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正文

昆明把居民满意度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试金石”

做好民生小实事 传递城市大温暖

作者: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1月11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不久前,昆明北站北新路至联盟路东段的封闭道路打通,新建的两条道路让长寿路、王旗营、万宏路3个社区连通;附近的火车北站地铁站G口和整个片区路段增设的8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居民的回家路,解决了这里过去没有路灯、环境杂乱、居民出行绕道、夜间出行不便等一系列问题。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等区县相关部门把“民生小实事”列入主题教育实施意见及相关方案,深入社区一线调查研究,摸清社区痛点、堵点,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结合起来,把居民满意度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用升级版的“民生小实事”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改造老旧小区 提升居民幸福感

    “我们小院已经改造好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是电动车飞线和接一块电表的问题。”日前,在昆明盘龙区联盟街道长寿路社区北站新村306号院的院坝会议上,306号院自治小组组长杨双锁提出了居民的意见。

    长寿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苏琼芬听后,马上回答:“这个事情已经安排好了,很快就会解决。”

    两个月前,306号院院坝的模样令人揪心:院内的廊架老旧,单车棚墙体开裂;绿地多年未管理,杂草丛生、黄土裸露,环境脏乱。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306号院的改造被列为盘龙区“民生小实事”项目,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到306号院召开院坝会议,商议庭院改造方案,比如种什么植物、铺什么地砖等,都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居民群众不满意绝不动工。”苏琼芬说。

    两个月后,经过改造的306号院焕然一新:单车棚、党员活动室进行了翻新,墙壁上有了彩绘,种植了绿植的中心花园成为大家的公共休闲区。“我们很喜欢坐在花园里聊天,觉得生活在这里很有幸福感。”杨双锁说。

    昆明五华区丰宁街道虹山中路社区的居民也有这样的幸福感,这里曾经是面粉厂、棉花厂等老旧厂区的片区,经过5轮的“微改造”,社区有了沥青路面、健康步道、健身场地,还有了“迷你篮球场”“迷你乒乓球场”,曾经的卫生死角成为现在的健身“闹市”,黄土裸露的花台成为居民争先认养的绿地。

    和长寿路社区一样,虹山中路社区的居民楼大多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中一些院坝是无物业管理、无门禁、无围墙的“三无”小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社区在调研中注意到,居民反映最多的是改造后的社区如何做好后续维护管理,如何解决停车难、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问题。

    为此,虹山中路社区以居民群众参与“比选”和政府招投标的方式引入了物业管理公司,让30多年无人管的小区有了“管家”,建立“社区+物业+居民”“兼合式”党支部,构建社区、物业、居民、物委会四方议事机制,为小区100多户残疾低保居民减免物业费;就近建设立体智慧停车场,并在小区飞线充电集中的5个区域设立室外充电桩,方便居民充电。

    青年力量让社区尽显“年轻态”

    与长寿路社区、虹山中路社区不同,昆明西山区棕树营街道六合社区是一个既有新建小区,又有老旧小区,还有城中村的新型社区。在这个相对复杂的工作环境里,青年成为激活社区的主要力量。

    六合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徐晓敏是一名90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为35.7岁,均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7人持有社工证。社区团支部书记也是社区两委成员。

    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就更显“年轻态”。

    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思路,党群中心以社区亲民化改造,拆除了“一隔两重天”的隔离式办公柜台,将此处改造成去行政化的“公共客厅”,增加4处群众休息区,并配备群众阅览区、书写吧台,免费提供纸张、饮水机、充电台、WIFI等。综合咨询、帮办代办、就业创业等窗口,以及“书记工作室”“智中心”“薪联盟”等6个服务阵地,让群众一目了然,提升了为民服务品质。这个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服务的“居民之家”,还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上门,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用新建小区的服务优势补足老旧小区的短板,用老旧小区的人情温度填补新建小区的服务盲区”,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徐晓敏的工作思路。

    他们与社区的26家成员单位、270余名党员建立了“小区合伙人机制”,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认领服务”的方式实现社区“资源清单”与居民“需求清单”的精准匹配,解决了老旧小区公共绿化无人管养、房屋漏水无人解决等难题,化解了群众反映较大的“引摊入市”、充满争议的“车位产权”等问题。

    邻里互帮 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合伙人机制也在各社区实施。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社区以更多渠道收集居民的问题,以更多方式谋划为民办实事的项目,通过更多途径整合社区各方资源,以为民办实事的温度拓宽了主题教育的广度,也挖掘了深度,让民生“小”实事撬动基层“大”动员。

    李雁(化名)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长期租住在昆明西山区永兴路社区,她一直没找到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都靠丈夫送外卖维持。不久前,社区妇联在走访中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后,与社区共建单位沟通协调,解决了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李雁也通过应聘成为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

    2023年12月1日,长寿路社区联合相关单位,组织辖区内的50余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贷”动小微企业助高质量发展企业沙龙活动,向他们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答创业贷款的相关问题,帮助他们纾难解困。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各社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推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云南电视机厂宿舍区在“微改造”中,不仅建成一个“山茶时光记忆馆”,还培育了“山茶志愿服务队”“社区规划师”两个居民自治组织,参与小区环境美化、历史文化发掘、故事讲述等工作;在虹山中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寸心义柜”,可供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免费存放物品,居民家里吃不完的食物也可以放到这里,有需要的人自行领取,让社区生活更有温度。

    作为团中央首批社区青春行动试点,六合社区团支部成立了西山区首家社区少工委和西山区第一家社区“青年之家”,并建立系列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组建“党员先锋”、红色物业、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队6支,让团员青年在社区报到亮相。

    西山区永兴路社区的“永兴帮帮团”由社区7支志愿服务队伍整合而成,其中有社区居民、党员、共建单位工作人员等。他们收集群众意见、反馈群众需求,推动问题解决,不仅为辖区高龄独居或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入户服务,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劳动实践机会,还为伤残、失独家庭申请补助,帮助困难家庭办理低保等。此外,他们组建花灯队、腰鼓队等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志愿服务聚人气、强效果。

    唐云荷是“永兴帮帮团”发起人之一。过去她和大家一起做志愿服务,如今大家事无巨细地照顾着73岁的她和生病的女儿。正如“永兴帮帮团”成员李志萍所说:“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责任编辑:李立红,孙庆玲】

13岁天津女孩用琴声和镜头讲述城市之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08 23:09:21

无名的人唱给无名的人

中国青年报2024-01-09 07:58:05

版权到期,一大波米老鼠即将来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09 11:18:12

天津大学恋爱课上可以学到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1-09 06:41:04

城市漫步,谁是“惊喜向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09 09:30:33

年会,越来越“尴尬”?

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1-08 10:25:47

青年范儿·文化场|509位普通人“共同主演”一部电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08 15:50:04

百年乡校新生

中国青年报2024-01-08 06:18:20

青年眼中的民间文化

中国青年报2024-01-08 06:17:56