴越回忆,2005年第一期的《收获》,曾刊载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两年后,这篇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同一期杂志,还有苏童的短篇小说《西瓜船》,后来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你现在回头去看,这期杂志好辉煌,又是茅奖,又是鲁奖,如果你当时就订阅了这期杂志,有一天你再回头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早就拥有它,而且你比很多人都更早地见识到了它们的魅力,这就是期刊能够给你的惊喜。”

《收获》对作家意味着什么?  “作家的脉络一直隐藏在这本杂志中”

2005年的《收获》杂志还刊发了贾平凹的《秦腔》,后来也获得茅盾文学奖,当时杂志上有一个很好的专栏叫《西部地理》,有一位名叫杨志军的作者写了一个长篇散文叫《与灵魂依偎的雪山草地》,去年他写了一部《雪山大地》获得了茅奖。“原来作家的脉络一直隐藏在这本杂志中,期刊的读者也就成了半个圈内人,你会伴随他们的成长。”

《收获》同样记录下金宇澄的写作脉络。

“《繁花》是金老师2012年时,在《收获》秋冬卷上推出的长篇小说。但是金宇澄绝对不是一个文坛突然的闯入者。你去看目录就会看到从1990年到1991年,一年不到的时间里,金宇澄在《收获》上已经发了三个作品,一个小说,一个短篇小说,一个散文,这个速度我觉得余华老师也要直呼内行,因为这种频率和速度是非常少见的。”吴越介绍,其实早在1990年的时候,三十多岁的金宇澄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希望、有冲劲的小说家了。

此后的一段时间,金宇澄发表的作品慢慢变少了,2012年距离1990年,已经过去了20多年,“如果有读者一直在订阅《收获》,当他在2012年翻开秋冬卷看到金宇澄的小说,他会说什么?我想他会惊叹,‘那个失踪的天才小说家又回来了!’”吴越认为,这就是期刊非常独特的东西。在同一本期刊上,你看到一个写作新人慢慢长成为作家进阶成为名家。

能够在如此之长的时间中,完整记录作家、作品的成长轨迹,在于《收获》始终是坚守文学的标准,同时也保持活力。

老牌文学期刊如何拥抱新媒体?  “我们的心绝对不是垂垂老矣”

“我们的心绝对不是垂垂老矣,就像我们主编曾经说的那样,我们虽然不是互联网媒体,我们在拥抱新媒体的时候动作也会有一点笨拙,但其实互联网的这种信息平权、鼓励创新和文学的精神是完全相通和一致的,我看不出来这其中有什么隔阂。”

在拥抱新媒体方面,《收获》也逐渐积累了不少经验,吴越介绍,《收获》已经在豆瓣、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开设了账号,其中公号的粉丝量直逼50万,属于文学期刊公号中的顶流。“如果你不订杂志,其实你看《收获》公号也会不断看到当下一手最好的文学作品的分享和作家的信息。”在文创方面,《收获》也将开发自己的产品,“包括这次直播时候送的手稿,《活着》和《妻妾成群》的手抄稿的样章和程老师手写的《主编的信》,相框是读者自己加的,加一个相框放在书桌里面,你就可以和余华、苏童,一起写作了。”吴越说。

【责任编辑:沈杰群】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5 11:48:39

马慧娟《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08

“琴怀香江—香港国乐名家交流会”在京津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8

当三清山携手文学IP,网络小说如何“寄情山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4

杨丽萍任总导演,《平潭映象》在天津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4 20:11:16

《山海经》里藏着海洋文化秘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4

到江南寻访“周处除三害”的历史遗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3

战国的高台建筑为什么衰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