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法治 >正文

依法斩断“特供酒”生存链条

作者:马树娟 来源:法治日报2024年03月22日

“特供”“专供”“军中茅台”“后勤特供”……近段时间以来,多家媒体曝光了一些不法企业打着“特供”等旗号制售假冒伪劣酒品的现象,一瓶成本价只有数十元的普通酒品,只要印上“特供”等字样,价格立马扶摇直上,卖到上千元。相关报道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打击治理“特供酒”的关注。

生产所谓“特供酒”,对不法商家来说,可谓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致富的“捷径”,但其所产生的社会危害不容小觑,不仅会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而且会滋长不良社会风气,损害党政机关、人民军队形象。

其实,我国很早就对此类“特供酒”亮明了态度,早在2008年,原国家工商总局就下发通知,明确广告中出现“×××(国家机关)专供”“专供×××(国家机关)”内容的,均属于违反广告法的情形。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不准生产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等字样的白酒。2022年,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告,禁止销售“军”字号烟酒等商品。这就意味着市场上假借党政机关、军队名义制售的“特供”“内供”“专供”类酒品,均系非法产品。

既然这类“特供酒”已被明确为非法商品,相关部门多年来也持续进行集中清理整顿,但为何仍有一些消费者对此趋之若鹜?这背后无疑是崇拜特权、爱虚荣、好面子的心理在作祟。一些人将所谓“特供酒”视作身份地位的象征,认为用其送礼更能体现诚意,用于收藏也能彰显自己地位;还有人将其视作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殊不知这只不过是不法商家在扯虎皮拉大旗。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所谓“特供酒”的打击治理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但受非法利益驱使,此类违法犯罪行为仍禁而不止、打而不绝,并未真正销声匿迹,甚至转战到更为隐秘的线上渠道进行销售,这也给打击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对于“特供酒”造成的诸多社会危害,一方面要从供给端入手,针对此类违法行为转战线上等新特点,相关部门要强化技术监管能力,依法对案件线索进行追根溯源、顺藤摸瓜,予以全链条打击;另一方面,也要从需求端入手,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让消费者清楚认识到,所谓“特供酒”不过是不法商家圈钱的伎俩而已。总之,只有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才能有效斩断“特供酒”的生存链条。

【责任编辑:何春中】

《山海经》里藏着海洋文化秘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4

到江南寻访“周处除三害”的历史遗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3

战国的高台建筑为什么衰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2 11:00:42

“港风”再起,香港影视驶向何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1 22:07:25

春意满园,春季北方养花技巧大全|我的节节·春分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0 17:30:00

微电影|上海为困境青少年打造“追光小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9 13:14:50

两座“海丝古港”在舞剧《东方大港》中同频共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1 16:16:34

舞蹈《净美》亮相 大学生将院士故事搬上舞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9 13:14:47

电影电视剧微短剧……你的旅行指南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3-19 07: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