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放在歌里过 田野间流动的“村晚”
2月3日,南方小年,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迎来了一次大降温,但这并没有影响各村寨村民的热情,所有人都在忙着准备一场重要的庆祝活动——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暨“春到万家”群众文化主会场活动。
展示原生态侗族文化生活的流动舞台
这是一场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村晚”。当晚,在该县林溪镇程阳八寨的村口桥头,身穿盛装的侗族村民们跳着舞,敲着锣鼓,唱着拦路歌,欢迎来寨里的“月也”客人。
程阳八寨不仅是景区,也是侗族村民生活的地方。“月也”则是三江侗族地区一项重要习俗,意思是村寨之间互相集体做客。而这次来做客的不仅有程阳八寨的乡亲,还有来自南宁、桂林、崇左、河池、来宾等广西各地的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大家载歌载舞欢庆新年。诸多侗族非遗传承人也带着各自的“绝活儿”加入了这场“文化百家宴”,为这场流动的“村晚”添风采。
“村晚”副导演、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石妮妮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此次“村晚”主会场活动策划正是依托“月也”的习俗,沉浸式展示三江侗族春节民俗和群众文化活动,游客可以观看、体验进寨拦路迎宾、侗族婚俗、年俗、侗族舞蹈等。“游客看到的就是侗族村寨原生态的生活,平时侗族摆百家宴时也都会演这些节目。”石妮妮说。
“村晚”的盛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其中包括一群正在广西研学的哈尔滨“小冻梨”们。哈尔滨第六中学的学生于子航好奇地加入到送新娘“回门”的队伍,试着挑了一下担子。“两个人挑半只猪,特别沉。”于子航对记者说。
慕名而来的还有很多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友人。在广西南宁工作的乌克兰人弗拉德说,这次来到侗族村寨过年,感觉“非常好玩儿”,“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我喜欢这里原生态的建筑风格、美味的食物以及美丽的民族舞蹈。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会建议外国人也来感受乡村里的中国文化”。
一场为了“被看见”的非遗盛会
家住林溪镇冠洞村的杨龚一大早便带着妻子和儿女们来到了程阳八寨景区。他们围坐在一家小餐馆的阳台上,守着饭桌,弹唱起了侗族特有的琵琶歌,引来众多游客围观。
杨龚是三江县侗族琵琶歌传承人,他不仅会编唱侗族琵琶歌,还会制作侗族琵琶,平时一有时间就到附近村寨和学校教授侗族琵琶歌。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和儿女们都学会了弹唱侗族琵琶歌,一家人经常围着火塘一起弹唱。听说镇上这天举办“村晚”活动,在广西从事文艺工作的儿子特意提前赶回来,参加“村晚”演出。
杨龚说,这次全国“村晚”主会场设在三江县,程阳八寨和附近村寨的每个村民都很高兴,他也很开心可以趁这个机会向更多的人展示侗族琵琶歌,把这项非遗技艺以及侗族文化介绍给更多人。
以“村晚”为契机,展示非遗技艺,让侗族非遗“被看见”,是很多侗族非遗传承人的心愿。
在风雨桥上,90后侗族姑娘覃桂珍在绣着背袋盖(一种四方形的布片,背幼儿时可盖在幼儿的头上,防止幼儿被风吹或日晒——记者注)中间的图案——螃蟹纹、吉祥花,这些都是侗族独有的图案。
覃桂珍是柳州市三江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的老家在三江县同乐乡,那里至今仍流行侗族刺绣。生于侗族刺绣世家的她自幼学习侗绣技艺,并在大学毕业后返乡创办了“清花绣坊”。除了展览和销售侗绣作品,她还将绣坊打造成学习体验侗绣的空间。每当有文化节、非遗展会、工艺美展等活动,她都会参加,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侗族刺绣,看到侗族精美的服饰文化。
侗族喜欢以茶待客,家里有客人来时,主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生火架锅,打油茶。逢年过节,打油茶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三江侗族打油茶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朝阳将她的侗茶非遗体验馆也“搬”到了“村晚”主会场现场,让来往的游客都能体验到侗族打油茶的“四道茶”文化。
郭朝阳告诉记者,这“四道茶”分别是:一空、二方、三圆、四甜。“一空”是空茶水,请远道而来的客人静心品尝纯净油茶,感受侗家人的情谊;“二方”是加入红薯丁或者切成方块的猪红,寓意侗家人为人处世方方正正;“三圆”是加上小小的汤圆,寓意圆满;“四甜”是在茶水中加入侗家的手工红糖一起煮,寓意生活由苦到甜,只要付出就有收获。
文旅融合,让村民奔向幸福生活
这次“村晚”活动的主题是“侗寨百家宴 欢乐中国年”,吃百家宴、看歌舞表演是“村晚”的重头戏。
在“村晚”主舞台,三江县和广西各地区各民族群众带来的侗族大歌、毛南族民歌、京族打击乐、瑶族长鼓舞、壮族天琴弹唱、苗族歌舞等节目轮番亮相,精彩纷呈。
主舞台下,一场隆重的侗族“百家宴”正在进行,张张长桌一字排开,桌上摆着酸鱼酸肉、土鸡土猪、烟熏腊肉、炸泥鳅、糯米饭等侗家特色美食。
“百家宴”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蕴含着侗家人对客人的祝福——“吃百家宴、纳百家福、成百样事、享百年寿”。这次“村晚”的百家宴是由当地50家农户制作的,每家承包一桌,每桌八菜一汤,菜品由承包人自己来定,这样做出的“百家宴”桌桌不重样,食客也不拘泥于坐在固定哪一桌,可以“转桌走一走”,品尝更多美食。
平寨村的杨永高这次承包了一桌百家宴的制作,她告诉记者,平时只要有游客来,村里接到订单,她就和其他村民一起参与百家宴的制作,每做一桌就有400元的收入。
程阳八寨的“百家宴”是游客在侗乡最喜爱的打卡项目之一,杨永高每年大概能做上至少30桌百家宴。杨永高家里还有一小片茶园,出产的三江茶深受游客喜爱,杨永高估算,通过做百家宴、卖茶叶等创收,她每年至少能有两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很幸福”。
这一天,三江县八江镇布央村也分外热闹。作为全国“村晚”的分会场之一,各种贺新春迎新年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个村寨的文艺队在戏台上“大比武”,芦笙齐踩堂、古筝韵茶香、琵琶歌唱党、侗戏倡新风等节目竞相上演,将“村晚”热闹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
布央村是当地著名的茶叶村,通过“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除了文艺演出,布央“村晚”还为游客准备了现场手工炒茶、围炉煮茶等“茶文化”体验项目,以及打糍粑、火塘“坐妹”等侗族特有的小年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在美食一条街上,茶叶、油茶、红薯、木耳等土特产一一展现在游客面前,以文旅活动来促进乡村创收。
“‘村晚’是村民们庆祝丰收的文化活动,它背后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活动,让更多游客来购买我们的土特产。”村民吴启斌说。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吴启斌是三江县布代村文艺队的成员,他告诉记者,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村晚”,每逢节日,村里都会举办文化活动。每年正月初五,布代村还会举办一次村民自己创办的草苗文化艺术传承节大型活动。“这是村民文化自信的体现。”吴启斌自豪地说。
石妮妮告诉记者,在三江县,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戏台,村民们会自发组织在里面演出。县文化馆平时会派老师和文化志愿者到各个村寨去辅导村民,教他们唱侗族大歌,弹琵琶等,“可以说,现在村村寨寨都弹琵琶,村村寨寨都唱侗族大歌”。
三江县文化馆还组织侗戏队伍、彩调队伍等演出队伍送戏下乡,去各个村屯和村寨进行演出。除了下乡培训,县文化馆里也组织了常态化的培训。
石妮妮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学习侗族文化的氛围很浓厚,县文化馆每天晚上开两个门类的课程,包括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笛、侗族芦笙、侗戏、农民画等,每一个门类都有三四十个学生。来学习的人不仅有三江县本地的,还有隔壁县城的,甚至还有贵州、湖南来的,有的驱车一两个小时赶到县城来学习。“大家都喜欢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这也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体现。”石妮妮说。
侗族人民爱唱歌,日子过得舒坦,歌也唱得更有精神,此次全国“村晚”主题歌曲《美好山乡》,字里行间演绎着三江程阳八寨的美好生活,也反映了当地山乡的巨变新貌。正如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陈震所说:“百家宴天天有,侗族大歌天天唱,好日子都放在歌里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